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江阴市环南路小学 茅婧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有节奏,能根据课文注释和自我理解来解释诗意。
2.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和“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在读中品悟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
3.抓住意象,品味意境,发挥想象,进行练笔。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和“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在读中品悟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
2.抓住意象,品味意境,发挥想象,进行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古诗风格。
1.背诵诗文。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写下了大量经典诗文,你能背出他的诗篇么?
《红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鹿柴》……
2.介绍诗人。
有首对联是这样写的:“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写的就是王维,他自小受家庭影响信奉佛学,有“诗佛”之美称。同时,他也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维,感受一下《山居秋暝》的独特魅力!
3.齐读课题。
4.了解背景。
这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房子,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5.解诗题意。
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居”是其隐居的房子,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这首诗写的景物就是秋天傍晚王维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初读古诗,准确有节奏。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有节奏。
2.检查,评点。
3.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明古诗大意。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检查,评点:逐字翻译法也是一种学古诗的好方法。那数一数,诗中你找出了几处景物?不过,这诗中的景和物,要称之为意象,就是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的景物。
3.自读古诗,能读出这些物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交流。
四、赏读古诗,解古诗意境。
1.苏轼称赞王维的诗作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里的摩诘指的就是王维,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捕捉意象,品味诗的意境。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初秋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丽。诗作开篇介绍了时间、地点,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寂静,清新,优美的环境。
一起读出这份美好!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给我们留下什么不同的意境呢?
“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自然风光优美。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人们生活幸福。一句写物,一句写人,给人安宁平和幸福的感觉。
一起读出这份幽静与温馨!
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有留。”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春天的美景已经不知不觉地凋零破败了,秋景却很美丽,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这句表达了王维要远离俗世归隐山林,不想回到官场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王维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一起读出这份恬淡与期许!
五、发挥想象,想意境练笔。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下面请同学们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想象,再现画面,用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2.交流,评点。
3.小结: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女子的笑声,渔舟穿过荷叶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这就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六、再次诵读,悟诗人心境。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不空,山中有人,有树,有水,诗人写“空山”指心境空明自在。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心境幽静明净。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生活场面,诗情画意,心境朴实美好。
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抒发愿望,心境流连于此。
5.王维追求的倒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总结:作者通过写空山中的清幽景色,表达出自己追求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以及希望留在山中,过隐居生活。动静结合,色彩绚丽,既有生机,又不失宁静,是一篇非常有画面感的山水田园诗。
七、布置作业,品王维诗词。
1.背诵古诗,自述诗意。
2.完成练笔,同桌点评。
3.读《竹里馆》,同法自学自品自悟。
板书:
山居秋暝
意象 情感 心境
(诗中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