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宇名师工作室成员 ——金安郁暑期读书笔记 2020-10-2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小学教育:带着镣铐跳舞

金安郁

看完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我认为需要探究一下纪律对于小学教育的必要性。

纪录片中,“discipline”的出现率很高,单单第一集中就出现了十余次。纪律在纪录片中的呈现主要是通过个人和集体的表现。对于个人,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禁止喝茶、禁止交头接耳、禁止化妆、禁止玩游戏等等一切个人不符合课堂表现的行为;对于集体,以培养群体意识为核心,穿校服、做整齐划一的早操、在同一个课程上达到和其他人接近的水准等等。很明显,对于懒散根植于心的大部分英国学生而言,这不啻于给他们戴上镣铐,上纲上线结果引起了巨大的反弹,学生的逆反心理爆发。

先撇开文化的差异,我想通过把纪律作为行为的生发点来谈论教育行为。

学生和老师都谈到中式教育的根本印象:服从和重复。纪律在中国是个亘古的教育命题,没有纪律,不成方圆遵纪守法、三申五令、令行禁止等说明文化深受纪律的浸淫。纪律是什么,夸大一点讲,就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和同一类人做着同一件事,那如何保持一致性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然会导致混乱,所以必须以某一种论断作为标杆,即使它不一定正确,这时候就需要服从。服从一次只是偶然,服从多次便存在一定必然,这时便出现了重复。想要高效吸收知识的话,无疑,填鸭式教学很适合,纪录片最后也展示出这种集中营式教学的优越性:在分数上战胜了理解性教学,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势必在相对的短时间内起效。但是,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学生囫囵吞枣,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开始否定自己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目的产生困惑;纪律的维持者和执行者必然有矛盾冲突,英国学校原先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失衡了,不断地强调师威弱化了亦师亦友的良性关系。

那么,小学教育需不需要强调纪律呢?我认为,小学教育的纪律性应该是人生中最强的。

这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特殊性:可塑性高。英国教育很强调学习的兴趣,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必须要融入社会,必须和某些人保持一致性,的确,兴趣是首要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于他生活的社会对他所要求的没有兴趣,然后不去很好地掌握,如何生存?生存,不是一个人的生存,而是一个种族的延续。畏难情绪每个人都有,这时候,必须一种教育体制来担当雄鹰妈妈北极星妈妈的角色,强制性学习。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教育需要戴着镣铐跳舞,但是,镣铐的重量、大小,跳舞的范围应该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