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求理解的设计》—“围绕开放问题架构工作的重要性”
周庄实验小学----吴少东
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孩子明白理解的产生、检验与巩固是通过研究、批判和验证而来的。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去深入体验,逐步建构自我知识与技能结构的过程,并能在主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提升认识与熟练,而并不是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活动虚无缥缈的“真理”。让孩子去探究的动力来源与“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来自于教育者引导他们意识到的问题,或者是要弄清楚大概念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专题性问题,都是我们设计中应该重点准备的。
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黙而说:一个精通提问技巧的人,是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问题不被主流观点压制的人……正是观点压制了问题。
产生问题的最大敌人----主流观点、从众心理、奴性心理。这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更为突出。一贯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乖孩子”,听话,懂事理!老师的话,长辈的言,古人的训诫,名人的箴言都是不容质疑的。长期的熏陶下来,我们中国人就不再会有更多的“问题”。四顾环望,可悲的发现连自己的孩子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用“问题来架构”!当答案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了,教学“掩盖”了当前所学内容中自然出现的重大问题从而减少了学生的参与,降低了理解程度。不停地灌输当前易得的认可的内容,最终扼杀的是深刻细致的研究。
我们常说目光放远一些,理解只可能来源于质疑和探究,不能专注于答案。我们在做的实验教学研究,恐怕正好应了这个景!前不久我们在做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一课时,也曾经有过激烈的新旧思想碰撞。传统的思想:首先是告知有这样一个结论:坡角45度时滚得最远,然后验证是否正确,最后看看生活应用。这种模式我们尝试了几回,发现的问题是:学生在验证时动手非常快乐,但是仅仅是快乐的动手,并没有思考深入,只是体验了短暂地脱离老师掌控的“自由”快乐,至于结果可想而知:欢乐而无作为。
于是我们思索:为何是这样?难道实验教学本真就是如此的模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感受自己智力的增长,体会创造的愉快,才会有持久与高昂的学习热情。”我们非常欣喜的发现:在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欲望彻底被点燃,真切改变了部分学生游离数学课堂的顽疾。随着实验教学的不断展开,我们也渐渐发现有些实验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做的仅仅是按照教师规定好的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渴望的仅仅就是参与一下,摸一摸器材,甚至是玩一玩器材。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快乐:因为不用动脑经了,只要做;因为不容易被监管了,可以玩。这种现状绝对不是个例,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深入推广与展开。SO,“实验”不能简单沦为“操作”,“实验”是一个完善的研究问题的系列化程序,也是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而“操作”应该是“实验”中的动手环节之一,是最容易达成的浅层次目标。那么,怎样让实验教学走向深处,赋予“实验”更多的内涵,除动手操作外,还有什么是值得去重视的?或者说通过实验教学我们应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呢?“问题的架构”个人梳理了一些问题: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要实验?该如何实验?实验有哪些方式、手段?实验一般有哪些程序要实施?实验数据如何采集?实验结论如何完善与应用……每一个目标都同时指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数学思考!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当然更有利于感悟数学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动手,不能被动动手,动手前后有没有缜密的思考?没有思考的操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不能稀里糊涂把时间浪费在看似热闹的动手操作中。使用“问题”架构整个实验教学,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板块内容:一、实验需求的感悟-----思考实验前因—为何做?
本课导入,由油桶的装卸和圆木的山坡滑落带来斜坡滚动效果的现实思考:“一样的木头,一样长的坡,从上面滚下来,会滚得一样远吗?哪个远些?”
【在此问题情境下,孩子们必然会产生影响滚动距离的各种因素的思考,而这个思考结果显然并不能通过他已有知识储备或生活经验来准确推理,那该怎么办?----实验操作是唯一出路!】
2、实验方向的确立---思考实验思路—走向何方?
【感知多因素】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做两组等坡长的实验,并且这两组实验的斜坡,坡高和坡角各不相同。设疑:一样的木头,一样长的坡,从上面滚下来,会滚得一样远吗?接下来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的结果,发现它们的滚动距离不同。
顺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组实验,找出不同点,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影响滚动距离的多因素(坡高、坡角)。
【解析实验因素】实验至此,学生对影响小球滚得远近已然有了模糊感受,但多因素的混合刺激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迷茫,到底是坡高影响了滚动的距离还是坡角?或是两者的双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因素分析研究的方法来分步研究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筛选实验因素】
实际在这个实验中,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圆柱体物体自身的重量,斜面的摩擦力等等。在众多因素中,有些因素是客观性比较强的,不太容易改变或调整的;有些因素是显而易见的,无需做实验来验证的。考虑到实验的时间和价值,我们一般可以从多因素中提取富有代表性的少数几个主因素来进行研究:坡高和坡角。
【通过前导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影响滚动距离的诸多因素,同时理性分析放弃显而易见的因素,最后成功的确立实验的主要方向应是坡高和坡角】
3、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考实验程序。---怎么做?
………………
每一个板块都用问题来架构,虽然此时看起来并不是很“开放”,但是重新设计后,明显学生的学习变主动了,变深入了,体验也加强了。用问题架构设计应该是我们教学中重点体会与加强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