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Unit5 Our new home第二课时课堂观察
江阴市文林中心小学 黄静
今天我们要隆重地介绍一位教学好助手:课堂观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载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观察是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我校语文数学课都已经通过课堂观察尝到了教研的甜头,我们英语学科今天初次启用课堂观察剖析课堂,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今天的讲座我主要围绕以下四步展开:
一、选择这一单元这一课时作为观察课型的原因及整个单元教学的建议:
这一单元有独立的topic,无前后单元牵制。且是3A的Where’s 句型的复现,有语言的基础。而语法教学一直时我们教学的薄弱点,应迎难而上,集体攻克之。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谈论家居物品和物品的方位。教师在教学时,不必拘泥于本单元的家中摆设的单词,可以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物品的单词,利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过的in, on, under, behind等介词,对物品方位进行操练,从而使学生自然流利地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Story time部分呈现了Su Hai和Su Yang一家搬家的情景,双胞胎姐妹对很多自己的物品的位置不是很清楚,于是询问妈妈,引出本单元的句型。Fun time板块是Draw and say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四个房间的图片,结合已学过的一些家具物品的单词,将他们画在相对应的图片上,然后运用本课所学的句型Where’s/Where are …?互相问答。Cartoon time讲述的是Sam和Bobby发现了一只饥饿的小鸟,于是就拿来了橘子和热狗给他吃,但是小鸟想要吃的是虫子的故事。Sound time是语音教学,呈现了字母K在单词中的读音。Song time的歌曲介绍了一个漂亮干净的卧室,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效补充。Checkout time是一个总结反馈的板块,通过观察和描述图片,对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进行总结。Ticking time是本单元作为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要求。建议用五到六课时完成本单元教学内容。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第二课时语法教学的内容。第一课时完成Story time的教学,学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该如何摆脱固有的词句教学呢?会如何创设主题呢?又会把教材如何拼接组合创造性使用呢?该怎样把语法融入情景,让学生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未尽然呢?是书上的板块教学还是话题内容呢?
二、具体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本课时主要是在第一课时story time的基础上,复习巩固旧知,了解并会运用Where’s /Where are …? It’s / They are …Is it/Are they…? 句型来谈论单复数物品的方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bedroom, bathroom, living room ,kitchen、dining room以及study来介绍自己的家。其中能正确使用单复数物品方位的直接问答和猜测性问答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承接第一课时搬新家,我主要通过参观新家,来了解更多房间,同时谈论物品位置。
在整堂课,我使用了直接导入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而学生则通过课前预习,小组合作,综合语用等来收获新知。
第一步,warming up课前热身。先跟唱歌曲《I love my bedroom》,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英语氛围。再brain storm头脑风暴,说说方位介词、家居物品、服饰、形容词类的同类词,激活旧知,为新授铺垫。
第二步,revision复习story time。通过三个问题梳理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问题What rooms are mentioned? 提到了哪些房间?并追问How is the bedroom?What can you see in the living room?What do you have in the kitchen?让学生描述。同时扩充了客厅的英美不同表达。
第二个问题What are SuHai and SuYang looking for? 她们在找何物?
第三个问题Where are they?它们又分别在哪里?运用重点句型进行匹配问答。
第三步,presentation充盈新知。了解更多房间及相应的典型家居用品。邀请孩子继续参观SuHai and SuYang的新家。
1,Look at the room.wow,there’s a big bath. We have a bath in the room.学bath. th的发音较难,教师示范发音,动作辅助夸张发音。有bed的room是bedroom,学生顺势思维有bath的room就是bathroom。还让她们编儿歌有韵律配动作地读。
2,There’s another room.We have dinner in the room.听英文表达,看图片选择,自然而然地进入dining room餐厅的学习。Dining偏简单,学生能够凭借以往的音标拼读知识直接读出发音。接着我又通过高低音大小声读进行巩固。
3,出示剩余的另一图。we study in the study.学习书房study. 出示各色表情图,让孩子们带着各种感情读。
第四步,practice操练巩固。Different things are in different places.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地点,让我们来聊一聊:出示多图,老师任选一图。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对话示范,然后从师生对话转换为生生对话,逐渐放手。接着出示所有问答句,学生火眼金睛找不同,总结规律,得出Where be句型的用法。
接下来出示的图片只有物品没有地点,开展猜一猜游戏。使用Is it/Are they…?句型。特意设置蛋糕在书房,书在餐厅。让学生不能一猜一个准,并引出Put things in order. Keep our rooms tidy这一教育主题。同时得出Is it/Are they的用法小结。
第五步,production。先是帮苏海苏阳介绍新家。再到介绍自己的梦想小屋,形成语篇输出。并关注文章的首尾呼应,使内容更完整,主题更鲜明。汇报时还指出朗读长句时升降调的正确使用。
三、根据观察点、综合观察数据,适当推论,并对教学改进提出建议:
根据教学设计,我设立了教材二次开发有效性观察;教学环节过渡有效性观察;情境创设有效性观察;学生活动有效性观察;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这几个观察组。各观察员都带着任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听课,并根据观察点、综合观察数据,适当推论,对教学改进提出了适当建议。
