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是除法吗? 2021-07-01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沐涯曲 所在单位: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1-05-08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比是除法吗?

【问题凝视】

六上教材“比的认识”一课中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这句话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为比是除法的一种形式,对比的概念的掌握就会变成两个数相除或者“比是除法”这样单一的理解,而实际上只有在求比值时才用到两个数相除。那么如何打破孩子的定势思维,去进一步思考:比不是除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是有着自身的特点、意义和价值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了除法还要学习比的最佳理由。

【成因透视】

(一)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片面理解

“比”与“除法”不是等价概念,显然孩子对文中描述的: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理解是很不到位的,这并不是“比”的本质概念。概念的要素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应该让学生认同概念产生的价值,进而引发其对本质特征的关注。数学家们是认可教材描述性的定义方式的——因为数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抛弃了“具体的量”,是在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数”的层面上去研究“比”的。因此数学家们不认可“不同类量的比”,就比如路程与时间的比得出速度,认为那是“物理中的事情”是用数学为工具解决的物理中问题。但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我们不可能让孩子们脱离具体的量,到抽象的形式的“数”去理解什么是“比”,也不可能在小学里就区分这个是数学中的,那个是物理中的。由此国内外的小学数学教材都设计了具体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结合可感知的“量”去理解比。也就是说比可以用两个数相除来表示,但不能在“比”和“除法”之间划上等号,不能视为同一个概念。

(二)教师灌输式教学,没有对“比”进行深入探究

我们在教学某一知识点时必须明确它的意义,比如教学分数时,要明确让学生知道分数产生的原因以及分数的意义,但学习比时,对为什么要学“比”却含糊不清,在学习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时,也只是让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在分数中做了分子,在除法中做了被除数,比的后项在分数中做了分母,在除法中做了除数,“比”是一种关系,“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对于“比”和“除法”更深刻的区别,就没有再深入地去探究,正因为如此,灌输式的教学才会让学生的思考不会有深刻的体现。

【出路审视】

(一)选取生活中的比,在现象中透析出本质。
   
奥苏泊尔指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及展开教学活动,不断地发展、改造、完善学生的已有经验。

很多教学资料将比定义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显然比绝不仅仅只是表示相除关系的一种形式,它反映的是一种关系,形式是现象,关系才是本质。
因此本节课就摒弃传统的由除法引入的教学设计,而是选取生活中比的一些实际事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从份数出发,从变化的两个数当中去发现不变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对比的本质也有了更为科学的理解,它体现着量与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使学生初步抓住了比的本质特征。

(二)辨析事例中的比,在理解中拓展其深度。
   
概念教学往往需要通过正例和反例来提升学生认识概念的清晰度。除法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而比则更加强调对量与量之间倍数关系的描述,并且比能表示出两个、三个乃至更多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这节课设计的三个生活当中比的事例的对比辨析,照片中的比利用的是长方形的形状不能改变这个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比的意义,理解比的本质;而在篮球赛当中的比分是一种差比关系,跟前面的比进行了对比,认识到本课学习的比是一种倍比关系,这一过程引领学生去伪存真,让学生能更为深刻的去思考和理解比;那么做面包中的比,除了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外,更为重要的是它引出了三个量,甚至更多个量的比,拓展了学生对比的本质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三)联结概念中的比,在系统中建构出整体。

概念同化的心理过程都应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辨认。2.同化。3.强化。建立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新概念赋予新的意义。通过将新概念与某些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时,应把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知识连接起来,让新旧知识发生作用,在同化和顺应的学习活动中,加强新旧概念的联系沟通,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深刻理解,又能通过比较新旧概念的差异,理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网状的知识脉络,实现概念系统的整体建构,促使学生的概念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本课除了采用照片像不像果汁与水的比以及树高与影长的比等这些同类量比,还要注重比产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像路程、时间这样不同类量的比,因此在概念初具雏形后,适时的呈现这些不同类量的比的材料,以便完善比的内涵,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比的系统概念。

