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娅琼+让科学教学更有诗意——读《美育:怎么看?怎么办?——美育经典选读》有感 2023-10-07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让科学教学更有诗意

——读《美育:怎么看?怎么办?——美育经典选读》有感

江阴市长泾实验小学 袁娅琼


最近,我读了《美育:怎么看?怎么办?——美育经典选读》这本书。本书由杨斌先生选编,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40多篇古今中外的与美育相关的经典文章。虽然是美育,但其中有不少是和科学紧密联系的。比如,英国教育家赫.斯宾塞的《科学本身就富有诗意》这篇文章,读来颇觉有趣,细想也颇有意味。

科学,诗意,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文章的作者认为,科学知识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每一个艺术门类,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都要有特定的科学知识做支撑。他指出,科学本身就有诗意,一个从未做过科学探讨的人对于他四周的诗意大部分是茫然无知的。

说得真好!科学本身就有诗意,那我们的科学教学是不是也可以有诗意一些?

我当过语文老师,也当过科学老师。我爱读诗,也爱科学。年岁渐长,我愈发感觉它们正在我的思想中,在我的文字中,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慢慢地进行着渗透与交融。

前几年,尝试为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创作单元小诗。单元的主题有很多,水、空气、岩石、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声、光、电、热、 磁、月亮、地球、太阳……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万物蕴含着规律,蕴含着诗意,也蕴含着美。如何为这些不同的事物创作孩子喜欢的小诗?如何通过这些小诗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如何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又兼顾小诗的文学性?问题“组团”而来。通过分析,构思,琢磨,我创作了四十多首小诗。这些小诗有共同的特点——引出单元学习的主题或内容。它们也各具特点,所表达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呈现科学现象,有的表现科学规律,有的隐含科学方法,有的激励科学精神……我们可以来看看其中一首:

我向风儿问好:

你好!

你从哪里来?

风儿呼呼刮过:

你猜!你猜!

我向雨儿问好:

你好!

你下得有多大?

雨儿滴滴答答:

你猜!你猜!

……

可我猜不出

该怎么办?

这是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观测天气》单元创作的小诗。学生在天气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进阶性,他们在低年级先认识具体的天气现象,比如“晴天”“刮风”“下雨”等,再了解这些现象的规律,进而弄明白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观测天气》这个单元正处于儿童天气概念发展的中间环节,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验,所以教学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概念,通过观测天气去把握一些重要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这首小诗前半部分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角度出发,通过向风儿、雨儿“问好”的方式,采用并列的两个段落“风向”、“雨量”两个要素隐含其中。又通过“你猜!你猜!”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风吹来的方向和雨量的大小光靠猜测是无法准确表达的,从而引出即将要学习的量化观测的方法,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我也经常尝试让学生创作科学小诗。我们可以来看看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身边的材料》这一单元后写的小诗:

奶奶用面粉

给我做了馒头

那面粉是哪来的

设计师用丝绸

给模特做了时装

那丝绸是哪来的

工人用石头

给公园砌了假山

那石头是哪来的

……

学生的思维活跃,举一反三,创作的小诗列举了面粉、丝绸、石头等材料,涉及到吃、穿、用、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小诗还缺少一些美的意境,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材料的广泛性,又在无形中开发出潜能,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学中有诗意,诗意中有科学。我们的科学教学在探求科学“真”的同时,还可以追求诗意的“美”。引导学生去捕捉、发现、体验、领悟、创造科学之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操,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让科学因美育的渗透而显得更有诗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