1、教材二次开发有效性观察:
以教学环节为观察序列,从保持、增加、删除、置换、合并、新立六个方面观察对教材的二次处理情况。与教材相比,黄老师做了较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增加部分:黄老师设计了guessing time 这个环节,让学生猜物品摆放在什么房间里?根据我的观察:共有8名学生参与这个环节,有5名学生猜错(这五名猜错的答案都应该是正确摆放物品的房间),还有3名学生是胡乱猜出的。黄老师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教育学生:put the right things in the right rooms 物品摆放要有序。在教学过程中黄老师特别注意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为此,增加了这一环节,使情感教育不突兀,水到渠成。
在合并环节,黄老师将fun time 与pratice相结合。既能完成教材任务又能在学生熟悉教材的情况下融入个人信息,从而达到温故而立新。最主要的是学生参与度很高,根据我的观察:有38名学生举手要求参与,6名学生参与,有5名学生兴致很高的加入自己家的特色。这一环节的设置很成功,既有效的复习巩固了学习重点,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就是,教材中本来没有dinning room和study。黄老师为使话题更生活化,更丰富化,新增了这两个新授。虽然据观察,study的掌握并不太理想,有很多学生无法快速读出此单词,但综合整个教学效果,功大于过,这样的设计还是可取的。
2、教学环节过渡的有效性和连续性观察
在Revision环节,黄老师抛出了这三个问题,分别是Which rooms are mentioned?What are Su Hai and Su Yang looking for?Where are they? 在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的不断过渡中,学生们复习了第一课时的内容,还利用自己已学的词汇和句型对房间以及物品的位置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表达,也为接下来的输出环节做足了准备。这个环节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衔接用语,并迅速参与到问答和活动当中,可以说达到了很好地效果。接下来的环节,黄老师是这样过渡的,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Su Hai and Su Yang’s new home? 自然地在课文的基础上又拓展了bathroom,dining room 和study 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发音到位,发言积极,掌握得很好。在practice环节,黄老师先是进行了一个小小的summary,通过板书快速回顾了今天所学的房间类以及家具类单词,并告诉学生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rooms. Let’s talk about them.不漏痕迹地引出图片,让学生进行自主对话,并进行了有趣地猜测游戏,学习了Is it in the...?的句型。黄老师并以此游戏为契机,教育学生Put things in order and keep your rooms tidy.这个环节的过渡语衔接特别自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型任务,尤其是guessing game,学生兴趣盎然,最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教育也理解的到位,透彻。在production的输出环节,黄老师是这样过渡的,“If you’re Su Hai or Su Yang,can you introduce this new home?”先介绍她们的新家,介绍自己的家时,“Now,can you introduce your home?
It’s better to add a beginning: Hello!This is my home.
And an ending: I like my home very much.
when you read this long sentence,pay attention to the intonation.”。这个时候我观察到学生有些不理解,看到老师拿出练习纸时,才知道原来是要介绍自己的新家了,导致环节过渡有些脱节,所以这里,我建议可以把过渡语改为“Now we know a lot about Su Hai and Su Yang’s home.What about yours? Take out your paper,let’s show! ”同时,老师可加强肢体语言的展示。关于tips的语言,我觉得可以把ppt文字去掉,语言可以简化成“We can begin with Hello !This is my home. And end with I like my home very much.”这样之后,过渡显得更加紧密,语言比较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更易理解。
3、情境创设有效性观察
我从情境创设的类型、情境创设效果的达成两个方面来观察的。从类型上看,本节课采用了实物情境、视频情境、问题情境、资料情境,情境内容也非常丰富。
首先,各个情境的创设与使用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极好的作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引人了的世界.本节课情境创设的最大亮点在于很多情境来自生活,使学生。本课的另一大特色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教学服务,特别的使用。其次,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并不理想。为达成这个目标,黄老师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比较典型的就是语法就是要在情境中练习;在练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得知。做到逐步渗透。本课中,黄老师用到了不少于7中的情境创设,不同的情景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本课中音乐情景让学生产生联想;思维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求知欲节奏情景焕发活力,媒体使人产生美的愉悦感;意义情景引导知识学习和整合;语言情景符合学生生活经验,让他们有话可说。
多种情境创设有利调动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也要规避一些误区:过分的追求多样化情景,如多媒体的绚丽多彩,反而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多样化的情景会把课堂程式化,涣散学生注意力。适度把握,有效运用及把控才是真正的王道。
4、学生活动有效性观察
本节课黄老师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总共有6处学生活动,分别是brain storm的发散思维,复习课文时的pair work,different rooms中交流不同的东西,a guessing game和最后的show your rooms的写话及展示。活动大概有25分钟,占本节课的65 %。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活动形式来看,有口述、有猜测、有找规律,文本输出等,形式多样,兼顾听说读写。
