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及简评《“做数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无锡教师发展学院孙学东) 2023-12-2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推荐理由:空间观念是个体对空间、图形及其关系的直 觉,是一种对四周环境及对环境中物体形状的几何 观点。现实中,空间观念所启示的对象及结果有趣 且有重要价值,已经渗透到数学领域。随着计算机 技术的普及,几何语言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 工具,也促进了空间观念在其他领域的广泛迁移。 事实上,空间观念的核心是空间想象,本质是形成 空间思维,想象和思维连接并直达创新与创造。因 此,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空间 观念的发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而言是更为迫切的需要。

一、“做数学”在学生空间观念发展中的作用


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往往认为:“学生空间观 念的差异是天生的,后天难以改变。”研究表明,如 果没有适当的训练,大多数人的空间观念是不会发 展的,只能停留在原始的层面上[1]。中小学生空间思 维的差异很大,比如用平面截正方体后所得截面的 形状,空间思维能力好的学生理所当然认为可以有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大部分学生会认 识到除了四边形,还可能有三角形;而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无论如何只能想到四边形。 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困难在于:难以直接感知周围环境和实际物体,难以领悟二维图形与三维图 形及其相互关系,难以感悟图形变换及其性质。如 同不可能让学生在书本里学会游泳,在 PPT 里发现 理化生实验结果一样,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不可能只 通过教师讲解和反复解题,更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 和亲身体验。正如弗赖登塔尔在论及空间思维的发 展时所说“把学生在物理空间的具体活动,通过抽 象、绘图、做出模型等有限步骤达到几何直觉的最 高阶段的道路清晰描绘出来,是有巨大的教育学方 面的好处的。“做数学”是以“做”为支架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在手脑协同的过程中,理 解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创造性解决问题,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2]。由此看来“做数学”于发展学生空 间观念而言并不是新鲜的学习方式,而是必然的学 习需求,只是“听中记”“题中熟”的学习方式泛滥, 淹没了应有之意的“做数学”。


二、做数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


空间观念由一系列通过构建与运用心像来表征空间物体、关系与变换的认识过程组成,学生空 间观念的发展需经过对他们所看到的图形形状及 特征的了解、抽象、概括、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因此, 只有在充分认识几何世界的基础上,学生的空间观 念才可能更为完备。空间观念的发展是一个思维进 阶的过程,表现为空间感知、空间表象、空间想象和 空间推理等认知水平的阶段性递进发展。不同认知阶段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任务和内 容载体不同“做数学”的任务、活动及必要工具也 不同(见表 1)。

图片


三、“做数学”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进阶的 基本形态


“做数学”通过操作体验、数学实验及综合实践 等形式,经过实物识别、认识图形、分析图形和解构 图形的过程,实现空间思维进阶(如图 1)。以学生空 间思维的阶段性表征为线索,阐述“做数学”在发展 学生空间思维中的实践内涵及价值效果。

图片

1.援操作体验:操作实物,建立空间表象空间表象的基础是空间感知,即在大量空间知 觉的基础上,形成关于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印象。“儿童的智慧在指尖”,然而 数学对象及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容易忽视小学低年 级学生的认知需要经历对实物的观察、触摸和描画 等直观感知阶段。忽视这一点,实际是忽视了学生 由具体到抽象的空间感知和图形抽象的过程,如此 学生图形识别等空间表象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制 约。比如正方体的主视图,学生实际认可的往往是  图 2,至于后期解决类似问题时又认为是正方形,多 是在习题的反复训练中记忆与模仿的结果。

图片

操作实际物体,可以让学生在“做”中真实而深 刻地认识图形、理解图形,真正意义上完整地经历 感知空间—抽象图形—建立空间表象的过程。案例 1.把平的面请到纸上 目标:经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 实物:积木、印泥和钉子板等。 步骤:(1)印一印、描一描。用印或描的方法将积木的面请到纸上。(2)分一分。将印或描出来的图 形分类,并命名。(3)围一围。在钉子板上将印或描 出的图形用橡皮筋围出来。案例 2.“折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实物:彩纸、直尺、三角板和钉子板等。

步骤:(1)折一折、量一量。通过折正方形、长方形,观察边和角的特点,再用直尺、三角板测量验证。(2)围一围。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通过移动橡皮筋将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3)说一说。说出前两个活动中自己的发现、可能的理由。能不能用钉子板围一个圆?

操作体验促进空间思维发展的内涵:案例 1 用积木印出一些面,引导学生经历从立体到平面、从 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此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在 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中学生领悟到周围环境中的 立体实物有不同的面,这些面通过描画在纸上,就 抽象为数学的研究对象。案例 2 用折一折、量一量、 围一围的实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一步 从性质特征的角度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同时也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即以后再研究其他图形特征时可以 通过类似的方式研究图形的边、角关系。

