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理论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进入了高速发展不断变化的阶段。这时,班主任工作的落实,需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调整思路、优化方法。以正面教育理论为基础,优化中学班主任工作落实效果。通过本文分析可知,现阶段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正面管教理论的应用仍然存在认知全面性不足、不重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全面落实家校合作创新教育模式、未能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日常管理制度几方面实际问题。需要中学班主任在正面管教理论下,提升班主任对正面管教理论的认知力度,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服从管教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家校合作模式的应用,积极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结合现阶段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出台专项管理制度。力求充分应用正面管教理论,提升中学阶段班主任工作开展质量。
关键词:正面管教理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班级氛围;家校合作
引言:
正面管教理论,属于独立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一套具有系统性的理论。在正面管教理论中,强调引导学生注重学习体验,启发学生调动主观思维,回答实际问题。正面管教理论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教师管理工作要求的依从性,促进师生关系向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中学班主任应当深入学习正面管教理论,并且结合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合理应用正面管教理论,优化班主任工作落实效果。
一、正面管教理论实践应用价值
(一)提升认同感
正面管教理论是从学生的主观感受出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结合个人主观感受,对班级氛围、班级管理制度,以及教师在管理学生时所应用的方法进行感受。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尊重其主体地位能够结合其实际需求开展管理工作的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班级环境,以及班级中教师与学生相处方式的认同感[1]。从班级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当学生认同教师的管理方法,其对教师管理要求的依从性就会显著提升。另外,当学生对班级管理模式产生了认同感,其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协同老师完成好管理工作任务,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当学生能够扮演辅助班级管理工作的角色,也能够减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负担,利用参与管理工作学生的表率作用,促使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2]。
(二)提升参与感
正面管教理论,鼓励学生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找准个人在班级管理中的定位。相对于小学阶段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模式,进入中学阶段,教师更应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班级感受到个人的主人翁地位。另外,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落实时,遇到的实际困难,感受到个人提高依从性对优化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性。这对于激发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更好的完成教师交办的班级管理任务而言,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从学生主观感受上来讲,当其在班级管理中承担一定的责任,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班主任的信任。当师生之间的信任度提升,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为班主任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提供便利条件。
(三)提高实效性
班级管理工作,是需要持续开展并不断总结问题,不断完善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中学阶段的班主任来说,正面管教理论更强调,应用具有综合性和丰富性的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思路,改变传统的师生将处关系,达到管理效果。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必然能够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实效性,保证管理工作在落实时,能够分阶段取得预期成效。例如,班级管理中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可依照正面管教理论的基本要求。由教师指定学生轮流担任监督管理人员,在班级内部形成相互监督,自主学习,共同竞赛全面提升的整体氛围[3]。从而使班级管理的成效得到显著提升。当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能够达到最优的平衡状态。也有利于帮助教师巩固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为后续更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果提供支持。
二、正面管教理论在中学班主任工作开展中的应用挑战
(一)认知全面性不足
认知全面性不足主要是指,教师在应用正面管教理论时,对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应用方法缺乏全面认知,导致其在落实管理工作时,未能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能结合学生的主观需求,应用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大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仍然以奖励或惩罚作为凸显管理成效的主要办法,这种方式对于自主性不增强的中学生而言,不具备应用适宜性。若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惩罚措施不满,还有可能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使学生成为影响班级学习生活氛围的主要因素[4]。另外,部分班主任,还存在对个人班级管理工作任务缺乏全面清晰认知的情况。以注重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教。未能重视自身的育人职责。一旦学生出现偏差或不良行为,班主任也都以直接惩罚作为杜绝手段。并未严格按照正面管教理论,以积极的方式,以适合学生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
(二)不重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一种管理方式。除了上文所述的,班主任应用惩罚措施或管教约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外,班主任对学生地位的不尊重,还体现在部分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制度、形成班规、开展班级活动时,为节省时间,考虑到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往往会缩减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时间,或者直接自行决定活动形式。未能全面征求学生的意见,这种过度重视文化课学习,压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间的行为,容易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另外,若不经过学生同意,随意取消活动,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并不能获得预期的文化课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班级管理工作还包括,处理学生纠纷,或解决学生个人在思想认知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具体问题。但大部分班主任老师由于日常工作任务量大,即使学生主动向教师反馈个人问题寻求帮助,教师也大都结合具体问题,应用统一的方式方法进行处理。并未做到结合学生的主观意愿,充分聆听学生的主观需求,协助学生处理问题。这种固定的班级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而缺乏真诚的沟通态度,也会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导致其在班主任提出一些学习任务和活动任务要求时,出现缺乏主动性和依从性的现象。
(三)未能全面落实家校合作创新教育模式
