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解而教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
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 徐慧娅
“成功的教学是指那种可以带来有效学习的教学。决定性的问题不在于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或过程,也不在于这些方法或过程是过时的还是现代的,是久经检验的还是尚处于实验阶段的,是传统的还是进步的。所有这些思考或许是重要的,但都不是最终的结论,因为它们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成功的终极指标是——结果!”默塞尔的名言虽然写于多年之前,但如今读来还是意味深长,使我对 “为理解而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此和大家分享:
1、灌输与揭示
数学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不够,灌输这种教学方式还时常出现;“结果”成为学生学习的价值判断,缺乏过程性的探究学习;“记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究其主要原因是:活动材料的呈现影响学生的数学理解;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影响学生的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意向”的强弱影响他们的数学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高低影响他们的数学理解等等。因而我们作为学习的引发者,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单纯的思维,通过设计良好的学习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所教内容,获得真正的理解,从而来揭示我们的观点。
2、教材和为理解而教
需要理解什么?怎么理解?达到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数学理解的目标是一种过程性目标。我们要追求理解的教育,要研究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学大纲来教学,要读懂学生,整体把握教材,促进理解目标的达成。理解教材就是以“知识”为载体,在对文本做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掌握教材所呈现的各类信息。研读教材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教材的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加以理解,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理解。
3、教师的主要作用:设计正确的体验
理解的获得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体验来揭示核心内容的可能含义,因此追求理解的教学在“教”之前要做些准备:仔细设计的体验,巧妙有效的助学,恰当的问题,从而使观点、知识和技能显得更加真实和有价值。
如教学《找规律》时,新授环节我出示10张恐龙园连号门票,每次要拿2张连号的门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在练习纸上一一列举出来,可以圈一圈,还可以使用老师提供的学具框一框。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操作起来,通过动手实践都得到有9种不同的拿法。交流汇报环节,我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方法,重点让学生展示了平移的方法,学生边操作教师边引导,分步进行展示:方框先框住的是哪两个数?这时方框有没有平移?接着方框向右平移1次,平移2次、平移3次……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拿法?学生通过操作,理解了第一种拿法没有平移,接着平移才得到了其他的拿法,所以一共平移了8次,得到了9种不同的拿法,平移的次数比拿法少了1次。
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提供了学生可操作的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突破数学学习的难点。
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的仅传授知识,要为学生的理解而思考、而设计、要为理解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