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家庭良性互动合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机制的研究》
中期论证报告
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选题缘由
1.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指出“如果在儿童的早年,不能合理地教育儿童,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将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培养儿童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和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独立意识和性意识迅猛发展,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以利于积累人生经验。他们大都为独生子女,被称为“小太阳”,倍受长辈的娇宠、爱护,但缺失一份兄弟姐妹的友爱,孤独而封闭,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加上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往往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智商的开发,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少人意志力不够强,自控能力偏弱,耐挫力不够,人际交往的亲和力不足,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生违法违纪、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培养健全人格是孩子今后融入社会,适应各种社会压力和挑战的必要前提和基本要素,也是今后家族得以延续的有力保证。而健全人格是长期培育和铸造的结果,它需要良好的学校、社会和家庭环境和条件以及需要良好品质的师长去塑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问题日益为教育界所重视。
3.推进校本科研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实验学校,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小学约为3:7,中学约为5:5,小学教师中将近一半年龄在30岁以下,约有30%是代课教师,小学教师中除了8位音体美教师以外,其余都为语数外教师,德育骨干教师的比例约为10%。大部分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高,但理论功底不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初中教师中90%是年龄超过40周岁的中青年教师,中学教师中除了12位音体美劳教师外,其余几乎都是语数外物化政史地教师,德育骨干教师比例约为18%,大部分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学习和研究氛围较浓。学校所在地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对学校工作非常重视,在物质和经济上能给予学校全力保障,但在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方面指导不多,学校所在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工作也非常支持,非常关心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关注不多。小学学生家长中新市民占比超过50%,初中学生家长中新市民占比接近50%,这些新市民家长主要以种植塑料大棚为主,文化程度较低,为人非常本分,吃苦耐劳精神较强,但教育方法比较简单,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不够清晰,还有50%左右的本地居民主要以乡镇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为主,整天忙于赚钱和生意,对孩子期望很高,但关心和陪伴不够,特别在疫情期间对孩子的网上学习和心理健康指导不够。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既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
为此,2006年至2014年,我校相继申报了《农村中学心理教育深化研究》、《班级学习心理研究》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研究》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这些课题均顺利结题。通过以上课题的研究,我校培养了一支教育科研的队伍,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在这些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校决定申报《学校、社会、家长良性互动合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机制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我们开展这项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在社区、学校和家庭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构建一套三良性互动合力培养的教育机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建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协作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研究过程
《学校、社会、家长良性互动合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机制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从设置组织机构、确定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着手,遵循教育性、全体性、差异性、主体性、整体性的原则,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校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校方面课题研究的情况
1.工作内容
开设课程: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包括理想目标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选择,人际关系辅导,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主动调节自我情绪的辅导,勇气和耐挫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和热爱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主题教育:每学年组织好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和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建活动:学校于2017年首批申报成功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实验学校,于2016年和2018年申报成功为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培育单位,于2019年申报成功江阴市首批高品质学校,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以创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发展。
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除了日常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好每年11月的“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周”和每年5月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月”等活动,并通过“五星级文明班集体”和“星周学生”“明星学生”,颁发赞美卡等形式,表彰和宣传先进。
前期测量:学校借助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情况进了普查或个别测试,建档,实行数据库管理。
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学生接受咨询服务,内容包括发展性的问题和障碍性问题等。组织成长小组,开展压力管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系列团体辅导活动。
课题研究:围绕学校教育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申报科研课题并开展研究。
2.具体操作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校德育教育拓展新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内外实践中提高整体素质。
(1)规范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首先,学校建立校长负责的课题管理网络,由学校教科室、德育处的人员、年级组长组成课题组。通过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工作,并对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内容以学校、社会和家庭健全人格培养以及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构建为主。
