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绘本教学活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绘本留白还能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绘本式表达方式,在一些课文页面底部三分之一处,出现了独立连续排列4—8幅的画面。根据其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教师教学用书将称之为副版绘本。相对于教材主体绘本而言,副版绘本所占页面小,内容分量也少,因此我们习惯称之为“微绘本”。微绘本其形虽“微”,德育价值却不“微”。微绘本是拓展课堂空间的有益素材,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增加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如果我们运用得宜,就能激活微绘本的德育价值,使其服务于儿童的精神成长。
一、微绘本在教材中的分布与类型
绘本数量在不同年级呈不同的分布状态。教材中绘本的数量如下:一年级上册书中有绘本2个,一年级下册有绘本14个,总数为16个。二年级上册有9个,二年级下册有12个,总数为21。两个年级总共37个绘本。但教材当中每册教材总课数为16,四册教材共64课,仅有37个绘本,因此,并不是每一课都配有绘本资源。从整体来看,绘本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每一个绘本对应一个课题,也有较为特殊的情况,同一课中会出现两个绘本。
二、遵循基本原则,科学开展绘本教学活动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绘本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绘本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生活性,结合生活情境利用绘本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及感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学生生活的各方面都存在道德,道德源于实际生活。绘本中有许多与学生生活相近的的角色和情境,我们在教学时要能够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遵循生活性原则进行教学。
(二)坚持儿童性,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特点
绘本之所以能够深受儿童喜爱,是因为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低段绘本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为了儿童更好的发展和更有利的促进儿童习得道德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坚持儿童性原则,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道德发展的特点的活动,教学中注重儿童的体验,擅于关注儿童情感的发展。
(三)坚持创造性,丰富绘本教学活动形式
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对于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尤为重要。绘本自身虽然精美,人物形象富有童趣,但是用在哪里、怎么用还是取决于老师。创造性原则在绘本教学中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化发挥绘本教学的价值。
(四)坚持主体性,关注学生的绘本理解与体验
主体性,就是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新课程要求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 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也就是说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要重要的多。同样,在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当中遇到道德两难的问题能够自己思考、正确判断并进行选择。
三、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多角度发挥绘本价值
(一)依托绘本,创设情境
在德育教学中,让学生懂得每一个道德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点,因为他们要学会应对未来种种不 确定的道德冲突情境。而在面临道德两难选择时,学生该如何处理?在课堂中去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微绘本进行情境创设。创设情境法就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为教学服务的情境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诱发探究心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聚焦绘本,故事激趣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正处于从表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枯燥的说教并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中有许多绘本是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在采用绘本教学时,可以采取故事激趣法,将绘本运用在合适的时机阶段,从而引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三)着眼绘本,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实际上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个模拟的情境,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角色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以学习新的行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绘本中有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利用的场景,这也正是符合新教材生活德育的理念。
(四)立足绘本,游戏体验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入校,幼儿园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所以他们非常喜欢和愿意接受游戏。其次,绘本当中有许多可以探究的小故事,能引发学生思考。比如一些品质的培养,在游戏体验中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更能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就是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所以在课堂上适时采取游戏法不仅提高学生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可以立足绘本的主题,设计相关的游戏。
教材当中的绘本形式各样,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课题相关联,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而服务的。深入的分析绘本,了解它的创作逻辑,掌握绘本的精髓,才能在课堂中用好微绘本,真正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