家校合作是立德树人背景下教育工作,实现创新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中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充分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明确班级管理目标提供依据。但现阶段中学班主任工作落实时,由于班主任缺乏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期,也未能针对班级学生的家长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因此,家校合作主题活动的举办次数、举办效果都存在问题。以家校合作为契机,落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也无法有效达成。即使部分班主任举办了形式上的家校合作主题活动。但目前仍然存在,家长主观参与积极性不高,未能全面配合班主任开展相关工作的现象。这也是本文引入正面管教理论积极将家长纳入到学生管教工作范围中的主要原因。
(四)未能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日常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既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也要通过颁布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落实管理工作,更需要有明确的制度。帮助教师结合制度内容,在班级管理各环节工作出现问题时及时追责,激发学生全员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依照制度要求进行自检自查。但目前,中学班主任在制定、颁布班级管理制度时,通常会借鉴学校宏观上制定的班级管理守则,作为班级管理的单一制度。结合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管理制度的力度存在不足。例如,班级管理中学生出现矛盾与纠纷时的有效管理,未能出台专门的奖惩制度。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制度未能同步跟进。这都会影响到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落实开展。无法发挥出正面管教理论优化学生实践体验,激发学生自主依从性的作用。
三、正面管教理论应用于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班主任对正面管教理论的认知力度,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从班主任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升其思想认知,充实其理论基础,对于优化中学班主任工作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应当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了解其在班级环境中的学习生活状态。深入学习正面管教理论,理解正面管教理论。按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大对学生主观需求的关注度。同时,在班级管理中,避免以管理者和约束者的角色与学生相处。提升学生对班主任的亲近感,培养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亲和力。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师生相处时的氛围和状态,进一步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对于中学生来说,以更加轻松愉快的方式与班主任相处,也能够提升其对班级氛围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在班级环境中的集体荣誉感,为教师进一步落实好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服从管教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主动服从班级管理工作要求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被充分尊重,其才能够对教师的教育引导方式产生认同感,另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时,教师还应当从班级各项事务的宏观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参与班级中的各项事务,挖掘学生处理班级问题、参与班级管理的潜力。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分配参与班级管理事务的主要任务。或者由学生自行组织,以轮岗的方式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这种全员参与、协同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的模式,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与班级环境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师也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一部分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完成班级管理工作任务时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统一的班级环境中,共同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共同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
(三)注重家校合作模式的应用,积极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
家校合作对中学生来说,是引入家长这一主体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学生来说,家长的参与只要能够应用适当的方法,注重在前期与学生的沟通,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家长参与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达到优化家长与学生关系的目标。在家校合作模式推进应用时,为了营造轻松愉快,能够自由互动交流的氛围,教师可基于正面管教理论,组织主题性家校合作实践活动。并且积极借助信息化平台,提升个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力度。例如,在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家长这一主体进行参与, 选取学生家长中军人职业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通过面向学生宣传推广军旅故事,达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标。对于家长来说,借助主题性实践活动的契机,进入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观察和体验,也有利于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凸显出家长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使实践活动的组织效果获得进一步的优化。这也符合正面管教理论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内在要求。
(四)结合现阶段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出台专项管理制度
出台专项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是为了细化制度,发挥出制度在班级工作中的指导帮助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现阶段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当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落实时,注重与学生进行全方位沟通,了解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观感受。并且结合学生反馈的基本问题,寻求学生的主观意见。协同制定相应的针对性管理制度,通过全面有效的管理,提升中学阶段班主任班级工作落实质量,具体来说,可细化制定的制度内容包括《优秀学习标兵竞赛规则》《班级内部纠纷处理守则》《学习成绩评估动态管理制度》等。只有教师结合班级管理中的多样化问题,出台专项管理制度,才能提升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以更具人性化、更具灵活性的制度为基础,发挥正面管教理论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正面管教理论应用于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优化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显著成效。作为中学阶段的班主任,应当深刻学习正面管教理论的内涵,并且结合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应用这一理论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分别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管理制度落实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春宏.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2,(19):178-180.
[2]白明珍.探析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智力,2022,(10):160-162.
[3]周敦鸾.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班主任管理培育能力提升行动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1,(01):44-45.
[4]李怀珠,吴雪娜.借网络东风做新型舵手——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J].安徽教育科研,2020,(1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