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新“做中学”读后感 2022-04-10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数学 资源类别:读后感 资源年级:六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数学实验读后感




让“做数学”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常态


-------=读董林伟《“做数学”:中小学生适合教育的实践构建》有感


 


基于“知行合一”的哲学渊源,和“从做中学”的理论,董林伟教授团队提出了“做中学”的主张。文中从“做中学”的概念建构;“做中学”的实践模型;“做中学”的资源建设三方面阐述了“做中学”的育人价值及实施策略,让我读了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功利化、僵硬化、一体化,学生感悟的时间短,缺少参与和深入的思考,难以养成关注问题,主动探索,思辨归纳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实验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等多种感官,激发主动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一、变抽象为具象,促进数学理解


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实验可为这些知识提供载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用多种思维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符号化、建模化,不断深入思考,改进完善,促进数学理解。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学习会更主动也更有效,更牢固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二、变离身为具身,推动数学发现


数学实验是体验式的学习,强调“做”“思”合一。我们知道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实验教学可促使学生多感官参与,自主探索理解知识发现规律。所以,积极地开展实验教学,提供给学生实验环境,在老师的参与、引导下,让学生亲身经历,多观察和实验,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学生在这样的实验学习中,新奇有趣,推动他们有新的数学学习发现。


三、变统一为个性,触发数学创新


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会经历准备实验材料,分工合作,自主探索,交流互动等一系列过程,在这期间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特别是进行实验时要观察、要记录,并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推理、概括、归纳等等,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把知识的获取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触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四、以“探究”为主导,组织实验过程


数学实验的特点是将静态变为动态,使抽象变为直观,优点显而易见。但也不能以唯“动”而论,统一标准,只动不思。所以,组织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实验的特点和火候,让学生该动手时动手,该思考时思考。在“探究”中,动思结合,完成教师和学生达成共识的研究目标。


五、以“思维”为核心,突显实验价值


实验是将抽象的材料形象化,是思维萌芽和生长依赖的土壤。“做”是外衣,“思”是核心。数学思维活动是经历数学化的本质过程,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性阶段。只有“做”而少了“思”,就像种子没有了肥沃的土壤,注定不会有后期的成长。学生的实验伴随着问题的发生与解决,数学思维自然交错其中,实验为知识与思维的融合,提供了升华的平台。


“做”与“思”相互促进,让“做数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