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暑期读后感—— 读《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有感 2023-09-27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数学 资源类别:读书心得 资源年级:四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读书心得

                                          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 读《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有感

上学期,校长带着大家一起品读了夏雪梅博士的一本书《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这本书是夏士和她的团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的成果。书难懂,读了两章,缺少理论水平的我就觉读不下去,好在大家一起共读,分享读。才略微知其一二。

    读完两章,忍不住为其叫好!这本书,它跳出了就课堂论课堂的巢臼,将学习设计和课程设计进行了整合。它处理了知识和素养在实践中的关系问题。抛出了我们疑惑的问题:什么样的知识才有价值?什么样的知识才可以承载素养?作者在书中从对项目化学习的流程和要素的思考转移到对项目化学习背后的知识观、情境真实性的思考,更是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应。

印象最深的要数从“植物要被晒死了,怎么办”的一个案例,从中不难看出,充分鼓励儿童心智发展的项目化学习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去做一个遮阳棚,而是让儿童对现象再做观察:植物真的要被晒死了吗?对事物做区分:是所有花草都要被晒死了吗?哪些并没有?对现象做抽象:那些容易被晒死或者仍然很精神的植物有怎样的特征?它们为什么怕或者不怕太阳?……儿童在这样的实践中经历完全不同的学习过程:观察、思考、讨论、运用证据、实验、决策,获得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读悟到此处,恍然明白:项目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知识的再建构最重要的表现是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且要在行动中做出来,运用周围的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化学习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要锻炼和培育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流程。项目学习所指向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学习者成为心智自由的人。

然而审视我们当下的项目化学习,作为项目设计者,我们常常犯的错误便是从项目活动开始,就忘记了应该从期待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项目设计者需要借助课程标准、教材等材料寻找关键概念或能力,确认与这些关键概念、能力相关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此达到知识与素养的兼得。这又让我们想起去年四年级的劳动课程,关于“树叶”,我们常常想的是围绕它可以开展哪些项目活动,但这样的活动是从教师的角度去想的,忽视了需要通过“树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当目光专注于活动时,便是为了项目而项目,忽视了项目本是为学习而生,为发展儿童的心智而来。不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设计驱动性问题:怎样知道一片叶子的质量?“如何测量树叶的厚度?一棵树上大约有多少片叶子?如何测量树叶的周长?多少片树叶可以铺满家里的餐桌?以这样的方式开展项目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探索创新,对“数学花园中的叶子”各方面的知识有了较为具体和完整的认识,孩子们的数学素养也在活动中落地、生根。

又如“十岁成长礼”项目学习,核心概念是要让学生懂得十岁的意义,感受成长,这是抽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不容易理解。每年开展活动更多的仪式上的庆祝,并没有深化其本质内涵。我想以“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十岁留下有意义的印迹”为驱动性问题,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讨论方案。这样的操作方式便能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其中。

到此,这本书,我还读得不够深入,理解还不够完善。未来还将继续拜读。然而,此时亦可从我们自身开始吧,先成为一个心智自由的人,让自己的心灵能在各个方向上持续涌动,让自己永葆开放的学习心态,然后,去为儿童开启生命之学、 为己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