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 “备课”要质量
——浅谈阅读《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的启发
《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这本书是徐杰老师带领着几十、上千的语文老师以“对话”的形式细致解读文本、用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备课实录集。徐杰老师就像是所有老师的备课组长,带领各位老师在一篇篇经典文本中流连忘返。他不仅是问题提出者,思维点拨者,活动组织者,还是观点启发者和总结者。他们的备课内容和形式之丰富,有单篇的《土地的誓言》,有绘本《田鼠阿佛》《团圆》,有整本书《水浒传》,有散文《紫藤萝瀑布》《散步》,有小说《植树的牧羊人》《刘姥姥进大观园》,有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等;从课型特征来看,有阅读课,有写作课,有名著导读课;备课方式也是千姿百态的:有侧重文本细读的,有侧重活动设计的,也有侧重主备人说课后,现场进行活动设计和优化的等,不一而足。
那么备课备什么?我想,绝不是简单地花上一两个小时写份教案,不是在各大平台上下载、拷贝现成的教学设计,更不是做教学参考书的忠实搬运工。
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具体是: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需要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看看我想的是否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就是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具体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不断关注自我经验、文献资料、课堂实施,并做好“经验与理念、设计与实操”的两次反思,这样扎实的“备课”,确实可以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而徐杰老师更是提倡我们要不计成本的备课。说明备课是我们教师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准备和钻研的事业。那么如何向“备课”要质量,要成效?在阅读了《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一书后,我总结出了受益最深的三点启发。
一、文本解读要全面、细致、深入
本文解读需要触摸到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深邃思想、精辟见解、人文情怀以及分析好学情,抓住学生的疑难之处等,具体而言就需要全面、细致、深入地解读文本。文本解读是否到位,也决定了后面的课堂活动设计是否精妙。
(一)全面·三个角度
一般而言,对一篇文本的解读可以从内容理解、主题表达、语言形式,也就是“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是怎样写的”三个角度入手。而对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相对容易一些,对语言形式的分析则需要教师对文本的语言密码进行解码,所以最考验语文教师本文解读的功力,需要我们潜入文本深处,去关注作者的选词、造句、标点选择、顺序安排的匠心之处。比如《土地的誓言》中意象选择很有亮点,具体分析下来,我们还发现不同意象会给人带来的不同空间、感官、动静、虚实的体验。在分析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意象铺陈的区别时,我们可以从意象在声音、色彩、季节、情感传递上隐含的不同特点,句式的长短,修辞的使用,标点变化来具体入手分析,使本文解读落到实处。再如《散步》中语言对称的特点非常突出,而对称之中还需要具体分析其中的并列关系、时间关系、对比关系、主次关系等,将对称句理解深分析透。 当然,文本解读还需要有全篇意识,关注文章的脉络层次,也可以从写作背景、文化、审美的角度加以分析。
总之,从内容理解、主题表达、语言形式这三个角度入手,就掌握了文本解读的底层逻辑,我们的文本解读总体就能做到全面了。
(二)细致·本文特质
文本特质是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文本的标志性属性。特级教师王君认为: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材内容中的特殊位置,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而平时在备课时,我们教师对教材中文本特质区分的模糊,就导致教师在文本解读上人云亦云,共性上探讨多,个性研究少。所以,对文本特质的把握决定着文本解读的质量,也就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在本书中,徐杰老师带领着江阴市初语优青班学员一起细致地解读了《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的文本特质。他们特别关注到了此游记与一般游记的鲜明区别,比如对景物外在形的描写不多,更注重表现景物的内在神韵和作者主观艰难、痛苦的感受;语言形式上否定词的运用贯穿全文,动词极其有力度,状语单独放在整个句子的后面,形成独特的表达效果等。再比如《纪念白求恩》作为议论性文章,要特别关注议论文性文本中记叙性文字的穿插使用,和白求恩自身的对比,他人和白求恩的对比、作者和白求恩的对比等。
这样,抽丝剥茧地对文本特质进行细致解读,探究该文本区别于其它文本,在教材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思考它在整个语文课程中的“独特”的价值定位,从而在宏观上确定使用该文本的有效策略。经过如此细致解读,多彩多姿而又扎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可能有效生成了。
(三)深入·教学价值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一篇篇文本就是例文,就是范例,我们在备课时,可以从一篇文本的语文基础知识,言语范例,言语技能,语文文化和语文生活五个方面进行文本教学价值的解读。我特别欣赏徐杰老师对《散步》中有关“亲情”的解读。他说母亲信服地去拿外套是亲情中的“理解”;儿子的可爱是表现亲情中的“童趣”;母亲在分歧中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是亲情中“信任”;妻子在外面总是听“我”的,是亲情中的“体贴”;“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亲情中的“谦让”,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瓜变了主意,是亲情中的“疼爱”,“我”和妻子的表现,则表现了亲情中的“默契”……如此,“亲情”的丰富内涵就解读透了,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就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亲情”。这就是《散步》一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价值。
