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在学习场域创新视角下,数学活动如何深度开展》及推荐理由 2020-03-1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2019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等八大理念,指出要培养21世纪的现代人,强调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素养、自主发展素养、信息素养等现代化思维素养。这里的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素养、信息素养都关乎数学活动,都是学习场域创新的外在表征,是数学活动得以深度开展的必要支撑。


学习场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理念根基和制度环境。场域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是由各种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组成的一个网络或构型。学习场域创新是学习的物理空间、思维空间、关系空间等诸多硬件、软件有序架构的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的创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过程,有助于数学活动的深度开展,有助于学习行为主体的共建、共享,有助于从教师教得好转向学生学得好


深度学习是对学习状态的质性描述,涉及学习的投入程度、思维层次、认知体验等诸多层面,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运用,以实现学习迁移和问题解决。数学活动深度开展,是指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中获得信息素养,在体验中获得交流素养,在探索中获得合作素养。这些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学习场域的支持,包括操作技术创新的物理空间、数学思考创新的思维空间和合作交流促进问题解决的关系空间。这些创新学习场域的行为及其行为要素的有序构造,有助于学生提升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培养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及其背后融合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内生能力。

创新物理空间
在经历中感知信息素养,数学活动深度开展的操作支撑

有学者指出,在社会转型的外在支持机制和知识转型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双重影响下,学校将朝着知识型和学习型组织的方向演进。无论是知识社会的变迁,还是学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的建设,都意味着人即将成为知识社会和学习型课堂中的核心主体。笔者认为,这里的外在支持机制就是物理属性的操作技术创新,如希沃软件的使用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现代化操作技术以及空间智慧(画板技术、变量思想、图表意识等)。一方面,创新数学活动物理空间的分布形态,使传统的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认知行为,让学生学有所乐;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既获得知识与技能、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还培养终身发展所需的信息素养,这就是学习场域创新的表现。


数学活动深度开展是知识转型的支持条件,是知识转型的内生动力机制。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操作技术,营建直观的创新型学习场域,让学生在深度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般的素养(常见的问题解决素养)和不一般的信息素养(通过现代操作技术手段获得知识信息的素养)。具体来说,学习场域创新需要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深度开展数学活动,提升分析和评价能力;二是运用现代操作技术,落实数字化培养能力;三是自主学习,提高信息加工能力,改善物理空间的育人功能,提升内生动力机制的效能。


信息化学习增强了学习场域内主体之间交往的复杂性,为学习场域的时空整合及其共同体的组织治理带来了冲击。如教学数字与信息时就可以基于操作技术创新设计问题组块,可以让学生在经历中获得信息素养。具体来说,首先可以让学生基于身份证号码进行交流——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会相同吗?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中有相同的部分吗?身份证号码中包含了哪些信息?其次,教师可以基于学籍号问题进行反问——你觉得学籍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请你给今年入学的一位新生设计学籍号;再次,让学生基于怎样设计学籍号更为合理的话题进行交流;最后,展示我们学校的学籍号。从建构的视角来说,诠释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一个积极寻找理解的过程,是学习者选择、组织和整合信息的过程,强调知识是个体通过主动的内部加工而进行的意义建构。交流身份证号设计学籍号合理性的讨论呈现样例就是深度开展数学活动、落实分析和评价能力的行为载体。在希沃环境下同频传输身份证号码、学籍号的设计规则,设计讨论样例就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是落实物理空间的育人功能的具体表现,进而能反哺数学活动的深度开展。


创新思维空间
在体验中领悟交流素养,数学活动深度开展的思考支撑

数学思考本身就是一种空间思维,有助于学生在深度开展的数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思维空间创新是学习场域创新的一种行为,关乎时间和空间的统合,关乎思维硬件和思维软件体系的融通,能让学生在深度的活动体验中习得交流素养。事实上,具体在场的东西已不是构建场域的主导因素,恰恰是隐藏在场所可见的外观背后的空间的伸延关系决定着它的特性。如我们在使用希沃白板展示数学活动大思考,小动笔时,就不在于展示动画,不在于获得活动结论,而在于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交流中领悟,在领悟中交流,进而提升交流素养和数学思考的弹性空间。这样就增加了学习场域内主体之间交往的复杂性和场域建构的难度,同时让学生在思维交流中获得深度评价的能力,这也是一种数学思考的创新行为,有助于学生获得现代化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场域建构范畴,深度开展数学活动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体验:一是体验活动,实现知觉学习目标;二是体验思维,有助于高阶思维的产生;三是体验深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交流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交流,在数学活动中落实怎么做;二是言语交流,在数学表征行为中落实为什么做;三是反思交流,在思维反观活动中落实做得怎么样。这些交流素养的培养过程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度体验,即在思考中学会思考,这就是学习场域得以创新的具体表现。正如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言:教育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思维现实、学科事实和已有经验创设问题组块,布置思维空间,让学生获得最好的知识理解和最大化的能力发展,这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特征。因此,班级学习场的创建应该具有兼容性,让具有不同认知特征的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交流素养,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丰富多彩的认知体验,提升数学思考的质量和速度,这就是数学思考创新的价值尺度和思维走向。


