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惠军:历史新课程单元教学探微与实践(一)——融通·适切·意义:从一般教学论理念到历史学科教学方略
2023-09-2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摘 要]本文从课程意义上的单元教学理念和特征,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历史研究的特性入手,提
出了单元教学与史学编纂范式的相容性和适切性。论述了大历史的学术观念与大单元的教材框架之间的逻
辑性和关联性。阐释一般课程意义上单元整体架构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单位和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新课程
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在此前提下,进一步从历史课程单元教学的特征、单元内容的整合、单元学
习的机理等方面,论述了单元教学在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方面的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历史新课程,单元教学,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1)19-0012-07
历史 新 课 程单 元 教学 探 微 与实 践(一)
——
—
融通·适切·意义:从一般教学论理念到历史学科教学方略
李 惠 军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上海 200333)
2019 年 9 月迄今,高中历史新课程渐次在
全国范围实施。如何达成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学
科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史学界和历
史教育界的教学法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秉
烛探索,提出诸多真知灼见,涌现大量优秀课
例。其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课程教材研究所,在普通高中指向学科核心素
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中所提倡的单元教
学,无疑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思考的重点。本
系列论文拟从单元教学的意义与特征,单元编
程的机理与原则,单元主旨的淬炼与诠释,单元
目标的锁定与实施,单元要目的整合与重构,单
元逻辑的揭示与完善,以及单元视域下单课与
单课的交互关系和实施策略等角度,分期陆续
谈谈笔者的实践心得和经验感悟。
一般意义上的单元,系指相对独立和自成
体系的组合体。课程意义上的单元,系指针对学
习者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特点,依据学科知识
的逻辑体系,确立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基
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的微课程。作为课程的细
胞,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逻辑的严密
性、过程的建构性、思维的进阶性。单元教学注
重围绕核心要义,借助问题驱动,将具体、微观、
零星的知识点置于大体系、大格局、大观念中加
以理解和诠释。然而,问题是,一般课程意义上
的单元教学理论和范式,是否与历史课程兼容,
并适用于历史教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
从单元教学理念和范式与历史学科的特征、史
学编纂体例之间的关系,以及单元教学在历史
学科教学中运用的价值与特征等角度加以简要
阐述。
一、单元教学与历史
课程教学的适切性
历史,是人类过往的故事。历史学是对人类
往事的一种记忆、叙述和解释。历史学之所以真
正成为一门科学,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并创立了革
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关于历史科学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
总第 872 期
Sum No.872
2021 年第 19 期
No.19,2021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新教材深描·
12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①这是广义的历史科
学,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从
狭义而言,历史科学则是在唯物史观的科学理
论和实证方法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
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亦即“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
史发展的科学”。②马克思主义史学强调历史事
实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对历史现象的了解,就不
可能“为历史提供世俗基础”。③但是,马克思、恩
格斯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现象的描述,而
是在对历史现象考察的基础上,发现了历史的
内在结构和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实如恩格斯
所说: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
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④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注重从看似微观和具
体的历史现象中,发现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相互
关联,进而从人类历史的宏观性、总体性、综合
性,跨越时空地总结和论证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比如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统一性与多样
性、历史的表象性与实质性、历史发展的动力等
问题的研究均属此类。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
论中,微观实证与宏大抽象之间存在着辩证统
一的关系,是分析历史问题的两个维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开篇明
义: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后来修改为:迄今为止的一切阶级社会的历史
