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9-11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片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 执教时间:2024-04-04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统编小学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匆匆》是一篇精读课文。由于文章离现在有一定的时间距离,有些句子比较难读。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要求学生全文背诵有难度。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词语“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体会第一小节问句表达的情感。

3.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体会第一小节问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四、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1.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2.师:是啊,时光匆匆,人生短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小诗。(配乐)

3.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这样写时间的文章,老师板书:勿匆。这第一个读什么?勿(wù),后面的一个读什么?匆(cōng),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请勿匆忙。老师补完一点,强调书写的时候,长点贯穿两撇。齐读课题。

4.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朱自清。

5.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出示简介),我只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请你仔细阅读,快速记忆。

6.时间到!30秒的时间匆匆而过,能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内容吗?

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过关字词

1.同学们记得又快又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1)先出示第一行:挪移    徘徊    蒸融

①“徘徊”是什么意思呢?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动。

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预设1:查字典。预设2:联系上下文。这是一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②“蒸融”,“蒸”是什么意思?蒸发。“融”呢?消融。

    那合起来,“蒸融”的意思就是——蒸发融化。有时可以用分开组词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③“挪移”,可以说“马路上疾驰的汽车在挪移吗?”

    指导:“挪移”是说速度的慢,距离的小。

“挪”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挪”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挪”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中、右三个部分同样宽。请同学们写一个。

2)出示第二行: 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   伶伶俐俐

指导:“头涔涔”的“涔”是前鼻音。

“涔”和“潸”都是什么偏旁?三点水。

那说明“涔”和“潸”都和什么有关?和水有关。

“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就是——头上的汗水和眼里的泪水一起向下流。

你看,有时候字的偏旁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呢!

3.检查朗读

   同学们刚才字词都读得不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①“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读的时候要缓慢一些。“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出问句的感觉。

②“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长句子不要读错字,读好停顿。

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再读课文,整体入手

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出示“品读助手”: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师提示: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

(二)局部赏读,深入体会

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2.重点句子点拨: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4)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来背)

3.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2自然段。

4.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对话交流:“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年24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绪。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四、认识作者,加深体会
1.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师总结。

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点拨:课后,对于1、2自然段的背诵,可以借助排比、反问、比喻的特殊句式来背,还可以结合作者表达的对时光逝去的无奈的感情来背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背诵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