【片段重构】

一、探究新知,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都有什么收获?
1:今天我们学习的比的内容有比号、前项、后项、比值等知识。
2:我妈妈做果汁饮料时,纯果汁饮料和水的体积比是3:2
初步认识表示倍数关系的比
课件出示:医院消毒用的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是由乙醇和水按体积比3:1配制的。
师:仔细观察图上的信息,你能找到的是什么的比?
生:是乙醇和水的体积的比。
师:乙醇和水的体积比是3:1”是什么意思呢?
生:医用酒精含有乙醇和水,一定量的医用酒精中如果乙醇的体积占三份,那么水的体积就占一份。
师生模拟配制医用酒精,教师板书乙醇和水的体积的用量。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乙醇用量一直是水的三倍。
师:这个过程中什么在变?什么始终不变?
1:总量在变,但是乙醇和水的体积的比始终没有变,也就是乙醇的体积是水的三倍。
2:乙醇和水的用量在变,但乙醇和水的倍数关系不变。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倍数关系,前项和后项可以不断的变化,但倍数关系不变,乙醇的体积始终是水的三倍。
2.
辨析比分与数学中的比。
课件出示:1.做面包时,面粉与水的质量比是2:1
          2.
照片的长和宽的比是5:3
          3.2018
年亚运会男篮决赛中,中国队84:72赢了伊朗队夺冠
师:图中的这些比有没有前面我们讨论出的变化特点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交流。
1:照片中的比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放大和缩小的,只是照片本身会变大或变小。
2.:照片的大小虽然有变化,但照片中的比也像配制医用酒精中的比一样,具有倍数关系不变的特点。
课件演示照片长宽的变化。
师:仔细观察照片,在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变?
生:长和宽的比值没有变,也就是说长变大,宽也变大了,但他们的变化是一致性的。
师:是呀,只有长宽同时变化,照片才不会变形,从而得出长和宽的比具有倍数关系且不变。
师:对第三幅图中篮球赛的比分,你有什么看法?生1:我觉得篮球赛的比分能表示两个球队的得分对比情况,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比。生2: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篮球赛中的比分随着比赛进程不断变化,并不具有不变的特性。
师生共同模拟篮球赛的比赛过程,了解比分的形成。
师:篮球赛中比分是体现两个队的比分差别,是一种两个数量相差的关系,它的变化没有规律,是随机的,而我们本课要研究的比是体现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所以这不是我们数学上研究的比,仅仅是比赛的得分纪录而已。
师:第一幅图中的比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吗?生:第一幅图中的笔也具有倍数关系,并且倍数关系不变,所以是我们学习的比。
师:如果不按照这个比取原料,比如面粉取100克,水也取100克,结果会怎么样呢?
生:那样的话水相对比较多,面包和水的比不是2:1,可能就做不出面包了。
师:做面包时用到的原料不止面粉和水,还有鸡蛋、糖等,那能不能用比把它们的关系也表示出来呢?
师:假如做面包时要用到面粉两份,水一份,鸡蛋一份,怎样表示这三个量的关系呢?
生:2:1:1
师:所以比还可以表示三个量或者多个量的倍数关系。
3.
回顾感知比的优点。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生活中的比,你能说一下什么是比吗?
生:比是表示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为什么人们喜欢用比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呢?用比表示比较简单,很容易看出倍数关系。

二、巩固提高,基础应用。
师:你会写比吗?请试着完成下面几道题?课件出示:四年级一班有45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2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
,拓展提高。师:下面的信息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如果可以,请把比写出来。
课件出示:1.婴儿的头约占身体的1/4
     2.
小宇的身高是145厘米,他弟弟的身高是1米。
     3.
妈妈用20元钱买了4千克黄瓜。
学生独立思考,写比,全班交流。
第一题关注如何分析头是一份、身高是4份。
2题看学生是否会注意到单位不同,需要转化为相同的单位。
1:第3题能不能写成比,因为单位不一样。生2:我认为能写成比,因为20元钱买4千克黄瓜相当于5元钱买一千克黄瓜。
师板书:204
师:这个比的前项是什么?后项又是什么?生:前项是总价,后项是数量。
师:这个比表示的确实不是倍数关系,那总价和数量的比能得出什么呢?
生:20÷45(元/千克)是单价。
师:这个比的比值是一个新的量,表示单价,我们以前就知道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今天学了比后还可以说单价就是总价和数量的比。
师生讨论路程和时间的比就是速度
师:一个小小的比竟然隐藏了这么多关系,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和除法都做不到的。
三、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通过生活中比的事例初步认识了比,知道了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倍数关系;通过对不同事例中的对比辨析,明确比赛中的比分,不是数学上的比,进一步掌握了比还可以表示多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通过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现不同类量的比的比值是一个新的量。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更多数学知识。

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抽象的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发展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构完整的概念系统,不断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理解,这是把握概念教学的重要原则和策略,也是“比的意义”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

(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沐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