杨海东——读《数学操作,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后感 2022-04-1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数学 资源类别:读后感 资源年级:六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读后感

读《数学操作,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谈操作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后感

《数学操作,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是福建省仙游县园庄中心小学陈智敏老师发表于《学苑教育》2021年第17期文中指出:“数学是知识与经验自我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亲历知识,教学‘做’结合,才能有效地理解消化知识,数学操作教学,旨在让学生进行数学操作来发现、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并获得数学学习方法,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概念、突破难点、构建模型,最终提升数感,增长数学能力。

文章基于深度课堂的教学目标,阐述操作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主张通过数学操作性教学来帮助学生促进对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最终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从四个维度阐述了开展数学操作的重要性,层层递进,通过数学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现象具象化,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操作性教学,使学生学习真实可感的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促进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自主建构。

这于当下数学实验的思想是一致的,数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和深度理解。因此,我认为:

1、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的、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自主空间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空间。

2、在实验之前,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操作的目的,这样实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学生才会主动去做。在实验目的清楚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

3、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来源,增强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实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一种手段,是使学生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实验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成果,反思活动过程,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创见,把在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