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宇名师工作室成员顾春花论文推荐 2021-08-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小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浅谈

江阴华士实验小学 顾春花

【论文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着我们的民族文明、风俗及精神,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作为学生,他的点滴成长都离不开班级这个环境,所以建设一份良好的班级文化是每一个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将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打造文化班级,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 班级文化 茶艺 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其如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润泽学生,让学生在环境中沉浸式地接受并习得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情趣。

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范围广泛,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可塑性强,但知识储备较少,思维能力较弱,因而教师在选择适合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文化元素上尤其要慎重。近几年来,笔者在茶艺、古诗词和节气文化方面作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茶香袅袅,感悟做人真意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它不仅是我们为之骄傲的健康饮品的首选,也是我们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塑造人格的重要载体。小小一味茶,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中国人在这片嫩绿的翠芽中,浸润了太多的文化因子和艺术养分,致使淡淡的茶汤中始终飘逸出浓浓的中国文化的馨香。

在活动中,笔者带着学生探究茶,与茶文化零距离,一起诵茶诗、茶词,赏茶画,聆听靡靡茶音,知茶礼,享受一场文化的饕殄盛宴。去茶林深度体验,当学生们徜徉在青山绿水间,跟着茶人去采茶时,他们和自然是完美融合的,或深绿或浅绿中探出的一颗颗黑黑的小脑袋,白嫩嫩的笑脸,细小指腹上躺着的狭长叶芽,每一个状态都是一帧醉人的画面。他们是山间的精灵,用稚嫩而甜糯的童声向我们娓娓述说这块土地的玄妙,这片叶子的清香扑鼻与神奇,这是自然借由他们之口授予我们的珠玑,而这个过程就是传承。回到茶艺室,学生们穿上汉服,似又成了观音座下的童子,眨着灵动的大眼俏皮地告诉我们“杨枝甘露”的美味。辨茶时的认真细致,泡茶时的仪态优美,清净的处所中,沉下心细细体会“和、静、怡、真”的茶道的精神。

茶,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具有深远的哲思。对待茶,我们必须要始终捧着自己的一颗真心,对待其他事情不也是如此吗?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当把传授知识作为学校唯一的任务时,教育便远离了社会,远离了生活。为此,我们要思索用新颖、生动、富有艺术性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分析、判断、选择,最终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我们进修茶艺,茗茶一浮一沉,人生感悟油然而生。人生草木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度冷暖,几许纷繁,人与茶之间有着禅意的相联。静下心来,捧一杯香茗,看兰芽玉蕊,枝舒叶展,千姿百态。拿起,放下。沉时坦然,浮时淡然。

二、    诗词悠悠,拓宽生命厚度

我们,是读诗的民族。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告诉我们:诗词,让我们心灵不死!诗歌中积蓄的是诗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诚然,一代代的中国人在诗韵、诗意、诗情中淬炼了精神。古诗词是祖先对我们的丰厚馈赠,其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笔者带领着学生海量读古诗,让学生在诗中了解自然的奇美、历史的纵横……通过读古诗,触摸这个绚烂多姿的世界,也让他们从胆小怯生变得自信勇敢。

古诗词,让枯燥的文字有了韵味和灵性,诗词不仅属于风雅,更属于生活。但单一的阅读是枯燥的,如果想培养学生读诗的能力,就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快乐读诗、主动读诗成为常态。因此,笔者带着学生们尝试了多种趣味读诗法,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用吟诵拉近了学生与古典诗词心灵之间的距离,一首首诗词,被学生们如此有腔调地吟诵出来,尽管此时的他们对于有些诗意只有一知半解,但相信经年之后,岁月的洗礼终将使他们顿悟其中珠玑,产生一种瞬间和古人心意相通的奇妙感。飞花令、诗词大会更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以诗会友,共同品读诗词之美,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份魅力,将中华诗词扎根在了这些学生的心中,进一步推动了他们亲近古典诗词,这悠悠的诗韵,将他们的生活装点得五彩斑斓。诗歌是最好的语言、文字,以及精神学习的食粮,诗的文字是温暖而奇妙的,笔者把诗的美好种在这些学生的心中,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修养。

古诗词,是几千年来不曾消失的美,它蛰伏在我们心中,等待着在某一个时刻被唤醒。学习古诗词,就像在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地知道能生长出什么来,或许是对美的鉴赏,对韵律的把握,对生活的自省,对文学的热爱……但这颗融在血脉中的种子,播散在这无涯的旷野中,只要惠风和畅,雨露滋润,它就能发芽,就能开花。它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养灵魂的力量,它更是照亮了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港湾,给他们的灵魂以芬芳。

三、    节气更迭,探索自然智慧

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带着最美的时光气息,以四时的兴替低吟浅唱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慧,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面对一年中往复更替的二十四节气,敏感的古人对这一感受显得尤为深刻,他们将节气作为创作元素,融入到诗文中,每一个节气,都是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在每一个节气日,笔者都带领着学生一起学习该节气的古诗,和他们一同诵读,悦耳的诵诗声中,讲解一些节气的历史由来、特征,以及习俗等,并引导学生对诗词中描绘的节气景象展开联想,从中体验诗人的所思所感,并将自己对于节气的理解融入其中,借着古人的生花妙笔感受到了那凝聚在字里行间的记忆,一字一句的辗转间,发现自然的灵动,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对应的花朵盛开,它们姿态万千,灼灼其华各自绽放,或热烈、或宁静;或纷繁、或独傲,如画般镌刻在悠悠岁月中。在看到校园中每一次花开的时候,笔者都第一时间带着学生去探访这些美丽的朋友,感受自然的秀美。而学生们自此也开始留心起身边的花花草草来,尤其是到了春天,花事热闹的时候,每天都有孩子兴奋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的改变中,我们看到了节气文化的渗透,其实当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低下身子,多看一看这多彩的大自然,许许多多的美会争着抢着跑进我们的生活。渐渐地,他们更愿意亲近大自然,在自然中找寻美好,亲近美好。

回味一年中的季节变换,从立春的料峭到夏至的蝉鸣,从秋分的收获到大寒的霜雪,每个节气都留下了学生们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开始渴望知晓白露那天一去不返的鹭鸶到底飞去了哪里,渴望在霜降时去乘舟渡河,也来唱一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古老歌谣,寻一寻有没有仍未藏好自己的顽皮虫蚁,不再局限于一眼所见,开始积极思考,积极探索。二十四节气,是光阴里的禅,与我们一年一度一相逢,小满的“约束”、清明的“干净”、大寒的“团圆”、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天地有节,四时有节,生命有节,那些节气习俗,从几千年前开始盛行,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坚持,这样的文化记忆就是我们的“根”和“血脉”。寒来暑往,带走的是时光,带不走的是心境。让儿童在最美的时节轮回中打开本真的自我,让自然来教育,感受艺术之美,探索生命之智慧。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一件简单而又需要精心探索深思的事情。风雨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让小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中品悟到精神的食粮,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