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点评分析

李莉老师分享学习故事《我家住几楼》

发布日期:2016-07-31 16:10:46     来源:zhaomei

案例:学习故事《我家住几楼》

观察对象:小哲

观察时间:2015.12.23

观察地点:中一班数学区

游戏背景:

前段时间,孩子们共同分享了绘本《大楼静悄悄》,绘本以诗歌形式呈现,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深得孩子们喜爱,同时也成为了阅读区的热门读物。渐渐地,我发现他们对楼层产生了兴趣,常常与同伴讨论“我住几楼”的话题。于是,我在数学区投放了一个操作材料“我家住几楼”。

这个“我”是班级里37个孩子,他们都是这栋大楼里的居民,每人住一层,楼层顺序按照他们的学号顺序排列。1-9层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比较简单。超过10层之后每个楼层的数字,个位数我用图片、数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来。十位数暂时固定。

注意——你玩了什么?

今天小哲选择了这个游戏。游戏开始了,你从个位数一面开始游戏,你可能知道个位数同伴的学号,所以,你很快地找到她们的照片,插到号码前,而且,都插对了,我真是佩服你。当你玩到6时,你把男孩田田的照片插了上去,啊呀,你找错了,田田是26号,不是6号呀,我虽然着急,但是并没有打断你,你继续开始游戏……楼房一面找全后,你把楼房转到另一面,你一个个的数着数量,有时你对数的结果不确定,你还会不厌其烦地再数几遍,确定数量后你再到展板中、盒子中找照片。

玩了一段时间后,你一直在展板上找答案,可是你找了几遍都没有找到,你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手放在盒子里胡乱拨弄着同伴的照片,一会又把所有女生的照片全部理出来,放在手里,一会又把女生照片全部放回盒子里。我想你肯定是找不到照片,有点灰心了,我好担心你会因此而放弃游戏离开这里,可是,一会功夫,你又开始认真地玩了起来。我好高兴。

当你找到26号的号码时,你发现盒子里并没有田田的照片。这时,盒子里还剩十几张照片,你停止了游戏,开始排列照片。你把男孩、女孩的照片分别有序地排在盒子的两边,你可能觉得这样就不会找漏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游戏策略。可是,你在有序的照片队里还是没有找到田田的照片,你没有在这个环节停留很久,而是跳过它继续游戏。后来,你在个位数一面的楼房中找到了插错的田田照片,最终把照片正确的插到了26楼。

识别——你学到了什么?

幼儿数概念的学习和建构,依赖于大量的感性经验和自己对实物的反复操作的反思。

孩子升入中班,我们就用小朋友的学号即数字代替了标记,椅子、名片夹都采用数字或数字标记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示。每天的点名环节也是采用名字与学号相结合的的方法,逐步过渡到学号点名。老师点名过渡到幼儿用学号点名,因此,一学期下来,小朋友不仅知道了自己的学号,也能关注同伴的学号。此外,楼梯上每一级台阶也贴有数字,孩子每天上下楼梯都会数着数字走。基于以上因素,在中班学期末数学区投放了这个操作材料。

小哲的整体发展在班级里是属于中等偏上的幼儿,他对数字比较敏感,通过记忆记住了一部分同伴的学号,经常能帮助同伴找到椅子。

1、凭借经验 找到窍门

小哲,你今天是第一次玩这个游戏,那么多的照片,应该从哪里开始入手呢?相对来说,从个位数入手,比较简单。所以,你完全凭已有经验完成了1-5号、9号楼层的操作。

2、仔细数数 一一对应

精确性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在展板上张贴37位幼儿的学号,一来方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二来是为了方便幼儿进行验证自己的操作结果,以提高数学游戏的精确性。

在游戏中,对于自己熟记的学号你可以凭记忆,不用展板上的提示,那不知道的怎么办?对于新经验的获得,只见你采用仔细数数,提示板找答案,再到盒子中找照片的方法。虽然比较慢,但你不着急,一个一个对应着找,非常棒。依靠老师材料的提供,达到自主建构新经验的目标。

3、发现问题 自我纠错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你出现了两种失误。一种是把同伴的学号搞错了,6号的搞成了26号的学号;另一种是在展板上寻找时找错了学号。当时,你没有发现,可是随着游戏的不断发展,在你正确数出同伴的学号时,却发现照片没有了,你能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找到正确的照片,插回正确的地方。

4、排列照片  提高效率

在游戏的过程中,你发现在一堆照片里找一张照片特别的麻烦,于是,你停下游戏,整理照片,而且,按男女分开排列。在寻找照片时,你会用逐一排查的方法找照片,这样一个不漏的寻找方法特别的棒,大大提高了找照片的效率,这个高效的游戏策略值得同伴学习。

5、坚持到底 体验成功

整个游戏你玩了二十几分钟,刚开始你兴致很高,越玩越带劲。游戏过半时,你在展板上找了几遍也找不到,有点灰心,手胡乱地在盒子里搬弄着照片,这样玩了一会后,你又投入其中,继续游戏。我佩服你的坚持性,你没有因为找不到而气馁,更没有中断游戏,而是采用休息一下玩一会的方法调整自己,最终完成游戏,体验到了成功。

回应——我能为你做什么?

