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讨
新课标背景下的中职语文古典诗文教学浅谈 2020-07-13
网站类目:在线研讨

新课标背景下的中职语文古典诗文教学浅谈

刘巧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由 8 个专题构成,其中专题4为古代诗文选读专题。

这一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代诗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华文化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提示”中要求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网络平台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开展专题学习,梳理文化常识,增加文化积累,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教学实施”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中职语文的诗歌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番诗歌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探索。

一、借用微信群,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有效整合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进行阅读与欣赏。

例如,黄州的苏轼留下诸多诗篇,作者在人生逆境中的深刻的人生况味让人感慨,因此要求学生探索苏轼黄州时期诗文中的情感,深刻感知人物情感的复杂性。

每组创建小组微信群,学生借助媒体搜集乌台诗案的相关资料,并在各自的群里汇总资料,并进行讨论交流。

然后教师把苏轼黄州时期完成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满庭芳·蜗角虚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五篇作品通过微信推荐给学生阅读。

班级学生分为5组,每组学生阅读赏析1首诗歌,在微信群中讨论对这首诗歌的理解,重点感受诗歌中的人物情感特点,每组做出PPT,有组长上台借助PPT为全班同学讲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PPT共享到群里,让全班同学学习。

二、借助打卡阅读,完成持续阅读

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改善师生的互动方式,打破传统教学单纯以语言传递信息和以课堂为唯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教材的过度依赖,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打卡阅读《诗经》,让学生加入阅读圈《最美丽的古典诗词——诗经》,这个阅读圈的打卡要求为“通读一遍诗文、注释、赏析,再诵读录音,最后打卡”,阅读设置成闯关模式,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斗志。这个阅读一个主题一首诗,完成一个主题就闯关一关。通过打卡阅读中,学生实现了固定时间的有计划持续的诗歌阅读。

三、制作微课,实现探究学习

教师要运用网络和多媒体丰富教学方式,注重信息化资源的筛选与组织,创设更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例如,学生学习《诗经》后,教师设置研究话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班级学生分为3组研读《诗经中的水意象》的课题,第一组同学分析“爱情发生在水边”的原因;第二组的同学分析“水边爱情”的特点;第三组的同学分析诗中的女性形象。3位组长进行具体的分工协调,并把研究结果形成文字。

然后教师根据研究内容制作微课《<诗经>中的水意象》,并分享到微信群中给学生学习。通过对《诗经》的探究式阅读,学生对于赏析古典诗歌中的内容、意象、人物掌握了方法,这对与其它古典诗歌的学习有举一反三的作用,甚至可以进行创造性的迁移。

因此,教师要适应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思考和探寻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