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未来·智慧
——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后感
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 胡婷
花了好些个午后,我终于啃下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戴维·铂金斯的这本《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时有共鸣恍悟,时有莞尔叹服,也时有“月迷津渡”……
仅仅是一本书的功夫,铂金斯的形象便在我眼前丰富起来:深刻的教育心理学家、风趣幽默的导师、睿智的哲学家、擅长演说的故事家……我无数次地折服于作者的智慧。而在这之间,关于未知、未来和智慧,我陷入了思考……
一、为未知而教——我们应当努力成为怎样的老师?
铂金斯的这本书,谈的是教学的目的,却又不仅于此。它的丰富在于,常常使人读出对教师的启示来:今天,我们应当努力成为怎样的教师。
俯下身子,做回“学生”
显然,教师要做回“学生”。贯穿全书的是作者学生本位的思考,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审慎比较、探究了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能为学生的生活做好准备。“让我们接纳学生的‘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个’的问题吧”。“在对教育进行构想时,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尝试设想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哪些对学生的生活有价值。”……凡此种种,都提醒我们教育的起点永远是学生,要从成人的高台上俯下身来,也做一个学生,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
教育者更是“思想者”
教师自然要做“思想者”。铂金斯说“本书的使命是探索更好的方式去思考‘什么知识值得学习’这个问题而不是提供一个教条式的答案”这本身就旨在引导我们更重视思考。一个爱思考、会思考的老师才可能带领孩子避开低效的机械重复和乏味的无趣学习。“为未知而教,以‘未来智慧’的视角看待教育”“把你的理解和思考用起来”“不是‘过度联想’而是‘未曾联想’”……这是一次又一次对思考的呼唤。思考应当是教师的灵魂,唯有不断地思考,做一个思想者,教育教学才有真正的生机。
巧言善喻,深入浅出
“善喻”的老师,一定是受学生青睐的。在铂金斯的书里,我一再感受到他的善喻。在谈及困惑与好奇心之间的关系时,他引用了“小熊翻过山岭”的浅白儿歌来告诉我们光有困惑而不借助好奇去探究,就会变成像小熊翻过山岭一样的乏味,因为只剩下麻木地跋涉,而没有思考的发现。“第三类接触”“教育中的‘兔子洞’”“狭小房间里的一头大象”等等,铂金斯用一个个妙喻降解了艰涩的议题,让读者能够畅快进入阅读,消化吸收领悟。反观我国先秦诸子,哪一个不是善喻的智者之师呢?善于譬喻、善于浅出,这应当是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
业余的哲学家
铂金斯在书中大力倡导为未知而教,期待的是培养孩子们成为“业余的专家”,只有“业余的专家”才能让孩子们将来投入生活有更充分的准备,我却于字里行间看到了他哲学家式的豁然。作为教师,面对来自学生和家长的种种琐碎、一地鸡毛,素质教育和学业成绩的行行重行行,最佳的应对大约就像铂金斯启发我们的:做一个教育界的“业余的哲学家”。
他指出“什么知识值得学习”是“一个没有完美答案的问题”;他把学科教学内容选择时企图包揽所有的内容称为“妄念”;他提醒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出现在我们毫无头绪的地方,反而出现在我们过于自信、认为已经掌握了正确答案的节点上”;在谈到学习者应当投入真正的学习时,他鼓励我们“不在滑雪场上迈出第一步,就永远学不会滑雪;不爬上峭壁,就永远学不会攀岩”;面对种种缪解,真知难寻时,他的表述又是那样意味深长: “‘放弃’从来都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相反我们应当开始!”……
允许遗憾,不苛求;保持谦逊,不迷失;迎难开始,不放弃……做一个教育界的业余的哲学家,试着拨开云雾,豁达坦荡些,那么我们教师一定能收获月朗风清的幸福。
二、为未来而学——我们期待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铂金斯反复强调在教育领域我们既要关注已知也要关注未知,要以“未来智慧”的视角看待教育,以此来挑选设计能够为学生生活做好准备的课程。“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的背后是教育的期待:我们期待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来适应变化的社会和他将来的生活。
“业余的专家”以及“像X一样思考”
书中多次明确“基础教育应当塑造业余的专家,而非强求专业知识。”“业余的专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能成为业余的专家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业余的专家具有怎样的品质呢?显然,他不是对某一个知识某一个领域钻研地极为深刻,却对广泛的领域和知识有涉猎并对基础的知识能够自信、正确、灵活地理解和运用。生活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涉及多种学科多样知识,需要的正是一个对什么都有些熟知并能应对的人。譬如,生活所需的简单的电学知识、安全知识、卫生与急救知识等等。我们不需要个个成为物理家、医学家、数学家但对与之相关的生活常识和必备生活技能却需要灵活熟练地掌握,这就是业余的专家。