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然后简明扼要回顾了从
自由民与奴隶、贵族与平民、领主与农奴、行会
师傅和帮工
——
—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对立、斗
争的历史,从宏大的历史概说中得出结论:每一
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
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进而运用唯物史观分
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
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
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
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
史使命。
如果说《共产党宣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
宏观叙事中揭示历史发展趋势的经典案例,那
么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则是
将微观叙事置于宏大的历史时空下,进行历史
理解和解释的史学典范。
马克思在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在 1848—
1851 年间,只有旧革命的幽灵在游荡,从改穿了
老巴伊的服装的戴黄手套的共和党人马拉斯
特,到用拿破仑的死人铁面具把自己的鄙陋可
厌的面貌掩盖起来的冒险家(路易·波拿巴)”的
博弈场景后,提出一个看似偶然的政治怪相,由
于二月革命的突袭和六月起义的巷战,法国最
终“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
英雄的角色”。⑤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这一政
治怪相,马克思将观察的视角拉长到中世纪以
来的法国历史传统,在一个历史的时间轴上钩
沉萍踪,如专制的传统、革命的冲击、民族的危
机、政局的动荡、力量的消长、小农的焦虑。然
后,从 1848 年到 1851 年在法国社会大舞台上
形形色色的阶级、党派、集团围绕重构法国社会
秩序、经济利益分配、国家权力配置问题上的纠
缠和博弈;政治核心人物如路易·波拿巴、卡芬
雅克、尚加尔涅等人在其中翻云覆雨;人物和党
派背后的社会力量或不同阶级的影响等大历史
中,对这场闹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对政权更
迭的前因后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渗透了马克
思深邃的思想。
历史解释,说到底其实就是人们解析和阐
释过往事物的一种历史思维活动。其特征是将
解释的主体置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以史料证据
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在科学历史观的指
导下,对过往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等提出理
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因此,我们的
历史教学,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微观、具体历
史现象的探究,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从更广阔
的领域和视角,发现和揭示历史总趋势和大走
向。而单元教学,则注重在历史的宏观框架下,
①②③⑤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146、
241、79、670~671 页。
④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601 页。
13拓展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认
知边界”和“理解疆域”,走出单课的“局部辖区”
和“外部盲区”,从更为广阔的时间、空间、领域,
发现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沿
革理路,进而发现历史变化的规律。
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下)》第 7 课“全球联
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要理解此
课,就必须将此课放置于整个第三单元当中,从
全球航路开辟的条件、动因、历程,及其由此带
来的航海线路与世界面貌的变化,引申出“全球
联系”和“世界格局”的嬗变。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学生能够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
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
中的重要节点”。①要达成上述两个“理解”的学
习目标,仅仅将视点聚焦于第三单元本体内容
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更为广阔的时空视
角,也就是从单元界面的大尺度
——
—
穿越古代、
中古、近古,抑或是教材第一、二、三单元去理解
“过程”中的其他“节点”。比方说,出示不同时期
人类认识世界的时间坐标和空间图示,将人类
早期文明诞生之初多点勃兴、多元并立、由点到
面,交互生辉;在剑与火和牧歌式(例如,希腊世
界 200 多年的殖民,腓尼基商人的海上穿行,波
斯、亚历山大、罗马三大帝国的形成等)的对外
扩展中,人类早期文明相遇、相融催化出片状文
明;中古时期区域文明在相对独立中多元交互、
彼此交流中动态发展的脉络呈现给学生。要在
大历史和大单元视野下找到历史的前因后果,
深谙本课和本单元的历史定位和关于人类历史
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的真谛,
领悟关于“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
界史的历史是结果”②的精辟论述。
二、单元教学与史学
编纂范式的关联性
单元教学的理念和范式,还与被学术界所
广泛认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史学研究观念和史
学编纂范例
——
—
大历史观不谋而合。
大卫·克里斯蒂安、辛西娅·布朗、克雷格·
本杰明三位美国学者所著的《大历史
——
—
虚无
与万物之间》一书,从大历史演进的视角,以八
大门槛(thresholds)
——
—
大爆炸、恒星、新化学元
素、太阳系、生命、智人、农业、现代世界为轴,不
仅呈现了从宇宙到地球,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
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革命的大脉络,而且以大历
史的视角,对人类的近期未来和遥远未来做出
了预测。掩卷覃思,深以为然!尽管书中细节简
要,但是,我们却能够将那些看似独立和简化的
现象,放在无垠的宇宙背景当中,置于人类历史
