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宇名师工作室成员周莉萍少先队活动案例 2022-04-1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人间重晚晴,行孝莫迟疑

——少先队活动课案例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周莉萍


一、活动背景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九”在传统文化中有天长地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我过从1989年开始把九月九日规定为“老人节”。并且于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重阳节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本活动由辅导员倡议,针对现在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清晰认识,为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引导少先队员们学会感恩,力图通过此次重阳节活动,树立少先队员们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少先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的

1 .学习重阳节的来历和民俗活动

2.树立“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美德观念

3.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可以是来历传说,也可以是民俗故事

2.准备面粉等,和家中的老人一起做一做重阳糕

3.提前联系当地敬老院,为老人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4.制作《时间都去哪儿了》PPT及音乐


四、活动步骤和过程

活动一:七嘴八舌话“重阳”

故事1:

中国古代文化最神秘的典籍《易经》中把“六”六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做重阳,又叫重九。但这一天成为节日却是东汉以后的事。相传东汉时期汝河出现了瘟魔,一旦瘟魔现身就会瘟疫遍地夺人性命。当地有一个青年叫恒景,他的父母就这样失去了性命。为了卫道除魔,恒景辞亲远游访仙问道,历尽艰难学成法术,并获得辟邪的茱萸叶和菊花酒。学成归来,当农历九月初九瘟魔现身时,恒景把乡亲们带到高地用茱萸叶和菊花酒防身,自己杀死了瘟魔。从此重阳节逐渐成了古人消灾祈福的节日。

故事2:

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唐时长安城里人们最喜爱去的地方是一个叫乐游原的地方。那里是唐朝长安城内地理最高点,站在之上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并且风景很美。登乐游原最好的时间当然是秋天,秋高气爽,没有春的潮湿夏的燥热冬的寒冷,万里无云视界开阔清晰。恰好重阳节有登高的传说并且时间也恰好在秋天,一切都不谋而合水到渠成,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唐朝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记载这件事情。如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白《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当然这里的登高已不限于登乐游原。

故事3:

最初人们插茱萸只有避祸消灾的寓意。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诗传世,茱萸的寓意便进化为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以及为亲朋好友祈福。唐时人们登高都要在臂上佩带插有茱萸的布袋,当时称之为“茱萸囊”。后世也有把茱萸插在鬓边的,包括菊花,尤其是女性。

故事4:

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会伴随着一种特别的吃法,如春节吃饺子或汤圆,元宵节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重阳节要品尝的就是重阳糕了。因为“糕”与“高”谐音,所以最初吃重阳糕是为重阳节不愿登高的人或当天天气不适合登高而发明的替代纪念方式,后来就成了一种习俗。明朝时开始盛行,明朝皇帝在重阳节不仅要亲自登万岁山,而且皇宫上下要一齐品尝重阳糕,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清朝。

少先队员们从报纸、网络中摘取了很多关于重阳节的习俗和故事,让大家对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的队员说,原来我们的重阳节历史这么悠久了;有的队员说,重阳节背后的故事很感人;也有的说,原来有这么多的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写诗抒情。辅导员总结,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节日背后,是我们中国丰厚的文化传统,同时,在现代重阳节,不仅是去写祈福思亲人了,更重要的是在表达我们对老人们能够健康长寿的一种美好祝愿。播放《时间都去哪儿了》音乐及PPT。



活动二:“重阳糕”里情意浓

少先队员们和家中的老人一起做“重阳糕”。

少先队员们分成3组。在老人们的指导下,第一组负责揉面、拌料;第二组负责把糕面和馅料在保鲜盒中压实、铺平;第三组负责用大火蒸20分钟左右,冷却后,切块。少先队员们通过和老人们一起动手做重阳糕,认识到了以往好吃的“重阳糕”的制作过程,也体会到了家中老人们操持家务的艰辛。



活动三:敬老院里送关怀

少先队员们来到“爱晚亭”敬老院,给那里的孤寡老人送去一份关爱和问候。同时,少先队员们也懂得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与使命,懂得了“长者先,幼者后”的传统道德规训。