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首先引导学生猜蚕豆粒数,教师抓了满满一把蚕豆:请同学们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粒蚕豆?究竟有多少粒呢?我们应该数一数。大家同样抓了一把蚕豆,为什么有的人抓得多,有的人抓得少呢?(蚕豆有大有小,手有大有小);其次是猜花生米粒数,教师:每位同学抓一大把花生米放在桌上,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粒,再数一数。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最后是猜黄豆粒数。教师:如果让你抓一把黄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有多少粒吗?为什么比花生米多呢?验证:每位同学抓一大把黄豆,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教师总结:事实上,同学们的就是估计,这是一项本领,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计。猜蚕豆粒数猜花生米粒数猜黄豆粒数是数学活动深度开展的思维载体,有助于学生发展交流素养;验证归纳关联是数学思考创新的行为载体,有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共建、共享,有助于学生在思维交流中获得深度思考,从而使其数学活动背后的数学思考更加丰富。


创新关系空间
在探索中获得合作素养,数学活动深度开展的交流支撑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问题解决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创新的表现形式,是数学创造的起点。在数学活动深度开展的关系空间,好的问题解决可以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合作素养的执行载体。如在带领学生认识数的过程中,验证归纳关联就是在引导学生获得数学抽象的基本方法及其背后的合作素养。换言之,创新型问题解决一方面丰富了学习场域的思维含量(观察猜想探索),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合作思考中反哺认知场域的信息传递(比较评价归纳概括联系生活)。另外,数学活动的深度开展又为问题解决提供了关系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形成评价和反思意识,这就是问题解决创新的本质所在。学习实验室就是学习型基础设施方面的创新,它是学习共同体交流、探索、改善自己心智模式的演练场。其中,学习过程就是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系列活动构成的,能让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获得交流素养。


2011年版课标要求,在第一学段(13年级)综合与实践领域,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使得教师必须构建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解决关系场,从教数学转向教生活,进而获得探索的方法、探索的能力及其背后隐性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达成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活动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学生联系数学与生活的一种学习场域。其中,思维演进、信息能力、问题组块、合作操作模型的有序呈现,落实了由解决问题转向提出问题的就绪状态,旨在让学生获得现代思维的交流素养。基于这一认识,提出问题成为学生在认知场域探索的热词,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标志。为此,基于问题解决的关系空间场域创新,深度开展数学活动必须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奠定学生的创新基础;二是独立思考和学会思考,形成探索的创新核心;三是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铺设学生思维创新的关系空间。


如一教师教学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时,就是通过构建问题解决关系空间,让学生在探索活动的和谐氛围中有话可说:一是基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每次参加体育运动后自己的身体会有哪些变化,脉搏为什么会加快;二是基于运动引起脉搏加快的问题展开讨论——你的脉搏在运动后是怎样变化的?全组同学的脉搏又是怎样变化的?你从实验中还能知道些什么或想到些什么?三是基于其他运动引起的脉搏变化探讨——在实验探索中,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加快,那么相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有不同吗?如果说体育运动脉搏运动是提出问题的表现形式,运动现象脉搏加快个体脉搏变化群体脉搏变化是独立思考和学会思考的表现形式,相同时间不同运动脉搏变化形态就是归纳概括得到规律并加以验证的可靠关系空间,能让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和整体结构,这就是问题解决促进数学活动深度开展的重要他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


推荐理由:

学习场域创新与深度学习都是目前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学习场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理念根基和制度环境。学习场域创新是学习的物理空间、思维空间、关系空间等诸多硬件、软件有序架构的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的创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过程,有助于数学活动的深度开展,有助于学习行为主体的共建、共享,有助于从教师“教得好”转向学生“学得好”。本文深入阐述了创新学习场域深度开展数学活动的三个具体策略:创新物理空间、创新思维空间、创新关系空间,读来对如何开展深度教学有了更前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