1、增加情境性(游戏性)

数学的学习活动应与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相联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我家住几楼”这个游戏后期,我会提供牛奶盒小图片,图片标上楼层数,让小朋友做送奶工,为住在这37层楼中的同伴送牛奶。其实,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偶发的,通过送牛奶,帮助幼儿综合和提升感性经验,促进数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同时,这种结合生活经验的数学游戏能让幼儿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领域间的整合

虽然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逻辑关系和语言表达方式,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数学区应该和其他领域相结合。接下来,孩子们可以在建构区搭建自己心中的“楼房”,在语言区开展给同伴写信的游戏,写好信后投放到好朋友的楼层里,好朋友看到自己有信来了,就可以进行读信游戏。


3、与角色游戏的整合

在角色游戏区,可以开设邮局的游戏。自由人可以去邮局写信,信写好后,在信封投放到大楼里,邮局的邮递员再按信封上的学号去送信。


江阴市环南路幼儿园  徐晶


点评:

《我家住几楼》是中班数学区投放的一份材料。下面仅针对材料提供的优缺点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优点:

1、来源于幼儿的兴趣。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型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但是,数学区的材料哪里来?仅仅是完成几个数学题目吗?显然不是的。徐老师从阅读区的情况得到了启发:绘本《大楼静悄悄》是阅读区的热门读物,孩子们渐渐对对楼层产生了兴趣,常常与同伴讨论“我住几楼”的话题。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徐老师巧妙融合了计数和对应的知识,设计制作了操作盒“我家住几楼”,材料投放初始便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和持续探索。

2、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目标:计数方面幼儿能口说数词,手点实物使每个数词与一个集合内的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数的结果会用数词来表示。对应方面幼儿能学会重叠法和并置法一一对应;引导幼儿与自然数列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徐老师的学习故事中主要涉及的就是计数和对应。同时孩子升入中班,班级开始利用学号即数字代替标记,椅子、名片夹都采用数字或数字标记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示,每天的点名环节也是采用名字与学号相结合的的方法,逐步过渡到学号点名。但因为个人发展的水平不一致,班级孩子的表现存在个体差异,不少孩子还处于模糊阶段。幼儿在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时,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尤其涉及到计数、计算和逻辑推理与判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老师设计了这一份材料。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涉及数学区材料的主要目的之一,引师幼共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3、满足幼儿自我操作和纠错的需要。

这份材料已经在班级投放了一段时间,大多数孩子能较快地投入到材料操作中,这与材料本身的生活性、层次性是分不开的。首先由于居住环境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居住于高楼中,因此楼层问题是相当熟悉的,再加上又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如此一来,幼儿对材料的接受度就相对较高。其次,徐老师在设计这一材料时,每层楼的图片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化解了点数的枯燥困境,幼儿兴致较高。另外,材料的自我纠错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楼层和幼儿学号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其中有一位置错误,势必就会影响另一个结果,案例中的小哲就出现了这一现象,但幼儿材料本身带有自我纠错性以及老师提供的正确学号提示,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并能自己改正。这样既有助于孩子发现解决问题,也能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反复调整、坚持到底的学习品质,最关键的是降低了老师对孩子的控制,易于幼儿获得成功感。

缺点:

1、缺少情境性。在“我家住几楼”这份材料中,徐老师具备“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自然融入情境中操作学习“的初步意识,但显然是不够的。建议是否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进行后续情境的拓展?

2、再现生活性。楼层问题虽然是生活的常见现象,但回归到生活中细细观察可以发现:“我家住几楼”这份材料与现实中的小区楼房是有明显差异的。建议是否可以师幼共同利用多种材料构筑真实但又富有想象的居住环境,并巧妙融合数学、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等多领域的元素?

3、提高层次性。同一份材料作用于不同的幼儿结果是不一样的。“我家住几楼”这份材料对于小哲这样的孩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同时对于能力较高的孩子来说,不能足够维持他们的探索兴趣。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