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了“逆向设计法”,为此,小学科学教学要侧重于帮助学生获得持久、可迁移的理解,在大概念的发掘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中强化学生自主解决基本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路径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一方面要强化逆向设计的思维导向,从学生基础出发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依托科学活动的开展,在深入挖掘活动内涵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究、发现、理解与掌握,并在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培养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1、逆向设计,明确教学方向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而逆向设计是探究如何将这些“剩下的东西”有效地教给学生,并通过学生的理解、探究和掌握内化并固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逆向设计,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和当前的科学教学课程标准以及各学科知识的衔接情况,在着眼于小学科学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科学统筹各学科知识的联结点,以学生的知识培养和能力提升为导向,在逆向设计中强化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理解力的发展,进而突出教学方向。
2、主题设计,挖掘活动内涵
小学科学追求意义理解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界定过程中,还要注意强化主题设计理念,要通过针对化的主题设计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强化主题内容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进而推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具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实验活动的开展,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在手脑并用、手脑双全的指导原则下,深入挖掘活动的内涵,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迹可查。在对于实验活动的观察、研究、思考和理解中深化对于实验活动主题的认知和掌握,并将科学知识更加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
3、跨年级设计,提升科学素养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一般习惯于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直接将教学内容以个人理解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对于实验活动的开展也只是按部就班地依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思维方面缺乏必要的创新和对于整套教材的有效衔接,而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了学生意义理解的培养、发展和提升。需要教师改变常态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巩固和反复练习,革新模式化的教育简单地将知识填鸭成学生的知识体系,解决因此造成的“剩下的东西”缺乏生命力和张力的问题,依托教学内容的跨年级设计思路,在意义理解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逆向设计的教学理念在苏教版小学科学的教学体系中得到有效的彰显,特别是对于跨年级设计这一环节,每个单元都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单元的内容与整套教材中其他单元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继而实现了对于本单元内容在纵向方面的思路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