其次,学校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针对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课题组人员先后学习了《陶行知思想文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章,并结合课题进行专题讨论。同时,课题人员分别承担子课题的任务,分工协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推进学校、社会和家庭良性互动合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机制的研究。
再次,学校根据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聘请南师大谭顶良、杭州教科院韩似萍书记等专家担任科研顾问,来校讲座和现场指导。学校还与无锡、杭州、珠海等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多次共同活动,相互探讨学校、社会、家庭良性互动合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2)资源整合,搭建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载体
一切可开发的教育资源的科学整合和利用,都是良好的载体。我校采用多种途径,根据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方法,搭建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载体,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能力。
用好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优化显性课程。
2015年我校依托省编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2016年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礼仪常识》和《弟子规的故事》等校本教材。在运用这些教材时,我们积极倡导“人文课堂”、“绿色课堂”、“生态课堂”,避免空洞说教,既不将书本知识简单化,也不将生活知识通俗化,而是创设课堂情境,走进学生心灵,重视对学生内心需要缺失的关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创设教育环境,活化隐性课程。
我校利用校园文化渗透性和弥散性的特点,积极创设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以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正面。在学生阅览室中增设积极心理品质的图书杂志栏,上面放上《心理与健康》、《知心姐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让学生从中接受熏陶;在《携手》校刊上开辟“知心姐姐的话”栏目,为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共享快乐,同担忧愁; 2017年学校成立了9个学生志愿者队伍,引领学生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在教室、图书馆的墙壁、橱窗教学楼走廊上悬挂着班级偶像和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课堂,渗透学科课程。
从2015年起,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排入课表,和其他课程一样有序开展课堂教学,从人格辅导、情绪控制、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学校除了两周一次的心理教育课外,还由班主任老师利用班队活动、晨会课时间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开设了一些适合各班年龄特征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如小学一二年级开展“认识自我”专题,让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之处;小学三四年级开展“如何交友”专题,帮助孩子正确择友;小学五六年级开展“如何保护自己”专题,教会孩子预防性骚扰;初一年级开展的“悦纳自我”专题,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对自己的个性加以张扬和完善;初二年级开展的“青春期男女生教育”等专题,让学生了解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如何有效度过“心理断乳期”;初三年级开展的“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等专题,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他们愉悦的心态。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活动课程。
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积极拓宽德育教育的时空。每学年组织好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和青春仪式,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开展好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每年11月举行·“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周”和每年5月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寻找和认领成长树,讲好品格成长故事,每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活动,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外出游学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感受喜悦、获得乐趣。
(3)创建《青爱小屋》,建立青春期教育基地。
2016年10月,青爱小屋的创建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青爱小屋由心理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三部分组成。心理阅览室有种类繁多的心理杂志供学生阅览,不但能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能学会自我调节的技能;心理咨询室分为咨询室、放松室、宣泄室三个部分,在心理咨询室学校生可以将自己内心难以解决的问题倾诉出来,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消除学生的困惑,实现“心灵再度成长”;放松室中设有杂志、电视、电脑,并伴有轻音乐,帮助缓解压力,使人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感觉;宣泄室中设有一些宣泄器材,使学生在可控的程度内将心中的烦恼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出来;心理活动室中有踺子、呼啦圈、跳绳等活动器具供学生活动。《青爱小屋》每天都为学生开放,努力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成功申报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青春期教育基地学校,为青春期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保驾护航。
(4)构建网络,多途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首先,构建完整的心理咨询网络。学校心理咨询老师为总的辅导员,各位年级组长为各年级的心理辅导员,各班的班主任作为各班的心理辅导老师,为了把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到每个学生,学校在每个班级选拔一名学生作为班级心理委员,其作用是及时反映班级同学中的心理问题。其次,为了更好的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借助无锡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每学期开学初,我校利用齐全的网络设备在信息技术室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他们进行干预,提供帮助。再次,学校还利用团队辅导对学生中一些共性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和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能力。最后,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心理咨询栏目。每次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之前都进入该栏目中,将自己平时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以留言的方式告知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定期给予同学答复,这样的交流方式既为他们提供了说出心里话的机会,又为他们排忧解惑,学生对于上网与老师进行心理交流的全新方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5)积极创建,搭建学生品格成长的舞台。
学校于2017年首批申报成功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实验学校,于2016年和2018年申报成功为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培育单位,于2019年申报成功江阴市首批高品质学校,面对这些创建活动,学校认真制订计划,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搭建学生品格成长的舞台。
(二)家庭方面课题研究的情况
1.工作内容
