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融合应用——观范寻梅老师《可能性》有感(桐岐中心小学 殷心芳) 2018-01-15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 执教时间:2017-09-26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任务驱动,融合应用

——观范寻梅老师《可能性》有感

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  殷心芳

926日上午,培育站全体学员来到无锡市锡山区荡口实验小学,有幸聆听了荡口实验小学范寻梅老师所执教的《可能性》。这节课范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摸球游戏”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通过比较感知频率和概率的不同,体悟可能性的大小,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本节课总体感觉层次清楚,课堂游戏丰富多彩,师生互动效果好,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学的轻松,玩的开心。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个活动环节:通过观察三个口袋(红红、红黄、黄黄)让学生经历“可能性”,引出“一定、不可能、可能”,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谁先抽”还是“谁会赢”,都让学生明确规则决定输赢。

第二个活动环节(看谁摸到的红球多):男女生比赛,每位同学轮流从盒子中摸球,记录所摸得球的颜色,并将球放回盒中。做10次这样的活动,将最终结果填在表中。在教师多次追问:下一次一定是红球吗?在任务驱动的引领下,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充分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第三个环节:变式推进,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当教师提问:摸到红球的次数是多少?摸到黄球的次数是多少?通过这个活动顺利地导入了对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研究。通过学生回答,很自然地引出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

第四个环节:“摸球”变式、摸牌和转盘练习设计合理,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在师生的一问一思、一问一答中充分感知概率的大小。

最后,包特还指出了教师在上课时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契机:(1)在摸球游戏时,当学生无法用结果决出游戏的胜利者,教师应抓住契机追问学生:这样摸下去,能确定谁赢吗?(2)在另一摸球游戏中,男生队(红球 红球 黄球)和女生队(红球 黄球)pk,在学生经历摸球游戏后,出现男生摸到红球24次,摸到黄球16次,女生队也是摸到红球24次,摸到黄球16次。教师可追问:明明球的数量是不同的,为什么数据一模一样。抓住这两次契机,通过追问,让学生再次感知概率和频率的不确定性。

整堂课用游戏贯穿始终,教学中范老师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了让学生摸球、摸牌、转盘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的体验。范老师提供简易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