演进洪流当中扫描链接,反而产生了更加清晰
和真切的通感。单元教学的理念和范式,恰恰强
调的是一种综合性、结构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
通性和通识。
如果说,《大历史
——
—
虚无与万物之间》属
于广义的大历史,那么,黄仁宇先生的史学研
究,则属于狭义的大历史,亦即人类社会的大历
史。《中国大历史》以短短的 20 余万字的篇幅,
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构建为若干既相对独立、
自成体系,又彼此相关、互相影响的历史单元和
单元界面,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构
成一个简明和连贯的纲领,为我们勾画了一部
中国大历史的演进走向和全景图像。他的另外
一部著作《万历十五年》则从宏观的研究视角出
发,在微观层面敏锐地锁定了明朝万历十五年
(1587 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
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
—实则是单元结
构,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
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层原因。这种将微观
细节放置于动态渐变的宏观线条,将具体事件
投射于相沿成型的历史传统(即汤因比所说的
文明类型,或斯宾格勒所说的文化形态)中加以
考察的研究范式,恰恰符合单元教学和跨单元
教学(也称大单元,或单元界面)所倡导的基本
原则,那就是在大单元的边框中彰显大历史的
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第 16 页。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 710 页。
14尺度,用长时段、大空间、宽领域的视界,扫描其
中看似彼此无关的繁杂现象,从中获得相互贯
通、彼此关联的历史轨迹和解释逻辑。黄仁宇先
生《放宽历史的视界》一书中的各篇文章,运用
大历史观点,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角的条件
重新反思历史,梳理过去许多看似不合理的事
件的前因后果,发掘其潜在的连贯的合理性。这
些更为我们透析历史和单元教学提供了启示。
单元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登高望远和一
览群山,这是一种智慧的视界。视界之宽窄,决
定了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历史,早已成为
被时光磨损而隐身于远处的背影。当今人放宽
历史的视界,那些当初看似不合理的偶然事件,
也便有了其必然的缘由,种种原本毫无关联的
点状现象,才可能珠连成串。汤因比的十二卷本
《历史研究》,可谓卷帙浩繁。他将人类史作为一
个整体加以考察,不仅从时间纵向考察人类历
史,而且从空间横向考察不同文明的特点和交
互,展现了诸多文明的成长、碰撞、融合的历程。
在令人着迷的历史画卷中,作者以其博大精深
的历史学知识和哲学睿智为我们带来了思考的
快乐,也为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单元建构、单
元重组带来了醍醐灌顶的启示。
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的布罗
代尔,在其力作《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
中海世界》一书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历史时
间,即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体时间
——
—
“长时
段”“中时段”“短时段”,分别表示三种不同层次
的历史运动,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情势”“事
件”的概念。他用海洋来比喻三个时段的关系:
历史的波浪挟着隆隆涛声和闪烁的浪花,在无
边无际和深不可测的大海上奔腾,历史的阳光
永远照射不到其底部的沉默之海。在巨大而沉
默的大海之上,高踞着在历史上造成喧哗的人
们。但恰恰像大海深处那样,沉默而无边无际的
历史内部的背后,才是进步的本质,真正传统的
本质。而短时段历史,那种就当前历史时刻缩写
的一切不过是海面,是只要一载入书籍簿册时
就冻结和凝固的表面。布罗代尔的历史时段理
论,不仅为我们观察历史提供了一个关于时间
的维度,同时也为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跨时
段的单元组合提供了一个范本。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采用全新的
史学观点和方法,即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
分割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
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
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
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运动、历史事
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这也
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尤其是在全球视野下进行
区域文明的单元教学,提供了重要参照。
其实,大历史观念和大单元教学范式,并不
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长期以来,在历史学术界和
历史教育界,此类探讨和实践屡见不鲜。以 2021
年全国甲卷和上海考卷为例,此类跨单元——
—
时序、空间、领域的综合性试题就比比皆是。在
此仅举两例:
例 1:2021 年全国甲卷第 41 题,借助陶文
钊等《中美关系史》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前夕,美国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及 1950
年 12 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
禁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中关于 1955 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到的进口与
出口政策的原则、策略,及其积极开展对资本主
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
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等;1950—195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表等 3 则
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
