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应用是评估理解的最佳手段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七、八章有感
新桥中心小学 惠 希
暑假一月匆匆而过,初读包特推荐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开始似云里雾里,无法参透其精髓,最近几天又回看了第七第八章,对于书中的一些观点才有了一些浅显的看法。
第七章的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段文字吸引了我:我们通过灵活的表现形式来确认理解……当人们能够灵活地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就显现出来了。相反,当学习者通过死记硬背进行学习,不能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时,则表示缺乏理解……理解意味着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包括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由此可见,能否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应该就是评估对知识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手段了。
我们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测试来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准确性,而不是关注展示学生迁移能力的证据,而学生的迁移能力才是真正理解的表现。因此我们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应该做一个有效地评估者,不是在教学结束时一考了之,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方法和形式收集大量证据,以下就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探究反思,逐渐理解知识
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是理解吗?测试中的正确率能代表理解吗?不能。理解是随着探究和反思的进行逐渐形成的,对理解的评估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证据集。很明显,作为评估者,我们要收集理解的证据。
比如在《圆柱体的体积》教学后有这样一个判断题:如果两个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这个题目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纯属瞎蒙,不管学生说对还是说错,我们都无法评估学生是否理解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找到学生理解的证据呢?可以让学生交流以下几个问题:圆柱体的侧面积相当于什么图形,和什么有关?圆柱体的体积可以转化成什么,又和什么有关?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侧面积与体积这两个知识产生的过程。
也可以举出例子:侧面积=长方形面积=πdh
一号圆柱体d=4,h=2,二号圆柱体d=2,h=4,则侧面积都为8π,
一号圆柱体体积为8π,二号圆柱体体积为4π。
学生在进一步的探究和不断的反思中得出结论。
二、实践应用,持久理解知识
学生在一些练习、测试中可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最终表现也是有帮助的,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篮球运动员要忍受没完没了的罚球投篮训练,吹笛手要忍受单调的音阶弹奏一样——这两者都怀着达到真实成就的梦想——我们的学生也需要体会到为了获得更好的表现,努力训练和测试是值得的。
然而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是激发和评估理解的恰当手段,篮球训练中的单手上篮是练习:运动员分成两队,一队负责传球,一队负责投篮,他们交替着自由投篮,然而在比赛中使用该技能时,还需要投篮者突破对手的防御。数学的教学必须像准备投篮比赛一样,仅是没有障碍的投篮训练和灌输投篮方法是不够的,真正的问题解决需要判断何时使用何种方法。是的,实践应用时才能真正体现理解的程度。
以《比例尺》一课为例:我们要评估学生对于这一课的知识是否理解,可以设计让学生当个“小小测量家”,到校园里进行实际勘察测量,然后整理数据,最后绘制出校园的平面图。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这样一些数学知识:东南西北等方向感,比例尺的意义,如何运用比例尺来画校园平面图。在这样一个表现性任务下,我们能收集到关于学生理解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