最后的输出活动设计非常出彩,它就应该是比书本更丰实的东西。
到了高年级,写作成为我们的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没有英语作文的概念,写作时不知道该怎么写,写点什么,老师们也不知如何教起。但是今天黄老师的这节课上的输出内容,其实相当于写作指导了,是同学们的一次很好的写作经历。
5、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
首先黄老师整堂课一共问了30个问题。其中识记性提问9次,启发性提问7次, 反思性提问6次。学生回答情况是这样的,集体回答5次,个别回答17次,讨论后回答3次。教师的理答情况:打断或代答3次,重复答案5次,追问6次,鼓励18次。我发现黄老师的教学进度显得过于仓促,有为了顺利完成教学而忽略存在问题的嫌疑,所以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基于这些数据,我的分析是:整堂课问题密度大,有认知价值的不多,启发性、递进性的提问相对较少,而简单的设问较多。建议老师根据目标展开问题的设计,要把握整堂课的问题结构,不要太拘泥细节,还要关注课堂生成的问题。预设只是纸上谈兵,所以临场发挥,灵活处理才是教师的真本领。当学生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师则可以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或改变问题,多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情的变化,或降低问题难度变换问题方式,或要求学生重新阅读文本,或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必要时还可安排小组讨论。
从观察所得数据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在设置问题时的众多不妥。比如受语言的限制,不敢提问很深度的问题。为课堂氛围,倾向于问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为教学过程流畅,又会问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提问要懂得取舍,要真问实答,正视课堂生成。好的提问是课文主线的桥梁,好的问题能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路清晰,让课堂层层深入。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一定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实在的提升。
课堂中,虽然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但教师的点评也至关重要。既然我们关注了教师提问有效性,我们是否也要观察一下这些问题回答后教师的评价如何?是草草过,是鼓励还是点评中渗透下一知识点?又或者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下练习。比如预设、生成哪些(课堂、课外)练习?怎么布置的?练习的质和量,发挥怎样的作用?练习有指导吗?指导的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怎么样?等等。另外英语课堂中学会倾听也很重要。我建议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这方面。比如,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统计人数。能倾听多少时间?统计时长。对哪些感兴趣?统计反应。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如笔记、阅读、提问等)?统计方式。这个观察针对性强,易操作。到时将会有大量数据出现,可以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
我们开展课堂观察以来,通过商讨,达成了以下共识:
1、关于教材的二度开发。在教学中, 我们要尊重教材,吃透教材,但死守着教材不放, 简单地照本宣读,只是对教材最粗浅的应用。教师应从学生、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或重组教材。本节课中的教学目标达成非常好,与教材的精心组织与处理有很大关系。
2、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各环节之间缺乏相应的知识联系或过渡,相关知识就会显得“琐碎”,整堂课就会给人以拼盘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在关注每个环节本身优化的同时,还要关注到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整个流程自然流畅、浑然一体,使每个学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妥妥促进课堂实效。这节课就通过问题、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归纳小结、还有情感来过渡,使本来枯燥的语法运用课也能有情有景,一气呵成。
3、关于情境创设。情境教学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明白,让孩子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但一堂课中情境并不是越多、越丰富越好,太多的情境反而会降低其实际效果。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围绕核心目标创设情境,有效地利用情境,这将是我们在情境创设这个教学环节中必须注意的。另外一定要考虑情境的可操作性,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4、关于学生活动。作为观察者,我们会问:在课堂教师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怎么样?这些活动的展开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这些活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而作为上课老师也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自问。现在有很多老师陷入学生活动的误区,认为课堂越热闹效果越好,学生不停地走动就是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内容除了设计要精心,还要娴熟的教育课堂的能力,及时的做到收放自如。学生往一活动起来,情绪会变得非常兴奋,教师要注意及时地鸣金收兵。
5、关于课堂提问。问题要巧思妙设,要“眼里有学生”,符合教材和学情, 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与学情针对性强。所提问题要科学、合理、有梯度。即应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学生知识发展的临近区、理论的转折处以及学生的疑难处朦胧处。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会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今天我的观课讲座到此结束,但我们的课堂观察不止步。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立足课堂,关注学生,提升品质。谢谢大家的倾听,也恳请领导提出宝贵建议,以便我们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