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花名师工作室三年建设规划
(2020年—2022年)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江阴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意见》(澄教发〔2014〕129号),根据《关于开展第二批江阴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江阴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年度考核评估要求,进一步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建设“成长互促、智慧共生”的名师工作室团队,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打造江阴教育品牌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工作室建设,打造具有凝聚力、影响力的优秀团队,促使全体成员在提升师德修养的同时,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或职业发展亮点。
(二)进一步探讨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形成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中职语文教学方式,促进中职语文学科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中职语文教学、教研成绩。
(三)把工作室建成一个学科名优教师的孵化器,探索学科教师专业提升的实践路径,总结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各项制度。
三、主要任务
名师工作室将主要通过读书、培训、教学实践、单招考试研究、课题研究搭建五大学习平台,促进全体成员互学互助、共同成长。具体包括:
(一)在经典阅读中成长
围绕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推荐阅读、读书笔记、沙龙研讨等形式,促进每个成员多读书、多体悟,在阅读中不断丰盈自己,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角度的人。每个成员一学期至少要读一本教育著作,订阅一本语文教学杂志,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随笔,在研讨活动中至少交流一次。
(二)在培训学习中拓展
邀请语文教学方面、教科研方面的专家给名师工作室成员提供讲座或个性化指导。每学期至少组织工作室成员一次外出学习活动,参加高层次的专题培训、教学研讨或与其它语文名师工作室进行教学联谊活动等。推荐名师交流学习公众号、网站、QQ群等,扩大学习视域,汲取更多经验;根据语文教学现状或课题研究需要定期组织主题式、专题性学习研讨活动,关注语文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提高成员的专业研究素养。
(三)在教学实践中磨砺
课堂永远是一个教师的主阵地。因此名师工作室将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具体有模课—上课—评课—赛课等。
1.模课。搜集整理名家上课案例或视频,每个成员有意识的模仿自己喜欢的名家上课,在模仿中找差距,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技艺。
2.上课。研究探讨中职语文教育的改革趋势和前沿动态,鼓励教师践行新课改理念,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观课磨课等方式促进学员上好校级、市级公开课。每个学员每年至少上好一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
3.评课。确定主题,进行定向评课,可以是成员自己上的课,也可以是导师、名家、比赛课等,通过课堂观察、评课议课 剖析语文课堂教学,建构中职语文课型,探讨中职生语文学习方式。
4.赛课。工作室要主动研究各级各类语文教学大赛,准确把握赛事要求,鼓励学员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在比赛的锤炼、打磨中促使自己迅速成长。每个工作室成员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次市级以上比赛。
(四)在单招考试中淬炼
目前,除江阴中专本部外,江阴各职业学校都在组织单招教学,工作室成员中绝大多数老师也都在单招一线任教。因此,作为中职教育中比较权威的考试——单招考试,无疑也是值得名师工作室研究的一大主题和任务。工作室成员要通过研究单招命题规律、研讨单招复习策略、开展原创命题实践、观摩单招复习课型,共同提高单招语文教学效率,提高江阴职校单招语文考试成绩。
(五)在课题研究中提升
工作室要认真梳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研究现状,聚焦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尽快确定语文研究方向,积极申报课题,争取2020年能申报一个省级课题。同时以课题为载体,围绕课题申报、立项开题、中期检查、课题结题等主要环节,加强教育科研的学习和实践,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题研究能力。工作室成员要围绕工作室的主课题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共同完成工作室课题;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拓展研究,每个成员三年内至少主持一个江阴市级及以上学科教学课题的研究。鼓励学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个学员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不少于1篇,或省级以上获奖论文不少于2篇。
四、具体措施
1.构建管理体制
工作室现有成员17人,具体情况见附件1:工作室成员主要情况统计表。为便于开展各类活动,工作室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具体分组情况见附件2。工作室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管理方式,倡导组内合作共学,组间相互竞学。每学期对各小组进行考核评估,每年评出优秀工作室成员。工作室还将充分调动学员的主体意识,人人参与工作室管理。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将采用项目化管理进行合理分工,具体分工见附件3。
今后工作室将加强日常活动的制度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工作室工作机制,使工作室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聘请专家指导
工作室将聘请省内外名师、专家作为工作室顾问或给予专题指导,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理念和技术支持。目前初步拟定沈彬、杨晓燕、王云珠等专家作为本工作室的顾问。今后还将根据工作室建设的需要,定期邀请专家给予相关指导。
3.倡导多样学习
工作室将导师指导与个人研修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指导相结合,每月开展1次集中研讨学习,其它时间以个人研修、网络交流为主。工作室提倡大家学习各种信息化手段,引入信息化网络教研,推进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共享教研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加大信息传播量和传播速度,提高教研效率。
4.丰富活动形式
工作室每年将制定详细的计划,认真筹备各项活动,通过主题阅读、专题研讨、专家报告、说课评课、同课异构、外出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最前沿最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学员的专业素养。
5.注重辐射引领
名师工作室成员除了组内互助、自我提升之外,要积极参与传帮带“青蓝工程”,在自己学校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工作室将带领团队青年教师创新教研活动,积极探讨中职语文新课程,面向全市开展研究课、示范课,实现团队和自身能力素养的共同提高,带动全市中职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五、研修要求
三年内,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与工作室各项活动,主动完成各项任务,不断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工作室成员具体研修要求见下:
1.每个学员制定三年成长规划
2.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教育专著,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或运用于教育实践的经验材料,在读书研讨活动中至少交流一次。
3.每年至少上好一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并附有自我反思和听课教师的讨论与评价意见,形成一个课例。
4.每个工作室成员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次市级以上比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5.每个学员每年至少完成1-2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不少于1篇,或省级以上获奖论文不少于2篇。
6.积极参与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每个成员三年内至少主持一个江阴市级及以上学科教学课题的研究。
7.每年为教师作1次专题讲座,提供听讲教师的反馈意见或影像资料。
8.能在网站专栏中及时上传自己相应的学习材料,积极参加研修班论坛活动。每月至少上传1篇随笔、论文、课例或评论等。
9.每次能准时参加工作室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10.每年对工作室成员的研修、发展状况进行一次评估、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