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讨
理解“理解” 2018-01-15
网站类目:在线研讨

理解“理解”

江阴市西石桥实验小学 夏佩臣

    艰难的啃完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的第二章内容,本章中的提及了各种著作十余本,我一本也未拜读过!十余位教育家和教师的精辟言论鲜有所闻!首先感慨自己读书太少了!读书过程哪叫一个酸涩,对于这一章的内容也是看懂一些皮毛。

    层次一:理解和知道的标准、区分

    简单的说理解的目标是利用已有的内容生成或揭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利用我们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去发掘事实和方法背后的含义并谨慎的加以运用。理解面临着对思维的挑战;理解是通过有效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明智、恰当的整理事实和技巧的能力;理解意味着以正确的方式完成任务。相比之下,我们的教学更希望学生知道一些知识和技能,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层次二:理解的可迁移性

    理解是超越信息本身。通过理解一些关键的想法和策略来学习,我们就可以创造新的知识并达到跟深入的理解。以我们教学中一例来理解其迁移性:在教学方程解决世界问题中一类问题“苹果和梨一共50千克,苹果是梨的4倍,求梨和苹果各多少千克?”最基础的一类学生能顺利的用固定方法解决之,但这充其量只是停留在了知道了的层面;二类学生能举例类似的问题都可以用统一方法解答,这类学生理解的方法与题型之间的联系,找到了题型的关键点;三类学生就厉害一些,不但能想到同类倍数问题可以同种方式解答,对于一些不是倍数问题,如“甲车每小时30千米,乙车每小时40千米,两车一共行420千米需要几小时”类似的问题也能用这种方程解答,此类学生初步有了理解的迁移。所谓理解的迁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迁移的关键在那个“三”

    层次三:理解的证据以及误解

    理解的证据需要我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试,至少也要像层次二的案例中提及的三类学生一样,有一些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证据,这些评价没有具体的标准化,需要老师根据知识的内容自身进行量化。

    我们的教学中会有很多学生对知识误解。学生出现错误有不知道不理解造成的,也有很多是因为对知识的误解造成的。比如刚开始的学分数的学生,都知道分数,对分数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他就是不能把分数当成是和整数一样的一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