五、活动效果

本次“重阳节”活动,少先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重阳节”背后承载的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懂得的长幼有序,尊老敬老的责任与使命。少先队员们,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不仅为老人们送去了浓浓的节日祝福,传递了暖暖的敬老之心,同时,也让平时被忽视的老人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少先队员们表示,以后一定会尊敬家中的老人,也会常常来敬老院看望这些孤寡老人。人间重晚晴,尽孝莫迟疑。长辈们陪伴我们长大,我们要用我们的关爱温暖他们的晚年,让我们用爱陪着他们慢慢变老。


六、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很多少先队员纷纷发来了和家中老人亲切合影的照片。有的少先队表示,这一天,终于懂得了一个老人的孤独和冷寂,以后一定要多陪陪外婆;有的少先队员表示,当给外公准备北京行的那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以后有能力带外公去更远的地方看更美的风景;有的少先队员为奶奶带去了爱吃的山芋粉丝;有的少先队员为家中103岁的太奶奶洗脚,叮嘱她多注意休息;有的少先队员回家教会了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以便日后多联系;有的少先队员家中的老人不在身边,但通过短信的方式向老人表达了最温暖的祝福……



还有少先队员,把自己的活动写成了美篇,转载如下:

人间孝道莫迟疑一一重阳足迹

一叶飘飞,千里尽知秋,又是一年重阳时,秋天在不经意间离我们越来越近,漫天飞舞的枯黄零落的叶子随风摇曳,天蓝了,云白了,秋高气爽,弯月挂树梢,丝丝凉意扑面而来,荡漾着醉人的温柔。生易老天难老,岁月漫漫,逝去的是光阴,而抹不去的的永恒的回忆和思念。重阳即至,我们来到“爱晚亭”,为老人们送去我们的祝福。

在这里,我们明白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与使命。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老人的孤独和寂寞。

我们想为老人送去祝福、送去节日的问候。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敬老情,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为老人送去诚挚祝福的同时,也为他们送去精心练习的节目,有的为老人讲故事,有的给老人敲背,有的为老人表演节目。老人们看了这些精彩的表演,个个称赞着我们,大家听了都高兴地合不拢嘴。

想起了每年都会做重阳糕给我吃的奶奶。我想说,奶奶,您辛苦了。以后的重阳节,我们都一起过,我陪您。

岁月催人老,家里的老人,背驼了,白发多了,苍老了许多。九九重阳,步入老人的心灵世界,用心去和老人沟通、交流,捶捶背,吃顿饭,与老人促膝交谈,用心去交流,一句问候,老人的幸福其实很简单。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老是人间真情永恒的旋律。儿女一声温馨的话语,一个质朴的微笑,一次次看似平常的回家看看,都会使老人感到温暖、幸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浓浓情意,我们要把尊老敬老的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用爱去传承,我们要把这一美德继承、发扬光大,把对老人的爱用心去呵护。亲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已长大,让我陪你慢慢走,慢慢走!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始终不能变,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感恩父母长辈,孝亲敬老!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今天是老人节,我以实际行动来回报长辈对我的爱,事情虽小,我做的也不太好,可是我还是感觉到了长辈对我们很小的回报的满足与幸福,使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以后要经常尊敬关爱长辈。

衷心祝愿天底下的老人顺康、快乐、幸福!


七:活动总结与反思

本次“重阳节”主题活动对孩子们树立“尊老敬老”的美德观念起到了引领作用。“尊老敬老”不再是停留在父母嘴里的唠叨,不再是局限在老师嘴里的说教,更不仅仅是出现在书本里的道德宣言。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尊老敬老”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活动也有几点反思: 在制作重阳糕的过程中,由于老人们还是不放心队员们做,导致重阳糕的制作很大一部分仍是有长辈们完成。辅导员应及时提醒,并在重阳糕制作完成之后,引导队员们秉持“长者先”的原则,让老人们先尝一尝,从而充分发挥队员们体恤老人的情谊。在活动后期,应该对学生“尊老敬老”活动进行持续关注。并且在班会课上,应该让学生谈一谈感受和以及活动之后行为上的改变,这样能更好地让“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队员们重阳节后的日常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