伴随着业余的专家而来的,是培养我们的孩子能够“像X一样思考”。作者在文中列举X可以使科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或者类似的专业人员。“像X一样思考”与“业余的专家”一脉相承,都是希望我们教师引导孩子学习时能注重广泛地涉猎、积累多领域的知识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厚积薄发。当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灵活地综合应用储备的智能去应对,有良好的生存能力、生活品质。但正如铂金斯所言“我们最好能成为业余的专家,但很多人往往连这个都做不到”。“业余的专家”,我们任重道远。
“潘多拉之心”
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好奇心是一种灾难,但铂金斯呼吁我们重新审视潘多拉之心:“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已经打开的盒子’里面的内容,更应当培养学生对‘尚未打开的盒子’和‘即将打开的盒子’里面内容的好奇心”这多么振聋发聩、别出心裁啊。
法布尔对昆虫的持续好奇使他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昆虫学家;居里夫人成就卓著,她却说“很多人都说我很伟大很有毅力什么的,其实我就是特别好奇,好奇得上瘾”;瓦特对司空见惯的壶水沸腾好奇,而有了推动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的发明;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我常想如果没有她第一次感受到水的文字和水的实物对应起来的强烈惊奇,由此而将好奇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她不会在身体重疾的情况下那样的对生活充满爱与热忱……好奇心是人类前进和美好生活的永恒动力。
然而,正如如作者所言“不要认为好奇心与困惑感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学校的学生都有失去这种敏感性的危险”。所以,我们期待培养的为未来而准备着的学生,是一个有着“潘多拉之心”的学生,常常发现困惑,总是保持好奇,对生活充满无尽的热情和热爱。
真正的学习者
铂金斯提出了“真正的学习”的概念,并从五个层次定义了真正的学习,他说“学习即理解,理解即思考”“学习即运用,把你的理解和思考用起来”“学习即注意,不是‘过度联想’而是‘未曾联想’”“学习即感兴趣。全局性理解源于发自内心的渴求”“学习即融会贯通,你能用欧姆定律解决供暖管道问题吗?”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最终能成为这样一个真正的学习者不是很振奋人心吗?他真正得投入了学习,理解并思考,尝试运用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喜的是有持续稳定的求知热望,实用、理想且美好。
千斤顶和《尤利西斯》
这个小标题来自于本书第五章题目的缩减,原为《把千斤顶放进工具箱时,请把<尤利西斯>也放进去》,我几乎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题目。千斤顶的实用功能指向毋庸置疑,而《尤利西斯》则指代了那些看似无用的文学、艺术领域的产物。将两者同时放入工具箱的隐喻也就很显豁:值得学习的知识不仅仅是实用性的知识还有那些无用之用的文学、艺术。
跳开本书探讨的什么知识值得学习的范畴,千斤顶和《尤利西斯》更是对我们人类生活所需的物质与精神的双向需求的暗喻。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呢?更是如此。我们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不是引导学生在冰冷的知识丛林探索前行,而是要教出活泼泼的人,教出有温度的人,教出有情趣的人。由此,他的将来不仅能用知识武装自己应对变化的社会,也能用文艺的美滋养心灵,拥有面对坎坷不平的勇气与韧劲、面对贫乏生活的爱与热情……
三、从知识到智慧——选择有生活价值的学习,成为为未来生活准备着的人
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知识值得学习”?“什么知识值得在哪学习”?的一连串追问,到“具有生活价值的知识最有价值”“为生活做准备的知识最值得学习”“传统的学校并不总是最佳场所”的一系列解答,教育领域的未知和未来所指代的内容似乎渐渐清晰,却总也不能穷尽,如此,正是未知和未来的魅力。
铂金斯在本书一开始就提及“学习者即将面对的世界是灵活多变的,兼具已知和未知”,在书的最后他也提出了应对“教授知识,通达智慧”。智慧的高高在上和虚缈又让作者审慎地提示“也许教育的合理追求(即便是大学之前的教育的合理追求)并不是获得智慧,而是获得那些能够通达智慧的知识”。学习者从知识的学习到智慧的收获,这时才拥有了应对未来生活的能力。这里的智慧不仅仅是熟练掌握知识的智慧更是应对多舛生活能随时调整心态,是生活的智慧。在铂金斯的理念里,知识学习的背后始终锁定着对学生实际生活应变智慧的重视。生活的智慧是解开未知、未来的不可知的钥匙,是人生幸福生活的助力。所以,要尽量地选择教授那些能通达智慧的知识,努力为孩子们添上翱翔未来的有力双翼,而不再陷入知识性的知识的无限揪斗的泥潭。把眼光从知识近处打开,向智慧的远处摸索,我们教师需要不懈的地上下求索!
未知、未来,这两个词里有无限的神秘莫测和极富挑战,然而不管它们有多不可知,倘若我们的教育能帮助学生从知识通达智慧,用智慧去迎接未知和未来,那么,一定未来可期、未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