同的原因,概括 1950—195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
的特征,评价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
贸易政策。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必须具备跨单元意识
和全球视野。从冷战局势,意识形态,朝鲜战争
等方面入手寻找相同的原因;从美国的经济实
力和称霸欲望;英国的削弱和香港的重要性,全
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态度与策略等方
面寻找不同的原因。透过表格数据的变化,不仅
要直观描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而且要从
宏观视角——
—党的领导、经贸体制、经济发展、
15外交政策等方面加以评价。
例 2:2021 年上海卷第(二)大题,以“世界
近代史的开端”为主题,为考生出示了史学界关
于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几种观点:
观点一:漫长中世纪的终结,发生在 18 世
纪中叶。它对应的是乡村经济的进步,蒸汽机的
发明,近代工业的诞生,由此近代工业从英国向
整个欧洲大陆传播开来。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介
绍理性思想、科学和近代技术的著作终结了漫
长的中世纪。18 世纪末,在政治领域,它对应了
法国大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反君主制运动。
——
—
摘自勒高夫:
《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观点二:到 1500 年,各个社会之间业已建
立起复杂的运输网络,方便了彼此间的旅行、通
信与交流。新的商业、文化、生物上的互动,随着
连接印度、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通网络的形成
而显现出来。1500—1800 年间,世界各地建立了
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近代历史的早
期阶段。
——
—
摘自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观点三: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
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
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
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
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
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
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
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
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
结果是经历了 15、16 世纪的一系列重大转折之
后才出现的。
——
—
摘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列举关于世界近
代史开端的几种时间界定;归纳法国史学家勒
高夫提出判断的事件依据;发现“观点二”和“观
点三”界定历史分期依据的差异;根据上述材
料,分析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为何会有不同
的界定。
显然,如果没有大历史观,以及对世界近代
大格局的理解,抑或缺乏大单元和跨单元的通
感和通识,我们就很难从全球化现象(历史的横
向发展) 和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作
用——
—社会形态演进(历史的纵向发展)等不同
的历史观(视角、立场)解释“为何会有不同的界
定”。从教学评一致性,以终为始(评价提前到教
学设计伊始,而非学完后的考查)的原则出发,
我们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关注单课历
史知识点,到关注单元本体和单元界面下的历
史总体面相和历史发展脉络,在大历史的格局
下,从更加宽广的视域洞观历史趋势,洞察历史
大局,洞见历史真谛,洞明历史事理,这是历史
学科特性和历史课程要求得以体现和达成的一
种明智和有效的选择。
三、单元教学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融入
如前所述,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和策略与大
历史观念的范式和体例,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
度的适切性和关联性。因此,将单元教学的理念
和模式,有机植入历史新课程教学不仅在义理
上顺乎自然,学理上顺理成章,而且具有十分重
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第一,单元教学理念与历史新课程体系的
单元架构不谋而合。
众所周知,新一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
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并采用通
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展开。
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采用通史叙事方
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所有内
容均在历史时序框架下,由若干相对独立,并前
后关联的历史时代单元或专题单元构成。通过
系统性的单元内容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
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
块,以及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呈现方式,旨在让
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各
模块均采用专题单元形式,专题单元下的具体
16内容则依照时序加以叙写。
新课程充分关注了三类课程的整体的结构
性、逻辑的关联性、知识的层次性和思维的渐进
性。由此可见,将一般课程教学论意义上的单元
教学理念融入历史新课程,原本就是题中应有
之义。
第二,单元教学理念与可以弥补新教材内
容呈现方面的局限。
应该说,历史新课程在总体构建上,关注学
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程的育人价值,是一个
新突破。在内容选择上,注意吸收历史学科研究
的前沿成果,是一个新发展。在呈现方式上,运
用多种资源和相关栏目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探
究,是一个新面目。但是,正如教科书编者们多