学校通过向家长讲授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有关知识,介绍现代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使家长能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向孩子提供指导与服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学会人际交往的调节方法与心理压力的疏导方法等。
2.具体操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是健全人格教育一个重要的途径。我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开设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首先,学校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校信通、QQ群、微信群等与家长及时沟通,利用家教周报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理论,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其次,学校为帮助新市民子女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意识,编写了《新市民子女小手拉大手刊授家长学校材料》,每月初发放给新市民子女的家长,帮助他们科学地教育孩子。再次,学校开办家长学校,把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列入家长学校主要培训内容,向家长宣传家校良性互动合理培养的意义,传授科学有效的内容和方法。
(2)“知心对话”,共同关注家庭教育。
2017年4月和2018年4月,我校连续两次在街道中心位置开展了“社会关心教育、教育回报社会”的家庭教育咨询会,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等,由学校领导和德育骨干指出解决办法,帮助家长解决。针对困难家庭和特殊家庭子女,学校提出了“特殊家庭重点访”,通过重点家访改变部分学生心理偏窄、多疑、不合群或注意力缺陷等状况,让特殊家庭的孩子融入集体,健康成长。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王某由于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仅不关心他还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精神颓废,在校表现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心理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家校合力,王某的不良品质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新上升。
(3)丰富活动,创设新型家校联系。
首先,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经常开展家校联谊活动,形式有观摩听课、亲子娱乐、专题研讨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其次,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人格差异,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家长讲座与家长沙龙。如“家庭沟通艺术”、“帮助孩子正确度过青春期”、“新生学习适应性辅导”等,帮助家长提高心教育水平。再次,学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合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与有关做法,并要求家长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4)编写家庭教育教材,使家庭心育指导系列化。
我们根据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帮助孩子过好中小学衔接关、指导孩子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引领孩子安然度过青春期、指导孩子适应中小学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编写出版了《淡定面对青春期》《正能量家教》《成功的家教塑造优秀的孩子》等书籍,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和行为问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社区方面课题研究的情况
1.工作内容
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讲座。
社区咨询:开展社区咨询活动。
建立跟踪帮教机制:由学校和社区工作人员帮助那些生活上处于弱势、思想上有错误倾向或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
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开展“走进社区,关注孩子成长”的宣传活动,普及和提高社区学生的思想水平。
2.具体操作
(1)建立社区服务组织,创设良好社区环境
学校积极拓宽教育领域,联系了学校所在地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妇联主任等,建立了社区未成年人服务组织,为有行为和心理困扰、障碍的学生 “解困”。
(2)建立跟踪帮教机制
学校和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定期帮助那些生活上处于弱势、思想上有错误倾向和出现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农村学生,鼓励他们重拾自信,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
(3)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为普及和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和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发放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使社区居民,尤其是学生的家长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每学期学校在社区的宣传橱窗里布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展版,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关心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定期聘请专家进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另外,学校还在社区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为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治服务。
(4)活动进社区
依托社区未成年人服务中心等青少年活动阵地,运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针对家庭、社会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农村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在社区中开展趣味运动会、戏剧、爱国主义电影展播等教育活动,以此帮助农村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远离违法犯罪。同时学校和社区工作人员还根据社区实际,开办了“彩虹课堂”,邀请志愿者围绕诚信、公民道德、文明行为规范等内容为农村学生授课,开展知识竞赛、漫画比赛等评比活动,编写读物,让社区干群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中期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2.初步形成了校本教育内容
我校尝试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各年级所开展的教育内容各有侧重。比如,在初中学生中,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教育内容。
初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因而面临着一个初中与小学衔接的适应问题,这种适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适应,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适应;对学校老师教学风格的适应,与新同学之间关系的适应;对班级地位改变的适应;学校学习方法的适应;与父母关系的适应。针对这一特点初一学年级学生校本教育内容主要有:(1)消除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形成和谐的、融洽的氛围(2)人际关系的辅导,尤其是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辅导(3)初学校习方法的辅导(4)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
初二年级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高峰,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情绪易激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由于性意识的普遍萌生,使异性同学间交往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由于独立性的增强和看问题的片面性,和父母的沟通出现了障碍。针对这一特点初二学年级学生校本教育内容主要有:(1)学会分析学习的压力和任务,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效率,并能针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任务,确立自己的兴趣爱好(2)了解自身的身心变化,努力塑造健康的形象,进行健康积极的异性交往。(3)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主动调节自我情绪的辅导,从而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生活(5)勇气和耐挫能力的培养。