认识图形是一个感知、抽象的过程,不仅是让 学生区别图形和名称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认识图 形学会根据图形特点进行分类。学生容易区分差异 大的图形,比如三角形和四边形;差异较小的图形 区分就有困难,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是长 方形的特例,仅仅记住定义是不行的,必须动手操 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从本质上认识图形的特征,积 累包括思维层面、实践层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 特征往往是图形间对比的结果,这种对比是分类标 准建立的过程,比如钉子板能围出圆吗?2.数学实验:实验思考,发展空间想象心理学把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改造,创造 出新形象的过程称作想象。没有想象,很难谈到对 现实世界的了解与把握,很难谈到发明与创造,因 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一定要重视想象。空间想象 就是以现实世界为背景,对头脑中已有的几何表象 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空间想象是建 立空间观念的核心,它表征为建立并操纵二维和三 维物体的心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既包 括从现实物体到平面图形的抽象,也包括从平面图 形到现实物体的想象。案例 3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实验目标:经历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过程,把 三维空间的图形转化为二维图形;由平面图形想象 空间图形,实现二维向三维的转化。实验工具: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圆锥、三棱 锥、四棱锥等积木若干,正方形塑料片若干,橡皮泥 若干。实验步骤:(1)摆一摆,画一画。用 4 个正方体 积木搭出“L”形,再从这个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观察,借助摆正方形塑料片或者在方格纸上画图等 方式,将每次看到的“样子”摆或画出来。(2)反方向 摆一摆,画一画。用这 4 个正方体积木搭出反“L”形 物体,同样从三个面观察,用正方形塑料片摆或在 方格纸上画看到图形的“样子”。(3)议一议,摆一摆。给定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可能的物体; 给定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可能的物体;给 定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可能的物体。(4)想 一想,堵一堵。选择积木堵一堵图 3 中的正方形、圆 和三角形,如果只堵其中一种,你有什么发现?如果 只堵其中两种呢?将三种都堵上呢?如果没有你所 需要的积木,请用橡皮泥设计一个你认为可以的立 体图形。

图片

数学实验促进空间思维发展的内涵是用同样 的小立方体拼搭成组合体,从组合体的前面、右边 和上面观察,想象观察的图形,这是形成空间想象 力的基础。这个实验的关键,首先是观察方法的规 范;其次是用正方形拼出看到的图形,在方格中画 出看到的图形,实现“思维的可视”,促进学生的想 象;最后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感悟对于不同的物 体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步骤(3)是给出 从某个方向看应该看到的样子,让学生用 4 个小正 方体积木搭出符合特征的物体,交流汇总,学生能 搭出多种不同的物体,但从每个方向看到形状都相 同;增加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符合的搭法少了;再 增加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符合的搭法只有 1 种。 步骤(4)是进一步由二维到三维的空间想象,尤其 是设计出同时能堵住正方形、圆和正三角形的立体 图形,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学生必须在前面三步实 验操作形成空间图形表象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表 象,同时感悟到从三个面看能够唯一确定立体图 形。设计出或者认识到如图 4 的立体图形表明学生 已经建立了较好的想象力。

图片

空间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空间表象进一步抽 象的存在,也就是说它不是看到过的具体物体的复 制,而是头脑中存在的抽象了的图形,正如郑板桥 所谓“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对已有 空间表象的加工、改造和结合往往有一个顿悟和豁 然开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空间想象建立的过程,数学实验可以促进这种想象力的产生。3.综合实践:实践探究,形成空间推理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生活生产中最常用的思维方式,空间推理是在对空间图形进行 结构分解基础上,对结论的有逻辑的判断、验证和 分析,它不仅表现为结论的获得,还表现为新问题 的发现和提出。数学实验有助于空间推理能力的发 展和新问题的发现与创造。案例 4.探究正方体截面的形状综合实践目标:通过“水”立方探索正方体截面 的形状,发展空间推理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的能力。综合实践任务:探究正方体截面的形状。生活 中很多富有美感的物体都是基本图形的组合,比如 造型各异的钻石就是原石经切割、打磨而成的。制 作前的设计需要有很好的想象力,比如一个正方体 沿平面切一刀,截面会是什么形状?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不能准确的想象出结果, 可以做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设计替代物进行实践 探究。综合实践工具:两类含水量不同的“水”立方若 干个。综合实践步骤:(1) 猜想:用一个平面截正方 体,所得截面形状有哪些?能否设计工具在“做”中 发现结论?(2)操作“水”立方,观察水面会有哪些形 状,与你的猜想是否一致,据此你能提出哪些新的 猜想?能说明你的猜想的合理性吗?(3)观察水面呈 现的四边形的特点,并说明理由。(4)类比四边形, 说说五边形、六边形截面的几何特征。(5)操作水立 方,还有其他发现吗?综合实践促进空间思维发展的内涵是:正方体 截面的形状是一个空间思维要求比较高的问题,仅 仅凭借抽象的思考,学生很难想通,更难以发现截 面形状深层次的结构特征。“水”立方数学实验工具 把水面当成正方体的截面,通过调节“水”立方的摆 放方式,可以直观观察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同时,学 生会发现,水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相交都形成了截面的一条边,正方体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是六 边形。步骤(3)是对具体截面几何特征的深入观察: 截面四边形可以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 形、等腰梯形,好像都至少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进 而推理出正方体任意 4 个面中至少有两个面是相 对的,它们互相平行,观察发现和它们相交的截面 也是平行的。进一步推理:截面是五边形时,5 个面 里至少有 2 组面是相对面,所以五边形截面有两组 边互相平行。步骤(5)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水量少 的“水”立方呈现不出六边形水面,水量多的“水”立 方呈现不出三边形水面,那么,形成六 边形(三角 形)的最少(最多)水量分别是多少呢?如果正方体 的截面图形是三角形,切割后的立体图形会是怎样 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呢?直观想象能力是空间思维的核心,学生的空间 思维往往表现为“理所当然如此”,也常处于“知其 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做数学”不仅让学生发 现结论,而且通过空间推理认识结论的合理性不是 偶然而是必然,同时进一步发现新结论,并深入推 理论证。实物识别、图形认识、图形分析和图形解构等 空间认知水平在同一个体中有时是交错共存的,即 同一学生在某种场合下表现出此种水平,而在另一 情境中又可能表现出其他水平。因此“做数学”促 进学生空间思维进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阶段划 分,而是一般状态下,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阶段描 述,目的是藉由“做数学”更清晰地认识空间思维发 展的意义、认知状态和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