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把理想用理想板呈现出来,孩子就有了奔向未来的图纸大纲。孩子制作理想板的过程就是一个回归内心,发现自己的过程,可以激励孩子坚定信心和方向,朝着人生目标不断前行。
李女士来到心理咨询室,向心理老师诉说心中的苦恼。原来李女士有个儿子,今年正在读初三,成绩不好,最近突然不上学了。现在儿子在家里不是睡懒觉,就是玩电子游戏,什么事情都不做,李女士不想儿子年纪轻轻就这样整天无所事事。可是李女士想尽了各种办法,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也陪儿子看了一些励志短片,却一直没有效果。李女士问儿子:“你以后想做什么?”儿子说不知道。看到儿子浑浑噩噩的样子,李女士晚上都失眠了。
李女士的儿子整天浑浑噩噩是缺少理想引起的。所谓理想,是指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对人们的进步和发展作用巨大,可以使人们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希望和曙光。心理学家克拉特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这个水池尽管很大,但依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小白鼠落入水中后,它并没有马上游动和惊慌失措,而是转着圈子发出“吱吱”的叫声。这是小白鼠在用胡须测定方位,以便寻找逃生的道路。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又反射回去,被鼠须探测到,小白鼠藉此判定了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离水池边沿的距离,它尖叫着转了几圈后,不慌不忙地朝着一个选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游到了岸边。几次试验都是如此。实验至此尚未结束。克拉特将另一只小白鼠放到水池中心,所不同的是这只小白鼠的鼠须已经被剪掉。小白鼠同样在水中转着圈子,也发出“吱吱”的叫声,但由于“探测器”已不复存在,探测不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几分钟后,筋疲力尽的小白鼠沉至水底,死了。关于第二只小白鼠的死亡,心理学家这样解释:鼠须被剪,小白鼠无法准确测定方位,看不到其实很近的水池边沿,自以为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因此停止了一切努力,自行结束了生命。心理学家由此得出结论:在理想彻底无望的前提下,动物往往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叫“意念自杀”。
不可否认,这样的悲剧不仅会发生在小白鼠和其它动物身上,也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在孩子身上。当然,孩子不可能会被心理学家捉了去做小白鼠的实验。但在人生路途上,每个孩子都有可能遇到小白鼠所遭遇到的“水池”。对于孩子而言,溺死小白鼠的“水池”就是所谓的逆境、困境或者说厄运。逆境无法回避,困境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厄运人人必须面对。有的孩子与厄运甫一相触,怀里泛着金属光泽的理想顷刻间为之破碎,从此眼里只看到自己的失败和懊悔,每天操着个手机躲在隐蔽的角落里疯狂地玩着游戏,又或者每日“只为吃米而活着”,尽做些无益之事,消遣有生之涯。他们就像被剪掉鼠须的小白鼠一样,无限夸大了自己所遭遇的逆境,认为横亘在面前的是厄运的海洋,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对理想感到无比绝望的他们放弃了最后一搏的信念,松开了不该亦不能松开的手,任满腔的理想、抱负、雄心壮志全部淹没在很浅很窄根本就不足以伤害到自己的“水池”里……
缺少理想的孩子没有未来,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孩子的未来也是迷茫的。孩子将会包裹并封闭住内部那个自由、自在、自主的自己,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变得屈从或叛逆、反抗,影响人格健全发展。
一天,亚梅到一位朋友家串门,还没有进门,她就听见屋内传出来的琴声。亚梅笑了笑,她知道又是朋友的儿子吴轩在练钢琴。“轩轩,你钢琴弹的真好听。”亚梅见吴轩小小的年纪就可以流畅地弹出这么难的曲子,忍不住赞美道。“谢谢阿姨。”吴轩礼貌地回了亚梅一句。“你弹得这么好,一定弹了很久了吧?”“嗯,我5岁就开始弹钢琴了,一直到现在。”“弹这么久呀?你一定很喜欢弹钢琴吧?”“不,我非常讨厌钢琴。”“哦,那为什么还要弹呢?”“我妈妈喜欢呀。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家里没有条件让她弹钢琴,所以,妈妈要我帮她完成这个心愿。”吴轩回答得很平静......
像亚梅的朋友一样,生活中不少父母回想起过去的经历,觉得不是自己没理想,没追求,而是当时物质条件太差了,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面对没有学成的钢琴,没有考上的大学或是没有实现的画家梦,总觉得有些遗憾。于是不少父母在慨叹的同时,就将这个未能实现的梦想“托付”给自己的下一代去实现。尽管有些父母有了孩子后,理智上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但行动上还是有意无意地寄希望于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理想与家长的期望是一致的,那么这种寄望固然是好的。可是绝大部分孩子有着不同于父母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孩子不是家长生命的延续,也不是家长未完成梦想的接力者。否则,孩子在补偿家长遗憾的同时,也会给自己留下遗憾,而孩子的遗憾又由谁来补偿呢?当然,让孩子自由地选择自己的道路,不是说家长在他成长过程中缺席。通往未来的路上,无论有多少跌跌撞撞,都要孩子自己去拼去闯,家长要做好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忠诚的粉丝,坚定不移地支持孩子的理想,鼓励孩子实现理想,为孩子加油鼓掌。
有一次,李小龙与一位朋友谈论理想时,在一张纸上郑重写下了自己的理想:“我将会成为全美国薪酬最高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那时候我和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和幸福的生活。”为了实现理想,李小龙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直到1971年,他31岁那年,由他主演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电影刷新了香港的票房记录。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使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李小龙也因此获得了 “功夫之王”的称号。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把李小龙评为“20世纪英雄偶像”之一,这是何其的殊荣。当年那个在纸上写下理想的年轻人,终于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上,人生的至高点上。
李小龙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国际巨星,获得了“功夫之王”的称号,这充分说明了理想板(理想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让孩子把理想用理想板(或理想纸)呈现出来,孩子就有了通向未来的图纸大纲。孩子制作理想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回归内心,发现自己的过程,可以激励孩子坚定信心和方向,朝着人生目标不断前行。那么,如何制作和使用理想板呢?第一步,用图片或文字描绘出理想,根据描绘的理想,制订具体的行动目标,目标要尽可能明确、详细和便于实现。第二步,寻找差距。对照目标,还缺少什么?决心付出什么样的努力?第三步,用电脑软件或者手工制作一个理想板,将理想、期限、达成理想的行动计划以及所愿付出的代价,简明扼要地写下来。第四步,每天把理想板和声明大声地读两遍,晚上睡觉前一遍,早晨起床读一遍,直至进入自己的潜意识。第五步,从现在开始付诸行动,既不等靠要,也不虎头蛇尾,一曝十寒,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不懈,直至实现理想。
理想就像黑夜中闪亮的灯塔,让孩子看到希望与光明,激励孩子不断克服学习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家长指导孩子制作和使用理想板,鼓励孩子朝着理想不断奋进,这样的孩子会收获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