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2022-04-12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卢丽惠 所在单位: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1-12-02 执教地点: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参加对象: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及各校教导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江阴市城中实验教育集团 卢丽惠

一、教材分析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单元安排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将棱长为2、3、4、5的大正方体分别涂色分割成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让学生借助有的学习经验,在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中,发现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探索问题的本质,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如面面相交于棱,三棱交于顶点,这些为理解3面涂色的在顶点、2面涂色在棱上、1面涂色在面上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一些观察、想象、推理、归纳的能力。同时,学生已初步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这为本次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三、教案及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将知道:(方法的具体化)

涂色正方体有4种:3面有色、2面有色、1面有色、0面有色

4种涂色正方体有它特定的位置。

4种涂色正方体个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规律。

2.会理解:(属性与关联的明朗化)

通过合作,观察理解几面涂色与其特定位置是有关系的。

通过合作,观察、分类、操作理解3面有色的个数不变,2面有色、1面有色、0面有

色都跟“棱平均分的份数-2”有关

通过归纳理解小正方体不同涂色面个数的规律。

3.能做到:(迁移与运用的综合化)

能正确计算3面有色、2面有色、1面有色、0面有色小正方体的个数

在小组合作中能组装“四阶魔方”,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发现规律的愉悦体验,发展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促进理解力进阶。

教学重点:探索2面、1面、0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位置规律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2面、1面、0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般化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研究单、每组学具:2个3×3×3的正方体、2个10×10×10的正方体、8个3面有色、24个2面有色、24个1面有色、8个0面有色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观察,形成猜想

1.先问:这是一个(正方体),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2份,切开能得到几个小正方体?

2.再问:这些小正方体有几个面被涂上了红色?

3.明确: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2份,可以分得8个小正方体,它们的涂色情况只有一种,都是3面有红色。

4.猜想:如果把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其他的份数,得到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想象,明确正方体的棱被平均分成2份,切开的8个正方体涂色情况只有一种:都是三面涂色。由此引发学生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探究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其他的份数,得到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作铺垫。

二、比较,探索规律

(一)举例,明确关联

1. 设问:你想怎么研究?(从简单开始举例研究)

2. 明确: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三份,可以得到几个小正方体?(27个)

3. 合作:这些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研究!

4. 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5. 定类: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三份,得到小正方的涂色情况一共有四种类型:有的是3面涂色,有的是(2面涂色),有的是(1面涂色),还有的是(0面涂色)。

6. 定向: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跟它所在的位置有关,那其他涂色的小正方体跟位置有没有关系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7. 交流: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1)学生自由说。

(2)教师演示说。

8. 小结: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3份,得到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和2份是不一样的。我们还发现了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和个数与它所在的位置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想彻底弄明白吗?那研究把棱长平均分成几份的呢?4份?5份?还是10份?……

设计意图:探究规律,一般是从简单想起,借助3×3×3的正方体,通过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初步感知涂色小正方体有4类,分别是3面有色、2面有色、1面有色和0面有色,充分感知3面有色的小正方体在顶点,2面有色的小正方体在棱上,1面有色的小正方体在面上,0面有色的小正方体在体中,从而感悟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是与其所在的位置有关系。同时通过设问平均分成(    )份?把探索逐步推向深入和一般化。

(二)补例,明朗特点

1. 合作:小组合作研究把棱长平均分成10份的情况,要求先想一想,再算一算,最后记一记。教师巡视指导。

2. 汇报:哪一组来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其他小组有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

3. 定类: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10份,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也是四种类型。

4. 深究:1)为什么三面涂色的还是8个呢?

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怎样想的?(板书:棱中

3)一面涂色的正方体个数是?又是怎样想的?(板书:面中

4)那0面有色的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这3个“10-2”分别是什么意思?

5.想象:想象力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能力。一起来想象:

(1)徒手想:伸出手

(2)直观看:一起看

(3)整体想:透视想

设计意图:借助10×10×10的正方体学具,通过观察,进一步明确了涂色正方体的类型还是只有4类。通过比较,细化这4类涂色正方体的位置,分别在顶点、棱中、面中、心中。

由于棱平均分的份数增多,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还可借助算式更能说明白,初步理解算式的含义。通过徒手想、直观看、透视想逐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扩例,明晰规律

1.推理: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100份,那3面涂色有(   )个?

2面涂色的可以怎样算呢?1面涂色的呢?0面呢?

2. 归纳: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n份呢?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四种涂色情况的个数吗?写在学习单上。

3. 交流:展示学习单汇报

4.追问:为什么都用了“n-2”?其实不管是2面涂色的,1面涂色的,还是0面涂色的,都跟“棱-2”有关。

5.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板书:课题)。通过观察,我们有了一个猜想;通过举例,我们发现随着正方体棱长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是有所不同的,跟它们所处的位置有关。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对不同的例子进行了比较(板书:比较),发现不管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几份,3面涂色个数是不变的,其他类型的个数是变化的,我们还用式子还归纳了(板书:归纳)其中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从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3份、10份,再到100份、n份,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研究,归纳明晰隐藏在其中的一般规律。通过动画演示,空间想象,找到变与不变,明确个数与棱均分的份数与棱-2有关,理解算法,解决了各类涂色正方体个数分别是多少的问题。

三、操作,运用规律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蕴藏着一定的规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敢于猜想、学会举例,善于比较,科学归纳,还要把他们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板书:应用)。

1.任务:小组合作组装四阶魔方,先想一想,再算一算,最后拼一拼。

2.组装:小组比赛

3.分享:冠军组分享成功经验。

4.小结:看来,他们不仅分工明确、通力合作,还紧紧抓住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0面在中心,1面在面上,2面在棱上,3面在顶点,甚至还考虑到了他们的组装顺序,先想出了中心,再安装外层。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组装4×4×4的魔方,旨在:1.继续积累活动经验,形成一个完整的归纳推理过程。2.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4.领悟到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还要进行变通运用(即先拼0色、再拼1色、然后拼2色,最后拼3色才能拼的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1. 厘清问题的思维指向,激发学习源动力

问题是思维的心脏,不同问题的思维指向是有所差异的。本课,由“魔方”散了怎么办?提出贯穿始终的3个核心问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有几类?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哪里?它们的个数分别有几个?围绕它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的追问再一次让学生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如“3面有色为什么是8个,有没有可能是7个或者9个?”学生主动将涂色小正方体与位置联系起来,将零碎的课堂提问编织成了一张思维关系网。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视角,重新审视不同层次、类别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的思维过程,厘清问题的思维指向,摒弃无效问题,让真实且有挑战性的问题驱动学习的真正生发,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力进阶。

2.观察操作,多元表征,丰富空间表象

学具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拐杖”,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棱长平均分成3份,棱长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体。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动手数一数,标一标、算一算、填一填,在操作中感悟其内在规律,丰富了空间观念。本课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锻炼,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重在实践的理念。

3.纵横联系,灵活运用,发展空间想象

教学中通过举例,从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3份、10份,再到100份、n份,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研究,归纳明晰隐藏在其中的一般规律。通过动画演示,空间想象,找到“变”与“不变”,明确个数与棱均分的份数与“棱-2”有关,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算法,解决了各类涂色正方体个数分别是多少的问题。

附件:

  •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