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解的表现性评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
课 题 |
圆的认识 |
一.预期结果 |
1.能阐明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关联和价值。 2.能运用圆规画圆,洞察用工具画圆的原理和共性。 3.能解释生活中和圆属性相关的日常现象。 |
|
二.评估证据 |
(一)学情分析 1.现状审视:学生已直观认识圆,还掌握了直线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其周长和面积,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积累了学习几何的初步经验。通过本课对圆的研究,可以积累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障碍预估:利用直尺创作圆,在由不像到像的思辨过程中想象圆的形成,理解圆的本质,需要借助极限思想,空间想象力。并且在理解圆的特征后,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也是有困难的。 |
|
(二)基本问题 问题1:你认为怎样的图形是圆? 问题2:怎样用直尺画圆?这些画法有什么关联?“一中同长”怎么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问题3: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用哪些办法可以找到已知圆的直径和圆心? |
||
(三)习题设计 习题1☆:正确判断(略) 习题2☆☆:仔细画圆 1.右面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请你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 2. 按要求分别画出两个圆组成的图形,其中一个圆的半径必须为2厘米。 (1)组成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2)组成的图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3)组成的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习题3☆☆☆:学以致用与合理解释 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安装在什么位置? 2.你能用几种方法量出1元硬币的直径? |
||
三.教学活动 |
一、源于生活,唤醒经验 1.引入:同学们,圆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 2.唤醒:关于圆,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一)经历直尺创造圆的过程,感受圆的形成 1.设问:大家早就有用圆规画圆的经历,如果不用圆规, 只借助直尺怎么在纸上画一个圆呢? 2.尝试:提供练习纸一张,在纸上用直尺创作一个圆。 1.交流汇报:浸润本质 (2)呈现画线段成圆的作品 (3)对比分析抓共性 2.总结回顾概括圆的特征 (5)小结:一中“指一个中心,“同长”指圆上每一个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6)移情:简洁的几个字把圆的特征总结得那么到位,这一结论比欧洲早了100多年! 2.操作:学生在纸上用圆规画一个圆体会“一中同长”。 预设1:圆的半径在哪儿呢?自己画一画,只有一条吗? 预设3: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6. 巩固:在自己的圆内画一条直径,量一量它的长度,互相说一说你画的圆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略)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填表(直半关系) 2.判断: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 ) (3)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大。 ( ) (5)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3.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轮廓或者某个面是圆形的? 设问:估一估我这个黑板上的圆的半径有多长,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 (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安装在什么位置? (2)感受正方形车轮的运行情况。 5.你能用几种方法量出1元硬币的直径? |
|
四.回顾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