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能量转化》
【真题再现】
【2023宿迁中考第3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C.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
D.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023扬州中考第6题】 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
【2022杭州中考第7题】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023济南中考第17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发展历史上经历了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和天然气时期,即将进入新能源时期。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天地。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之一)能源。
②结合下图信息判断,相等质量的图中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填物质名称)。
③能源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 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资源回收再利用
(2)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中国氢谷”,氢能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
①氢能源公交车早已亮相泉城济南。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②写出氢能源的优点(两点即可):
、 。
【例题剖析】
【2023连云港中考第16题】兴趣小组以“氢气的制取、性质和应用”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3)氢气应用。兴趣小组设计简易氢氧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断开开关闭合开关,观察到一端玻璃管内的液柱接近溢出时,断开开关。
步骤二:闭合开关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已知:步骤一的目的是电解制取和。化学反应伴有吸热或放热现象,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一定条件下,化学能可与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液液柱接近溢出一端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b.从开始反应到断开开关,溶液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c.该装置能实现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②能证明处于U形管两端的和发生反应的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 。
【2022嘉兴中考第6题】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
(1)金属失去电子后形成 离子,锂、钠、钾等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2)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 电池。
【小试牛刀】
【2023苏州中考第23题】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中含有CO,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电解水法制氢的能量转化如图所示,氚可用于核能发电,氚是一种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原子。
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物理储氢包括加压储氢和吸附储氢。用物理方法将石墨进行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可用于常温吸附氢气。锂氮化合物可用于化学储氢。
(1)下列有关氢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氢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所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B. 利用太阳能发电并电解水制氢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C. 现阶段氢能已经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2023镇江中考第23题】下图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装置。
(1)铜片质量 (填“增大” 或“减小”)。
(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
【2023泰州中考第18题】某化学小组围绕四氧化三铁开展主题学习。
Ⅲ.应用
纳米高性能Fe3O4可以实现高效催化分解水,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6)该过程中 能转化为化学能。
【2023镇江中考第24题】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近年我国制氢量位居世界第一。
(1)水光解制氢。水在半导体光催化剂作用下制备氢气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光解水时,光能转化为 能。
【2023苏州中考第21题】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Ⅲ、能源系统
(5)长征2F型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
②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过程中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