要把每一个文本作为一个言语范例,从中解读语言文字的运用,确定其教学价值,帮助学生积累言语材料,形成语感,浸润语言文化,积淀文化素养,从而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地把握语文课的性质,而不只是孤立地备或讲一篇课文,去肢解一篇文本。
二、教学内容要科学、精准、聚焦
有了全面、细致、深入的文本解读,下一步就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了。从教师的文本解读到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教师绝不能把自己全盘的“自我解读”复制粘贴给学生,因为“师情”和“学情”完全是两码事。应该“教什么”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性、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学情决定的,而不是由老师独断专行的。博大精深、厚重丰富的语文知识多如鸿毛,而且每一课都是经典之作,我们是不是需要“各个击破”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那么怎样确定教学内容呢?我想大的方向是内容选择要科学、精准、聚焦。需要针对上一步我们的备课所得,再进行精加工,确定哪些内容是学生一望便知,不需要教的。哪些内容是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在这篇文本中需要进一步加深、延展的。哪些问题在现目前,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哪些知识和能力,是这个单元必须着重教授和培养的等。经过这样的自我追问和复盘。我们就可以精当取舍,精准确定每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着力点,应突破的学生难点,有效地把握考点。比如,徐杰老师带领着全国各地自主报名参与备课的三百多名教师在做《壶口瀑布》教学内容选择时,只着力于教游记特征,包括游踪、视角变化、景物特征、情感起伏等。说明文《时间的脚印》则注重带领学生详细梳理文章的结构,并在梳理的过程中,根据单元导读的要求,具体分析科学小品文“推理的基本方法”等。 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编者意图,以“语言文字”为主线,科学、精准、聚焦地选择教学内容,做到适时、有趣、美好,应该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教好每一篇文本的共同追求。
三、活动设计要恰切、新颖、高效
2022版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讲解课文内容,而是以文本为依托,设计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长知识、增才干,获得精神的成长。本书收录的这18节课,几乎每一篇都是徐杰老师组织老师们在研读文本、选择教学内容之后,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徐杰老师特别看重课堂活动的设计。他说:“课堂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备课的重中之重,设计怎样的课堂活动,就拥有怎样的课堂品质。如果语文课堂教学只是师生之间的碎问碎答,那么语文课就变成了做阅读理解题了。而我们高效有味的语文教学,应该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有层次、有逻辑、有来回、有品质的“学习活动”。恰切、新颖、高效的课堂活动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支撑点,是师生共创共读共生的过程。老师们可以组织改写、对比、创编、图文互证等活动来组织课堂。这样的活动比一问一答更有张力和思维含量。
课堂活动其实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给予的一种方法、一个支架、一个路径,推动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研读品析。这样就避免了问答式课堂中老师只是和个别学生“对话”的情况,而是充分调动全体同学参与、思考、辨析、印证、创写等。比如《纪念白求恩》一本,如果只是单纯地问学生:你怎么理解题目中的“纪念”一词,这就是典型的问答式课堂。而如果要设计成课堂活动,就可以在板书题目后,在“纪念”下面划横线,请孩子们用一个词来替换“纪念”,理解“纪念”一词中的丰富情感内涵。也可以出示三个词:“怀念”“颂扬”“学习”,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领悟本文的写作目的。这样,学生就在活动中,去感受和学习了中国语言文字。需要注意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依“文体”而行,这也是徐老师带给我的很大启示。写景的文章可以着意“描绘画面”,情感浓烈的散文可以着眼“补写心理”,意蕴深刻的小说可以“情节续写”,语言风格鲜明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仿写……。同时活动设计也要依“文本特质”而设,我们万万不可因为得徐老师“秘诀”而简单粗暴地“张冠”“李戴”,教议论文却设计续写活动,教说明文设计补白,教童话设计写演讲稿,都是不妥当的。当然,活动设计还需要讲究内容的逻辑性,有梯度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活动把学生带进具体的文本情境,进行各种语言辨析、思维发展的训练。总之,备课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良心活儿,要用心,要舍得花力气,既要备好教师“教的活动”,也要备好学生“学的活动”,最终才能呈现出灵动的、宏阔的、立体的、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但是具体要怎么通过备课来实现高效课堂,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还是需要老师们具体走入书中,跟着徐杰老师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试一试,写一写,收获属于自己的备课的无限快乐。
书评:这是徐杰老师公众号上的一篇读后感。作者是成都某外国语学校的杨老师,文章围绕自己读《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谈启发。备课是我们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课备得怎样,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回顾自己在教学中的备课现状:偶有“教参搬运工”时,偶有“偷工减料”时,偶有“面面俱到”时……可以说很多时候的备课都有那么点顾此失彼的味道,有幸读到这篇文章,在备课上有了一点启迪,虽然面对的授课对象不一样,但是文本的解读方法大同小异,值得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