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追寻化学教育的本源》阅读心得 2024-09-2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追寻化学教育的本源》读书有感

青阳高中 陈静

读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当你拿起书本,并不意味着开始学习了;当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时候,学习才真正地开始;当你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深度学习才拉开帷幕,这才达到孔子老人家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这让我对学问二字又产生了更深的见解。以前我上学时,老师对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言下之意就是一有问题就问。我现在也反感有的学生张嘴就问,甚至问的是概念的定义和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没有思考就产生的疑问,显然技术含量是不够的,对学习的帮助也不大。

我现在提倡的问题,是那种很难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就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精读教材也解决不了,要思考、要查阅资料、要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不流于浅表学习,进而进入深度学习。

而有质量的问题,才能推动有质量的学习,也就是高效学习和深度学习。

其次给我的收获是:化学起于玄学(炼丹点金),源于生活,终于哲学。

彭笑刚先生的《物理化学讲义》中关于对世界的认识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世界上的事物是彼此关联的,与周围完全无关的事物,无法判断它们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关联决定了世界的复杂性。科学认识论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个伟大的挑战,面对相互关联的世界,科学形成了剥洋葱拼拼图两种相辅相成的手法。

我个人认为,剥洋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是抽丝剥茧,去除外在因素,寻找核心要素和属性的认识。

至于拼拼图,和搭积木有点像,把要研究的对象放到特定的环境里,而不是抽象的孤立出来,剥洋葱是解构主义,是分析;而拼拼图是建构主义,是综合,是盲人摸象的集合体。

我们最初面临的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慢慢的我们积累起各种各样的经验,也就是知识,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已知的知识解决不了未知的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反思方法论的问题,在知识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知识的方法,化学学到最后,发现他竟然是是一门伪装成化学的哲学。

这本书提出并解释了188个问题,分为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有机化学五大专题。每一篇文章我都读得津津有味, 除了结构,因为我在大学里 把《物质结构》视若天书,老师上课时我基本上是在写杂文,等一学期《物质结构》上完,我写出了厚厚的三大本札记。

这本书给我的第三个收获就是封面的几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说过的话随风而散,留在纸上的方得永存。平时太懒,有灵光一现的时候也没有及时记下,总想等中高评上后再发力,时光不等人啊。另外,平时要多注意积累学生提出的书外问题,因为功夫在诗外嘛,假以时日,说不定我也可以弄出一本初中化学疑难热点研究的书呢。

  • 阅读(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