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视域下历史教学的建构路径 2024-09-26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深度教学视域下历史教学的建构路径

摘要: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颁布发行,内容涵盖了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回答了为什么高考、高考考什么以及高考怎么考的问题,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所以,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新高考改革背景为导向,以深度教学为视角,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主要任务,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通过对知识的合理建构,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对问题的认知更具多样性。因此,本文从深度教学的概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深度教学视域下历史教学的建构路径。

关键词:深度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在课程标准中指出,新时代的高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此,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两个方面能力,一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及唯物论视角下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二是要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在深度教学中多以史为鉴,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故事、人物的“发光点”,不断更正个人的错误行为、品德,使学生具有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文素养、思想品德以及社会责任感。所以,作为教师要重视深度教学思想,从而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细致的改革[1]。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并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坚持以深度教学为导向,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更为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确保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深度教学概述

高中深度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高中深度教学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同时提高其学习动机和兴趣。二是注重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是强调实践应用,高中深度教学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高中深度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思维深度和分析能力的教学模式,其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二、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落后,不符合高考核心功能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的核心功能在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是对为什么有高考这一问题的精准回答。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无法转变当前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秉承灌输式的讲述教学,使学生机械地记录着知识而无法从中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无法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僵硬,使得高中阶段的教学知识单纯的为了应对考试。这种教学方式既不是引导式教学,也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更不能达到服务选才的结果。所以,为了一改传统教学的弊端,使高中历史课程服务于高考的核心功能,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以深度教学为视角,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思考教师所创设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2]

(二)高中历史教学技术落后,不符合高考核心功能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的核心功能在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随着5G时代的快速到来,课堂教学引进新技术辅助教学已成必然,高中历史教学也需要引进新的技术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重新认识知识,并内化整合到自己现有的认知体系中[3]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高考核心功能的要求,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更加坚实的知识基础,实现高考的“服务选才”功能。但是,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技术落后的问题,有部分历史教师认为类似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是语文等主要文化课程才需要使用的,对于历史课程这种“脉络型”课程,更多的是教材内容的讲解,多媒体技术可有可无,教案、板书和笔记才是较好历史课程的关键。这就使得高中历史教学丧失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思维导图等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高中历史教学深度不足,不符合高考考察内容的要求

高考的考查内容要求的是学生具有“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度不足。首先,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要求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而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却未能得到重视。其次,历史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大多数历史教材只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介绍,而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和探讨却很少。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难以帮助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再次,历史课程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代发展脱节。现代社会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新的挑战和机遇,历史教学应该更多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变化。

三、深度教学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建构路径

(一)教学设计情境化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以深度教学理念为导向,就必须要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情境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直接经验对问题进行认知,在真实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认识课堂教学的新知识,并将其同化于当前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构建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掌握问题的本质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4]

例如: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的过程中,由于本单元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接触到的第1个模块化的知识内容,为此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理解本单元所讲述的内容,就必须要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回忆。因为本节课的5课内容就包含了初中阶段历史的十几课内容,所以知识的浓缩性强。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朝代课,让学生能够将本单元的朝代进行衔接,接下来再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以情境为切入点来完成对本节课的学习。如《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师可以通过展现古人类的照片,让学生首先通过辨认实习时的古代人类的外貌来了解这些古人类的出土遗址与距今年代,接下来要通过展示不同的文化遗址,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文化遗址的分析来回忆起在初中阶段历史课堂所学的内容,这样通过新旧知识的交替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这样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强化。

(二)重点内容主题化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通过模块化的知识体系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认知,在实施深度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主题化教学来引导学生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也能够在强化学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确保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学生后续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更加清晰,在掌握历史规律的过程中达到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5]

例如: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教师可以摆脱传统的讲授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去查阅资料来整理出本单元的教学脉络,并根据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来找出如何突破重难点的策略,真正的将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思考,并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今后的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教师便可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找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工作形式能够使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得到有效的发展,而且使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更加具体,形象地以学生自主学习来认知问题,要比教师单纯讲述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借助对重点内容按主题化模块化,不仅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快捷,而且也能够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整。

(三)自主探究自动化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高考,但是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结合当下所具备的知识体系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必然原因,这样能够使学生判断分析这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学生今后个人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技能,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具有一定的发展作用[6]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古代政治制度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变革和在发展过程中的前后差异,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并形成探究报告,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刻,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探究式的教学形式来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时效性得到有效提升。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利与弊形成一个专题性的研究报告。让学生全面分析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形成的必然因素,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前后的差异和其中所存在的某些历史必然因素,这样的科学形式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在学生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历史发展道路中所存在的某些必然规律,接下来让学生再展示个人的探究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查阅,这样的自主学习形式要远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更具有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四)分析能力具体化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开展深度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结合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认知来强化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内涵,抓住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

例如:一国两制是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香港和澳门的相继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在实现祖国统一中的重要意义。在采用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祖国统一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明白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这就是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的主要突破口,在使学生能够明确一国两制的优点是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整合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问题分析技巧可以有效提高,从而使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时效性不断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以新高考改革目标为导向,通过教学设计情境化、重点内容主题化、自主探究自动化以及分析能力具体化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并形成网格化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到提高,是高中历史教学更加符合新高考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小娜.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学品质的“三化”路径——以南宁市为例[J].广西教育,2023(2):24-27+52.

[2]胡纬,李润鑫,喻佳宁.“三新”背景下史料教学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路径分析——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2):30-31.

[3]毕晓春.“道”“器”结合: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3):106-108.

[4]黄成彦,武锋.从历史人物评价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以吕思勉、钱穆对岳飞、秦桧的评价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4(12):110-116.

[5]袁文策.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课教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3):199-201.

[6]孙建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以《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为例[J].甘肃教育,2022(18):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