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呼唤“数学理解”
——听《为理解而设计》讲座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 王红新
7月19日上午,我们数学乡村骨干培育站的老师,聆听了我们的导师包静娟特级教师《为理解而设计》的讲座,获益匪浅。先前导师推荐我们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书中很多理论先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但总有读不透的感觉。包特今天的讲座结合三年级省测实例,深入浅出地给我们阐述了该书的精华,让人豁然开朗。
包老师的讲座介绍了当前小学数学学业质量标准,站在较高的角度上剖析了当前教师在教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还结合大量的实例,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教师教学中对“数学理解”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和改进方法。 包老师的讲座从“数学理解,从何而来?”“数学理解,有何特征?”“数学理解,如何进行?”几方面展开,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华丽的语言,用数据说话,以实例服人。让我们对“数学理解” 的来龙去脉、特征等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为我们以后实际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正如包老师所说,一切教学理论的探索都指向“理解”。学生的错误都是由没有真正理解造成的。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应用知识才是真正理解的根本。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包老师的教学设计五大攻略让我印象深刻,让我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呼唤“数学理解”。
一、促进数学理解需要聚焦知识本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本质,理清它的来龙去脉,研究其背后的数学思想,追根溯源,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成为动态的过程。数学教学抓不住知识的核心本质,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前后一致、贯穿始终的数学思想主线,在学生没有基本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就进行大量解题操练,导致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教学活动不得要领,在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上耗费学生宝贵时间,数学课堂中效益、质量“双低下”。因此,教师要聚焦知识的本质,对核心概念进行正确的解析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
二、促进数学理解需要激活学生内需
学生有了对知识的认知需求,才会有自主构建的欲望。由教师带着走的数学学习,学生缺乏责任感、厌学,似乎学习不是自己的任务,是为教师、为家长而学。这种现象提醒教师,要顺应学生天性,了解、尊重、激励和满足学生探索数学的心理需求,再造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系统。数学教学的推进,教师要抓住学生认知的困惑,制造认知冲突。适度的认知冲突会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使学生产生一种乐于学习、主动探究、渴求获取问题解决办法的心理倾向,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的心理经历平衡--失衡--平衡的不断往复的过程,引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三、促进数学理解需要创造知识联结
数学知识之间总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创造知识联结,就要挖掘知识之间、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内涵或外延,从纵向或横向等多侧面、多角度去把握知识体系、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在引导学生学习中,为了使学生联结中,必须充分估计知识方面的缺陷和学的思维心理障碍,揭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从反面和侧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使他们在跌到处爬起来,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联结。一节课的教学一般都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教学重点是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重点一经确定,分析教材就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挖掘使学生对其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如果,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只放在重点知识的学习上,即使通过大量的直观教学学生的认知也上升不到理性思考,更不可能有知识间的链接与化归,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引导学生乐于构建知识间的联结,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深入,知识间的关联性就会更加清楚,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备。
四、促进数学理解需要构造学习序列
目前,不少教师有这样的想法: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何必费太多的时间分层建构,还不如多练习几道题目。这样想法是很狭隘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点为线索,以包含知识点的实例或实验等为载体,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本质属性的过程。每堂课的知识点都是数学知识体系中,明确的、结构性的知识,是课堂教学主线上的关键点,它是知识向纵深拓展、横向延伸的出发点。教师要有长远意识,用系统、整体、发展的眼光帮助学生分层建构学习的序列。。这个序列包括:知识序、认知序和教学序。构造序列的方法有:核心聚集、分层嵌套、追根溯源、比较对照等。分层建构时以基本知识点为依托,突出重点,富有逻辑性,螺旋上升,学生记忆深刻,不容易遗忘。分层建构的教学实行小步子原则,设置障碍,让学生不断面临问题,解决问题,磕磕碰碰中锻炼思维,激发探究的欲望,完善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分层建构的课堂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因素,真正以生为本,从学习材料的选择,过程的参与,碰撞中发现的结果,始终是围绕着学生,因此,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更快乐、更主动,收获属于自己的数学理解。
五、促进数学理解需要进行反思提升
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大师荷兰的弗赖登塔尔教授曾精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所以,数学反思对数学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但一直以来,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反思,学生也缺乏反思意识,学生普遍不会反思,这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理解。为此,数学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理解性学习主要是学习者通过对可接近的但却具有挑战性的理解性实作的反思性参与发生的。反思需要时间,故教师需要留出时间,比如在课堂上给出少量时间让学生专门进行反思,并给时间让学生交流反思所得,体验快乐。课后,布置少一些题目,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让学生实现对数学理解的螺旋上升。
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理解,取决于个人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是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我们的数学教学呼唤“数学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让我们一起为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