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意”中描摹幸福教育的样子
——《诗意的光亮》读后感
江阴中专高新区校区 陆叶
怎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幸福教育?杨九俊先生在《诗意的光亮》一书中指出:具有超越功利的诗意光辉,具有追求灯塔的纯粹精神,方能描摹出"幸福教育的样子"。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自己对“幸福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曾经的我以为,竭尽所能做好班主任工作,让班级氛围和谐向上,不辞劳苦带好所教授的科目,让学生成绩名列前茅,这就是教育带给我的幸福。殊不知,在这种盲目的“横冲直撞”中,我忽略了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生命主体的润泽,对幸福教育的追求。
阅读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幸福教育的样子应该是充满“诗意”的光亮。
所谓“诗意”,就是要有理想,理想如灯塔,照亮教育追求之路。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其教育理想,并认为理想的教育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在未来是可以实现的。在踏入教师行业的第18个年头,我沉思细想: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那应该是“爱”——爱生、爱教、爱己的高度统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是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成果。为了未来的教育,我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我的奋斗才有方向。理想就像指明灯一样,照亮前方,指引我前进。今天也许我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只要心存高远,就能设想幸福教育的样子。
所谓“诗意”,就是要有纯粹精神,超越功利性,追求教育的本质。有人曾说:一位有情怀的老师,必定有着一颗淡泊名利之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纯粹精神是我不变的教育底色。回归教育初心,告别浮躁和功利,安乐成长,安心教书,安静育人。厘清教育本质,遵循教育本质开展教育工作,“用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将有温度的文化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之有完美的人格和德行,使之自由生成快乐成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长期以来为教育界所尊崇。我相信,只有简单纯粹,才能践行幸福教育的样子。
所谓“诗意”,就是要由内而外散发光亮,用心血和智慧温暖学生,照亮周边。古语云:心有光亮,自予光芒。无论何时,教师这个职业都应该闪烁着光亮。教师是灯,自带光亮。教师的光亮,源于高尚的师德、博爱的仁心、渊博的学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也源于灵动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智慧,还源于对教育、对课堂、对学生的热爱。而要维持或增加自己的“亮度”,教师就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己。教师如灯,传递光亮。无论学生如何,教师都应用真心、真爱、真知为他们输送精神的食粮,哺育他们健康成长;无论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多繁杂,多琐碎,教师都要始终向学生传递光亮。教师种灯,点燃光亮。在学生的心田种下一盏灯,使之发出属于自己生命色彩的光亮,这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是教师的价值和追求,也是教师职业意义的旨归。我相信,只要内心有亮,就能触及幸福教育的样子。
在“诗意”中描摹幸福教育的样子,心中充满期许,未来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