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诗课堂里的“三味”
午后,捧一杯自制的焦糖奶茶,再次细看名家名师的《山居秋暝》教学实录,薛法根的组块、干国祥的预学、孙双金的诗意,各有千秋,但是真正觉得接地气的还是薛特的教学设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扎扎实实,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能学得来。
无论是古诗教学还是其他文体的教学,学什么决定教什么,怎么学决定怎么教,学得怎样决定教得怎样。古诗与其他文体的不同在于它语词凝练、意象丰富、传递情感。依据文体教学古诗,一般的教学流程通常是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我们学校的蔡海峰校长提出诗歌教学三板块,口中有韵、眼中有画、心中有情,我觉得也通适。当然专家的教学境界更高,在三位名家的教学中,各有专攻,值得揣摩学习,其中“三味”是个人粗浅的习得。
一、读出古诗的韵味
有人说,古诗的“读”,没有手段的功能,只有目的的追求。因此,读诗文,是古诗教学的必须。在三位名家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干老师在预学单中提出的朗读诗歌三种境界:第一重能正确朗读诗歌;第二重能读出节奏和停顿;第三重能够根据诗意读出情感。孙老师的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绵长以及最后的咏唱。薛老师的读出停顿、读出气连、读出韵律。都有读,但是落到课堂里的,我还是赞赏薛老师指导朗读板块的教学。
你看,他先带领学生学习五言和七言的停顿,掌握节奏,然后指导学生学习“气连”,即声音停气息连,不要说学生,就连我们众多老师都未必知道吟诵古诗时的“气连”,原先学生学习停顿之后,很多学生读得时候就会刻意的停顿,使得古诗读起来僵硬,学会了“气连”以后,那种吟诵的味道就有了。接着薛老师又指导孩子们如何读出古诗的韵律感,押韵的字读的时候声音要长一点,读第三声第四声这些斥字的时候要短一点。古诗中既要读出长,又要读出短,读古诗就有了韵味。古诗朗读的技巧不是喊喊停顿、节奏、韵味,学生不知怎么停顿、怎么有韵味,所以,薛老师的课堂中就花时间教了,这是真学。
二、解出古诗的意味
解诗意、悟诗情,我归之为一味,因为在三个课例中,都有水到渠成之感,解着解着诗意,情意就出来了。这其实是古诗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且看三位大师如何来解。
干老师会玩,预学单“四问”解真意:第一问哪个词可以概括全诗?第二问这幅画里有哪些景物?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第三问为何称为空山?抓“空山”,找景物,连成画面,由自然景到心中环境,这是洁净、清凉幽静、高朗清澈、生机勃勃、灵动,由此得出空山不空,空的是心态、心境。最后一问,诗人认为春景好还是秋景好?留在此处好还是归去好?直击古诗的禅意。以上可知,干老师引导学生品出了“空”的禅意。
薛老师也会玩,上面诗句中,哪一句最值得王维留在山中?学生讨论之后,各抒己见,看看景,谈谈王维的人生,情景交融,意味深长,最后得出,“留”是因为“空”。
孙老师呢,带着学生伴随着王维的脚步走进了新雨后的空山,王维漫步山间,空气是那样的清新,走啊走啊,环境是那样的清幽,继续往前走,山里的姑娘是那样的清纯,于是,他再也不想离开了,发出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感慨,他厌倦了官场的争斗,只想留下过清雅的生活。
万变不离其宗,三位老师都紧扣“诗中有画”,引导学生捕捉诗中的景物,由景入情。三者相较,我更欣赏于孙老师的教学,美学大师朱光潜在他的《谈美》一书中,引用了阿尔卑斯山路上的一个标语:慢慢走,欣赏啊!我觉得用来形容孙老师的课倒是很恰当的。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古诗的意味就该这样慢慢品,细细赏。
三、品出学诗的趣味
常常在想,为什么大师们的课总是有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呢?听他们的课总是有出奇出新的地方。课堂中既要让孩子们学得轻松,避免枯燥,又要真正有所得。总结了一点:会玩!有几次梁老师在磨课时,总是在说:来,想个什么活动呢?让学生在课堂里玩起来,设计活动的技巧绝对是命门,三位大师有高招。
1.对对子
干老师在他的课中玩了两次对对子,一次是课前预习《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对句的理解,这也是古诗特有的言语形式,第二次是在课中,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对对子,期间干老师还设下陷阱,通过调换词序,“明月照松间”对“清泉流石上”通过补词“竹喧乃浣女归来,莲动是渔舟下流。”来感受诗句倒装特点,理解诗句意思。
2.经典咏流传
这招在薛老师和孙老师的课中都有用到,薛老师用的比较巧妙,在听完歌曲以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中给你留下了哪一个词?为什么最后两句重复唱?来体会王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孙老师以经典咏流传作为课的结尾,尤其他亲自开口歌唱,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有一个高潮。经典咏流传,生发了学生对古诗别样的吟唱形式的兴趣。
3.换词比较
孙老师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改成“明月当空照,清泉石上流。”引导学生区别比较,体会明月松间照更能表现出山林的幽静之美、光影之美、画面之美。
4. 拓展延伸
“空山”在王维的诗中出现较多,薛老师在教学最后补充了《鹿寨》和《鸟鸣涧》,引导学生体会空山在王维的心中,因为空山,王维被称为“诗佛”。而孙老师从“诗佛”入手,补充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来体会王维诗中的佛意、禅意。
粗浅地谈了自己观课的感想,“高山仰止”的同时不免感叹自己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是做的不够,什么时候才能够做到“去留随意的美景,已入佳境的课堂”啊?古诗教学,我们不仅要知其味、还要入其味,作为一名老师,更要懂得烹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