初三年级课程增加,难度加深,学习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给学生带来新的发展问题;毕业和升学的压力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波动和焦虑;对毕业后所面临的种种选择,都会因无法协调而产生一系列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焦虑、困惑、苦闷的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初三年级学生校本教育内容主要有:(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带来压力的普遍性(2)学习方法与考试焦虑方面的辅导(3)使学生认识和协调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主客观自我的差异,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初步形成生活目标,正确作出人生抉择。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个案一:五年级学生李某,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做小动作,学习成绩较差。现在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个案二: 初二年级学生耿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现在学生评价:下课经常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三:初三年级学生花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爸爸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拳头打爸爸被及时制止。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思想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他们逐步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素质,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多位老师的论文在省市杂志上发表或获奖,殷余忠老师出版了6本教育论著,徐纪华老师在2019年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会课比赛中获一等奖;陆晓芳、袁俊柯、李倩分别获全国青春期教育会课比赛一二等奖,王艳华、张燕老师分获无锡市班主任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吕艳、徐美、仇云松、戴丹、蒋亚芬等老师获评无锡市德育新秀、德育能手等称号,学校德育骨干教师比例超过全市绝大部分学校,这在一所农村中学是不简单的。
5.家庭教育指导初步形成系列化。
近几年,我校始终能做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互结合,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在“十三五”期间,出版了《淡定面对青春期》和《成功的家教塑造优秀的孩子》《正能量家教》三本家庭教育书籍,提高了全体家长的育人水平。
6.推动了学校与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进程。
我们在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整合过程中,建立了社区、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共同推动了教育的进程。由于工作得力,学校与家庭、社会整合程度高,学校先后被授予教育部培育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先进单位、全国文明礼仪教育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青春期教育基地学校、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实验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无锡市新优质学校、江阴市高品质学校等荣誉称号。
五、研究反思与接下来的工作思路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
1.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的衔接
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必须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遵循未成年人各阶段品质形成的规律来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横向各教育因素之间的联系,还应注意纵向各教育阶段的衔接。小学升入学校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环境变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教师教学中比较“开放”等。为此,我们需加强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开展好教育衔接调研活动,开展小学毕业班学生与初一学生的互动活动,使小学生对初中生活有更多地了解,升入初中后能较快适应学校生活。
2.进一步强化家校教育协同观念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很少关注学生的人格问题,即使孩子已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征兆,家长也不能及时发现,更谈不上给予指导。从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认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学校的任务,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其他方面则不闻不问,无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认为抓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多此一举,家长的这种行为严重阻碍家校协作。为此,一方面学校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来,共同促进教育机制的顺利构建和实施。另一方面学校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好家长学校,组织家访,举行系列讲座,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合作打好基础。
3.进一步探索学校与社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由于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把许多力量放在了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上,教育、科普、文化娱乐等精神方面的服务水平较低,与社区成员的要求及社会对社区工作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还未引起社区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我们顺利开展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教育机制的研究。为此,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努力探索学校与社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4.进一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充分挖掘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积极因素,构建完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1)学校是主体。学校要担负起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主体责任,在教育目标、教材、内容、形式和师资等方面作出统筹安排,系统传授孩子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等方面的知识。(2)家庭是重点。家长要努力学习,做好孩子的榜样,接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家庭教育工作。(3)社会是基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营造教育氛围, 各种社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传媒要创造文明、科学、健康的文化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三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五)加强后测,完善课题研究成果
中期评估后,学校课题组要根据前测量表进行后测,分析与处理好后测数据,并进行前后测对比,为结题报告提供实证,以便量化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示范辐射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