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课堂成为培养学生防范网络谣言的第一站 沈明强 2022-04-1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让政治课堂成为培养学生防范网络谣言的第一站

【关键词】政治教育 青少年 谣言 网络

【摘要】  信息的安全和真实性作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收到谣言的侵扰,

青少年由于缺乏对于谣言的警惕,轻信一切,经常会在网络中参与谣言传播甚至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给社会治理带来麻烦。政治课堂需要基于这一社会现象,给出针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对于谣言的了解,从而增进青少年对于不实消息的警惕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助力。

河南郑州在今年717日开始经历了将近连续十天的强降雨天气,降雨量连续突破我国数个气象记录,房屋倒塌,车辆浸泡,地铁停运,交通瘫痪,造成多人伤亡。自从此事件在网络上开始发酵之后,网友对这件事非常关注,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进行点对点的报道,但是随着参与其中的人数越来越多,一些不实的消息也在网络上飞速传播,例如水族馆的鳄鱼跑到了居民楼下、多地水库爆炸决堤等等,给当地的受灾群众和热心网友造成了很大的恐慌。

此时正值学生的暑假放假时间,青少年接触网络的频率比平时多上许多,再加上中小学生的辨别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学生在这次谣言散布行为中,既充当了实施者又充当了被害者。一方面青少年对于猎奇谣言的轻信偏信和转发,让这些不实消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更大,而另一方面,大部分青少年自己本身也是谣言的祸害和受损失者,信任被白白浪费,谣言制造的恐慌和焦虑也反映到了他们身上,有些青少年传播谣言并不是自己主观想要进行的,而是由于没有辨别能力造成的,主观恶性并不阿达,甚至是出于好意才相信并转发的谣言。鉴于谣言的破坏性和青少年的主观无恶性,我们既不能够放任不管,也不能对这些学生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我们需要从政治课堂的教育上下功夫,以教育为主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尽量从根源上防止甚至杜绝这种现象。要教育学生辨别谣言,那首先我们要对谣言进行仔细的分析,搞懂谣言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扩散的。

谣言的产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故意的产生,例如在这次河南灾情中,受灾群众发出的求救信号,一开始是准确无误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友不断的改编转载,难免有些不实,在一定程度上会贻误救援行动,这类谣言的危害性较小,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将信息更新同步一下就可以避免。第二类则是有人故意恶意的制造一些谣言,不排除有人想要通过这样来使自己“红”的可能性,但鉴于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更多的谣言制造者是“反分邪”分子,即反动、分裂、邪教分子,他们通过放大这个事件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或者编纂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件发布到网上,这就是最初始的谣言的诞生,这次灾情中出现的“河南大堤全线崩溃”“**大堤已经溃坝,**周围非常危险”“某地已经发布紧急通知,需要紧急疏散数万人民”等都是典型的人为创造出来的谣言。这种谣言的危害性极大,是我们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

“反分邪”们是不会将自己的身份光明正大的摆出来的,他们无论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都会给自己做上伪装。一些会以无辜甚至是受灾群众的身份出现,凭借这个虚假的身份进行谣言的传播,没有进行辩证的成年网友都非常容易上当受骗,更不要说未成年的中小学生,那更是非常被这些看上去没有什么漏洞但实则全是漏洞的消息给蒙蔽,而成为传谣大军中的一员。而另外一些人的背后还有境外势力的资助,他们通常不会缺乏资金,自己也有着知名头衔,不是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就是网络平台上拥有大量粉丝的大v,他们在平时几乎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从而积累自己的影响力,但是一遇到这样的天灾,一旦他们觉得时机成熟,这些人就会趁机发表谣言,而且会尽量编造的非常精致,再加上原本积累的粉丝量,很快就会在小范围内扩散。这时候,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联络一些自媒体,也就是人们现在口中的“营销号”、“水军”来进行更大规模的扩散宣传,随后羊群效应就会开始显现,更多的网友会无脑跟风扩散,让谣言的影响进一步的恶化。

