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科论文推荐】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2020-10-08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研究论文 资源年级:五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统编教材五下第六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解读及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梁昌辉

    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思维过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思维过程是发生在人的大脑之中,这就造成了它的隐秘性,难以被他人觉知,对小学生而言尤其陌生。人的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这些都是抽象思维方式。人除了抽象的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存在。从理论研究看,对思维的分类越详尽越好,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不需要进行严格的区分,因为人无论在认识世界,还是在解决问题时,各种思维方式总是共同起作用,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也没有必要做严格的区分。五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人的内心思想不可能有成人那样的理解认识,因此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切忌过度讲解深奥的思维概念,否则可能会造成“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的尴尬局面。

怎样“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呢?思维过程是动态地发生在人的大脑内部的过程,难以被他人觉知。在文学作品中一般通过描写的人物外在的语言、行动、神态等表现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思想。因此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显露在外面的人物表现,来揣摩、领悟人物的思维过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和《跳水》都是叙事性作品,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人物的外在表现,还要把人物的表现放在事情发生当时的具体情况中,通过理清问题、背景、方法和结果,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人物思维过程”是从一个新角度提出的阅读策略,意在提示学生阅读时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还要从文本语言中沉潜进去,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启发,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价值?从单元语文要素表述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方法、途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结果、目的。“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四年级学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可见本单元学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见指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学会一种新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方法;此外,学生通过深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认识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本单元课文中人物思维过程分析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如下:

《自相矛盾》,楚人的思维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要想东西卖得好,就要使劲夸;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矛锋利无比。通过对楚人思维过程的推测,我们会发现,楚人为了卖出东西“宣传”自己的东西好,这个出发点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两个地方:过度夸耀,把自己的东西夸到顶了,太极端了;同时卖矛与盾这两种对立的东西。这样就造成了自我抵触,闹了笑话。

《田忌赛马》中,孙膑看了田忌和齐威王以及贵族们前面几场比赛,发现了两个情况:一是双方实力相差不大;二是双方都把马上、中、下三个等级,并且上、中、下三个等级依次出战。孙膑分析,如果变换出马顺序,分别用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就有可能三局两胜,从而在大比分中取胜。于是孙膑坚定自信地向田忌提出建议,帮助田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在推测和认识孙膑的思维过程,可以体会其缜密分析、综合判断,从而以弱胜强的谋略与智慧。

《跳水》中的船长看到儿子站在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孩子十分紧张,随时可能掉下来,摔在坚硬的甲板上,后果不堪设想;只有跳进大海里才会相对安全些,因为海面风平浪静,众多的水手随时可以入水相救。孩子会跳吗,敢跳吗?显然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勇气。正好手中有枪,只有用枪逼他跳,最后孩子得救了。危急时刻,船长思维敏捷,处事果断,令人敬佩。

三篇课文中,孙膑和船长的思维属于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魅力,从而获得正面的启迪;楚人的思维则前后矛盾,违反逻辑,可以从反面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三篇课文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建议引导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思维导图、表格、图示等形象化的手段,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人物思维过程揭示出来,通过不同人物思维过程的比较,观察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启迪,同时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

本单元教学时要处理好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和基础性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必须切实落实;《自相矛盾》是文言文,要求读熟背诵;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讲故事的要求。要将这些基础性教学要求落到实处,必须花费相当的教学时间。特别是讲述故事,应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讲故事的练习时间,这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熟练语言建构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因此教学时不能讲目光聚焦在落实语文要素这一个点上,更应该考虑的是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如何落实到位。

单元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22个汉字,读准1个多音字,积累“摩拳擦掌”“胸有成竹”等28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猜测文言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在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的比较中发现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变化。

3.能按一定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讲述《自相矛盾》《田忌赛马》和《跳水》的故事,进行语言的建构。

4.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背诵《自相矛盾》。

二、发展性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分解目标)

1.认识思维过程,知道思维过程是隐藏在事情中的,懂得思维过程是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等外在表现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蕴含的道理、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单元发展性目标的达成,在各课的落实上既相互联系,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安排,又彼此有所区别,表现出“这一篇”的独特性。《自相矛盾》着重通过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楚人思维的混乱来领悟寓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思维过程及其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写作目的上的重要作用;《田忌赛马》通过画对阵图练习推断孙膑的思维过程,并与田忌的思维进行对比,领会孙膑的谋略与智慧;《跳水》的教学要在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船长办法好在哪里,由学生自主练习运用思维导图等图示来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与水手们的思维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理解船长思维的创造性与当机立断。

[简评]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理解这一语文要素?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作用?如何据此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文就此试作简单分析。

[备注]

该论文已发表于《语文建设》2020.02

  • 阅读(186)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