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新课标理念,着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中职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江阴中专高新区校区 陆叶
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转型发展期,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中职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人文性、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切实把所学付诸实践。下面谈谈在学标过程中的三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联系生活,突出实践取向
新课标在理念上的创新与突破体现在它的“实践观”。语文的实践性首先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开放性,要求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早有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语文的实践性体现为教学目标应该契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应该是生活化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知来学习未知,循序渐进,并最后落实到应用。
比如,教授鲁迅作品《祝福》时,有学生认为名家离我们太久,名作离我们太远,加上鲁迅作品阅读上的一些困难,在学习前不少学生就产生了心理抵触情绪,有人还唱出了这样的调调: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对于这样一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经典小说,怎样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的功能呢?语文的生活化与开放化让我联想到2010年9月各网络盛行的“鲁迅篇目撤退”话题,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建立鲁迅相关的资料库,各小组课前讨论两个问题,鲁迅是神吗,高不可攀吗?为什么人们对鲁迅的文章去留在意,为他的篇目保留而呐喊?老师推荐《南方人物周刊》的一篇文章《被遮蔽和高悬的鲁迅》。通过此类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多维解读鲁迅,近距离看到生动有趣的鲁迅形象,不仅没了对旧作品的隔膜感,而且能激发起他们课堂学习的心理期待。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取向。
二、注重文化传承,培育职业精神
新课标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具有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并在学习和工作中拓宽产业文化视野,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精神,既是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又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法宝,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在中职教育中,可以将人文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有机结合,通过强化人文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突出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带动中职生整体素养水平的提升。
三、结合专业特点,面向职业发展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与专业相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很好。随着旅游的正规化和专业化,旅游业对导游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专业导游的需求更大。专业的导游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具备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因此,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可以多结合唐诗宋词这种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古代文人骚客,每看见名川大山,必有所感悟。这首词就是苏轼看到赤壁时的感触。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写。虽然不幸被贬,但他还是十分乐观的。苏轼知道这个赤壁很可能不是赤壁之战的赤壁,但依然将这里当做古代赤壁战场。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赤壁古战场的图片让学生通读课文,知道赤壁所在的地区,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赤壁的概况。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前演讲、即兴表达等多种方式,磨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瞬时的思维能力。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一定要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首先,中职语文教学是注重实践的,教师要学会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其次,文化传承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人文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后,中职语文教学是面向职业的,教师要收变自己的教学观,以学生的就业为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