谣言的扩散,首先依赖的是每个人的交际圈,从一个圈子传到另一个圈子,圈子越传越大,越传越多,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网络上的交际圈和信息传播速度又比现实当中口口相传快速的多,几秒钟的一个转发,就会让那些谣言重新刷新一遍受众人群,所以那些欺骗度高的谣言往往在几天之内就能够成型。其次,谣言能够快速传播,还依赖于信息的不对称。就拿这次河南暴雨来说,虽然我们处于信息网络时代,消息的传播已经非常迅速,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偏差,我们不能够对于郑州的处境妄下断言,只能够被动的接受当地人们发布到网上的信息。这时候就会有自称为河南、郑州的网民开始为心急的其他地区的网友介绍情况,更加由于大多数网友们并不在当地,无法辨认信息的真伪,对灾情的关心和对同胞们的信任会使他们做出相信这些信息的选择,从而谣言能够再进一步的扩散。最后,谣言能够形成规模,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网民们对于权威发布到信息并不是特别相信,而是会去相信那些更为稀奇古怪的“当地人”说出来的信息,再加上相比较民众上传消息的速度,官方媒体和政府的消息是会稍微慢一些,因为他们需要去核实消息的准确性,有时候权威发布的消息在一开始反而会处于下风。这种相对于的不信任虽然是最后一个要素,但是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网友对于非权威发布到信息并不是特别相信,保持着一定的警惕心,那么这些谣言是无法大规模传播的,因为已经被不信任掐断了传播的途径。但情况现在是相反的,网民对于谣言的信任度反而对权威发布的高,官方的消息有时候反而找不到宣传途径,辟谣的消息发布很久之后还有人在重复谣言,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了解了谣言的诞生和传播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政治课堂对于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规划教学方式方法。

现阶段,未成年对于这类教育的态度可以说的得上叛逆,他们不想听也不愿意听,在这种情况下,只进行教师自己口头上的教育是很难有成效的,甚至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相反效果。可以称得上破局点的有两个,一个是亲身经历,一个是绝对的权威,即国家强制力的迫使。其中比较好实现的是让学生清楚的感知到国家强制力的惩罚,这里的感知,并不是让学生真实的接受到刑法处罚或者是行政处罚,政治老师并不是执法者,也没有权限采取这样的行动,我们只能够尽量让学生对于传播谣言造成严重后果这个概念留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初中的青少年对于法律应该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知道了法律在国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够感受并且总结出一些法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精神和特征,对于法律会有敬畏和尊重的态度。这时候教师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例子,将制造传播谣言的严重程度上升到法律需要处罚的程度,是能够引起学生们普遍的关注和重视的。法律的强制性是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的,未成年或许可以免除自由处罚,但是还是会遭受财产性处罚,就由于自己没有认真辨认真实性随意传播了几句话,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财务,以至于父母的财产都会因此受到损害,划不划算在他们心中自然会权衡得出正常答案。那么甚至都不需要教师怎么去引导教育,他们自己亦会总结出规律来避免自己栽进谣言的大坑。

在学生们对于谣言有了基本的认识、了解传播扩散谣言的后果之后,就可以开始针对如何辨别谣言、发现谣言进行教育。实际上,如何辨别谣言,亲身识别过谣言,或者是被网络中的谣言所诓骗过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并不是没有依据,但是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经历的事情,而且我们不能出现事情之后的被动教育,教师要做的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做好提前教育,从而预防发生。不能够让学生参与真正的谣言传播,但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出谣言传播的过程,并且让他们亲自经历。将全班的同学组织起来,按照座位的顺序给第一位同学传递一个消息,消息的内容不能够太短,让他将其向后面的同学口述传递,期间只能够传递一次并且时间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在经过全班三四十位学生的传递后,询问最后一名学生他听到的消息,再公布第一位同学最开始获得的消息,通常情况下最后的消息和最初的会有比较大的差别,这是第一种误传谣言最简单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教师则正好可以开始引导学生对谣言进行了解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辨别识别谣言,可以说是没有“解题答案”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和遗漏,做不到真正的教育,只能够治标不治本。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谣言基础的产生方式,对于谣言的目的和造成的后果有一定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如果参与到谣言的传播的创造过程中会对自己和社会产生多大的危害,从而让他们自己产生警惕心,对于谣言自己产生“抗体”,做到自己总结经验,从而达到我们遏制青少年参与谣言传播这一目标,为社会稳定和安全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