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书。书中的理论再加上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我对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1+X”,让学科教学更精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至少要占学科课程的10%。所以书中对于实施跨学科学习的观点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指引着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聚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把握跨学科教学的内在意义。
由“纵向知识深挖”走向“横纵知识链接”
一线教师长期处在教育的前线,容易形成经验主义,思维固化,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存在模式化的问题。以本人执教的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为例,受跨学科观念的启发,在导入环节,我创作了一首英文诗歌,教师朗诵再配上舒缓的音乐,有别于常用的free talk导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本中没有诗歌这一模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接触到诗歌,其实这就是一个跨学科设计点。由free talk导入,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纵向地深挖知识,但是以诗歌开场,让英语与语文联结,由原来的单一纵向,走向横纵知识链接,激发学生在各科学习上更多的灵感。
由“虚无教学”走向“真实情境”
《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书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设计其实就是围绕特定的主题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及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这种学科内容的整合与情境化是跨学科学习的核心。
本人执教的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复习课中,结合学生小学毕业在即,很多孩子有旅行计划,通过上网了解自己心之所向之地。我利用微信公众号“travel around the world”将整堂课串联起来。依托这样的一个信息技术手段,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信息搜索,从微信公众号简介到公众号内容pictures、audios、songs,将第六单元语音板块和三个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的内容浑然一体,使这堂复习课“形散而神不散”。
信息搜索属于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在跨学科主题的真实情境中复习知识,拓展运用,综合提升。插入了信息技术真实的运用,学生不再是凭空地听说,教学方式由“虚无”走向了“真实”。
由“板块区域”走向“完整空间”
《跨学科主题学习》书中写道: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时,要使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的任务呈网状分布,使学生通过综合学习和运用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思想方法,对共通的课程内容形成更具整体性的、更为深入的理解。
还是以《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复习课为例。课堂中,学生需要探究一个问题:Australians have a (hot/cold) Christmas. Because they always spend (度过) their Christmas in .但是依托英语知识或语法学生是解答不出来的。我给孩子们呈现了一张世界地图,通过地图发现澳大利亚处于南半球,中国处于北半球,如果有些学生知道北半球冬天的时候,南半球应该是夏天,那么这个探究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也有学生不了解这样的地理知识,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跨学科地让学生理解透彻。地理知识再一次上线,我插入了一个南北半球季节差异原理的视频,学生根据动画,能够清楚地知道其缘由。
地图和南北半球季节差异原理的呈现,让学生对于探究的问题能够知其根由,学生的知识区域也有原来的板块式走向了完整的体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读罢《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书,让我的教学有了更强的理论支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继续合理地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学生在多学科思维与超学科思维影响之下,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提升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以“1+X”的模式,让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地被重新打破、编码和重组,让学生对事物有更深的理解,甚至独特的理解,都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