次在国家级培训中所说:新课程在实施中的确
存在内容繁多与课时配置不足的矛盾。老师们
普遍感到,历史教材微言大义的纲要式表述,抽
象生涩的概念式罗列,导致完成教学计划非常
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举简御繁、博约有度地
凸显历史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成为老师们
探索的一个教学难点。而单元教学强调教学设
计要从突破教科书中一个个单目或一节节历史
单课,转变为设计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教学
单位和学习微课程,并“结合具体的教材,按某
种大任务(或观念、项目、问题)的逻辑,将相关
知识或内容结构化……它对于改变以‘知识点、
习题项、活动控’为标志的课堂教学,及其导致
的师生‘忙得要死却碌碌无为’的现状,具有重
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①
第三,单元教学理念有利于合理疏通知识
序列和教学流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编写体例上,采用通
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中外历史纲要》在
时序框架下的单元内部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
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在主题框架下单元内部依
照时序沿革进行表述。但是,要更好地疏通历史
演进理路,并由此策划一套符合历史发展逻辑、
历史思维逻辑、教学流程逻辑和学习进阶逻辑
的实施方案,照搬教材序列在许多情况下是难
以达成的。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下设“两次
鸦片战争”“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
剧”“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3 课。很明显,教材编
写是按照时序框架平铺展开。机械采用教材既
定的系列,很难最大限度地凸显晚清时期“内忧
外患”和“救亡图存”两大核心要义。
单元教学强调在核心观念、学习主题、课题
项目驱动下,重组知识要素,形成具有系统性、
结构性,逻辑化、系列化的内容框架和教学流
程。学术界关于晚清时期的历史讨论,诸如毛泽
东关于两条线索的论述
——
—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
化与反侵略和反封建过程的论断②、陈旭麓关于
新陈代谢的提法③、费正清的“冲击 - 反应”模
式,④为我们进行单元内容的疏通和重组,提供
了学术基础。综合上述学术观点,我们可以尝试
将本单元内容提炼为一个学习主题:
“屈辱—抗
争—探索”。围绕主题对本单元知识要素进行拆
分重组,形成新的要目组合和教学流程(如下页
图 2)。
可见,单元教学为我们整合教材并适切规
划教学流程打开了一扇窗口。
① 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上海教育科研》2019 年第 4 期。
②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628~630 页。
③ 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 2 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69 页。
④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陈仲丹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 321 页。
图 1
17第四,单元教学理念有利于拓展学生认知
视野和思维空间。
依据一般课程意义上的单元教学理念与范
式,结合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的学科特点以
及历史课程目标要求,反观高中历史新课程实
施以来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可以将历史学科单
元教学最重要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五点:
大历史:强调时空观念,关注发展趋势,彰
显宏观叙事的通识性。
大系统:强调知识关联,关注内部结构,彰
显历史面相的整体性。
大界面:强调跨界融通,关注外部联系,彰
显观察视野的宽广性。
大洞见:强调高屋建瓴,关注统观概览,彰
显历史意识的哲思性。
大思维:强调多维发散,关注归纳聚敛,彰
显学习过程的建构性。
从上述历史学科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征看,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对课程内容的
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
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
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①创设单元教学
方案,实施单元教学计划,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
对历史认识的通感和通性,涵养学生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的历史思维,还有助于在单元学习主
题的引领下,在挑战性任务的驱动下,抓住核心
概念和关键问题,采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建构历
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正如马克思说:科学的任务就是“把看得见
的、只是表面的运动归结为内部的现实的运
动”。②历史是思想之学,智慧之学。而历史学科
单元教学的诉求之一,就是要借助那些微观具
体的历史事件,在单课教学设计时要“仰望星
空”,在单元规划时要“俯瞰大地”,促进学生的
整体历史思维迭代升级,让历史的知识转化为
历史的智识。
【作者简介】李惠军,中学特级教师,原上海市晋
元高级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王雅贞】
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第 17~18 页。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 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348 页。
图 2
2020 年 10 月,编辑部开始面向青年教师公开征稿。一年中,
收到了大量针对新教材教学及研究的稿件,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
已刊载于“青年说”专栏,在历史教学界引起良好反响。现征文已
截稿,编辑部预计将于 2021 年底开展优秀稿件名师点评及评奖
活动,请各位作者及时关注编辑部公告。
历史教学编辑部
征文截稿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