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讨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 2018-01-15
网站类目:在线研讨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

——理解指向评估,评估反馈理解

江阴市长泾实验小学    贡继军

我们每天拿着教案走进教室,照本宣科的给学生上课,有时可能会拿了一份名师的教案或者是一份看似优秀的教案,绘声绘色的给学生上课,这就是我们现在每天常见的教学现状,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教师更是如此,因为在他们心中,早已被自己的经验所固化了。仔细想想,我也是这个“大部队”中的一员。但是在了我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后,让我深深的为之震撼,原来书应该是这么教的,让我对于教学的理解更深刻了。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是以理解这一核心展开的,倡导“逆向设计”,分为3个环节:阶段1预期结果(根据核心问题、核心素养确定学生要理解的目标),阶段2评估证据(哪些证据证明学生理解了),阶段3学习计划(根据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设计组织展开教学活动)。

其中,阶段2评估证据这一环节看起来很特殊,很多人误以为评估证据就是我们普通的练习,是证明学生的掌握程度,应该放在教学之后进行,但是读了本书之后,发现这里的评估证据含义广泛。你能够在课堂上对答如流,不代表你理解了;你能够正确完成练习题,也不代表你理解了;你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不一定真正理解了。评估证据是一个全方位的,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的一个环节。是对阶段1预期结果达成的标志,是展开阶段3学习计划的指路灯。下面我就来深入的阐述我对评估证据这一章节的理解。

1、  有效评估

有效的评估不是一张快照,更像是收集了纪念品和图片的剪贴簿。评估不能光看结果性材料,更应关注过程性材料。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说道: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有效的评估是促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不能光看做对了几道题,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包含多种材料的评估体系。如:对理解的非正式检查、观察与对话、随堂测验与考试、问答题、表现性任务。通过这样的一个评估体系,来最终判定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对教学进行改进,促使学生真正理解。

比如,我们在教学六年级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些评估材料,来检验学生通过学习是否是真正的理解了。老师于学生关于百分数的对话、课堂上学生说百分数的意义(尤其要注重单位“1”)、动笔写一写百分数的意义、给出一些简洁的含有百分数的语句学生说百分数的意义(应用)、随堂检测(着重百分数意义及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课后收集生活资料,自己写一段含有百分数的话,并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表现性任务)。

2、  真实评估

当学生将核心概念、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各种情境下的挑战性任务时,就显示了他们的理解。同时,学生在此中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表现,我们的评估也就是真实的评估。

这里,我们要重视的是围绕问题而不只是围绕练习进行设计。测试是否意味着脱离情境的简化训练?或者在一个充满真实的事件、需求、限制和机会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来真实表现?为了获取证据表明学生已经真正理解,我们的评估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迁移能力。

真实的表现总是包含迁移,能根据特定的挑战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在没有教师提示和线索的情况下,学生能独立思考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五年级解决问题策略里面有这么一个问题。有一些钢管,最上面一层放了4根,以后每层多2根,到最后面一层有20根,那么这堆钢管有多少根?解决本题的方法很多,可以画图,把钢管的排列情况都画出来,再来解决问题,可以列举,将每层的钢管根数一一列举出来再相加,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不是真正理解转化策略。真正的理解应该是学生将这样一个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也就是建立一个运用梯形面积公式的数学模型,然后学生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钢管的根数。在解决这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梯形的面积公式这一基础知识,将钢管问题抽象建立以个数学模型,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真实的体验,最终达到了真正理解转化的思想。

3、  充分评估

教师通常只依赖一种或两种评估方式,然后一错再错,专注于那些最容易的测试和得分来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也有认为只依赖真实评估。这两种做法都是常见的错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有机的整合,根据不同内容和知识,灵活选择评估方法,让评估更充分有效。

要采用灵活的评估材料对学生充分评估,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在实际操作中谈何容易。首先,我们应该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个内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什么?学生要掌握和完成哪些重要内容?学生要掌握到何种程度?这一教学内容要学生理解哪些核心概念?完成哪些核心任务?培养学生怎么样的核心素养?教师只有对这些问题心知肚明,然后根据不同的要点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的评估有别于我们普通的评价和练习,一切都是从理解出发,最终目的又归结为学生的真正理解。使用理解六侧面作为评估蓝图,我们需要知道学生为什么那样表现,他们认为那意味着生命,什么能证明他们的方法是有效的而不只是做了这件事情。在追求理解的表现性评估中,需要在清晰的推理和阐述下对任务和表现进行反思、自我评估与自我调整。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该以理解为基础,尤其是数学学科,更应该以理解作为教学的基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始终应该从理解出发,设置目标、评估材料、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为学生奠定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