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考 2022-04-1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课题如何申报、开展,如何反哺教学,值得思考。

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考

来源: 基教所 作者:王薇发布者:ym

在倡导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特色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逐渐认识到教育科研的价值,特别是课题研究给教师带来的研究心态的养成、思维习惯的训练等效果使得中小学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热情日趋高涨。在这本书正式出版之前,笔者有幸阅读了北京市几所中小学的老师撰写的文章,对这些学校、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态度和严谨作风表示敬佩,这些文章也引发了笔者关于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考,并主要从课题研究的动力来源、选题的途径、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课题研究的评价标准等角度进行阐述,希望能为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些浅显的建议。

一、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动力来源

中小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在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学校开展的研究课题类别众多,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到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区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再到校本课题。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研究,不论是哪一级的课题,都应从解释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中的疑惑出发,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不要贪大求全。学校的课题研究立足于学校发展的需要,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课题研究的动力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中小学课题研究从解释疑虑出发

课题研究的动力应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不是来自于迎合上级命令的需要。中小学的课题不能脱离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研究资源以理解问题、探寻原因、寻找对策。首先,课题研究是解决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特色建设、文化传统、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疑虑;其次,课题研究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以“问题”为主,如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等;第三,课题研究在具体学校、教师、学生的生活情境中,而不是脱离实践体验的“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课题研究从解释疑虑出发的动力取向,能够有效克服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更多地倾向于应用性、情境性的问题的研究。

不少学校通过问题为动力的课题引领,推动了学校自身的建设,带动了一大批教师去研究、去读书、去思考。尽管开始阶段可能有些教师是被动地参与课题,但逐渐地深入之后感受到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变化,也就意识到研究带来的效果和价值。在工作中研究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养成研究的心态,对教师自身教育思想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无形中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怀柔区实验小学张秀红老师在《建立三级课题管理制度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一文中谈到,学校的一线教师全员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怀柔区实验小学的教师常常于处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头脑中时时有问题困扰,时时为解决问题而思考,时时为解决了问题而兴奋;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科研氛围正在浓厚起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发现、分析和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领导和老师的肯定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从这个案例我们看到,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思路更容易唤起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更新的愿望,从问题到解释,从现象到本质,课题研究的效果会更厚重。此时课题研究指向的是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而不是迎合外部或上级的要求,也因此保留了研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中小学课题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

正是因为课题研究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密不可分,所以怀柔区实验小学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性才很高,教师因此获得了成长,学校也出了成绩。还有一点动力来源需要强调,即课题研究要与学校的工作实际和资源条件结合,在进行课题设计时考虑学校的研究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人、财、物既是条件,也是动力。针对学校发展的实际工作、资源条件和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微观领域,放在教育理论或方法的应用上,与日常的工作结合起来,对学校小问题的关注和把握是学校课题研究的基础,由此使资源、研究和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课题研究与中小学日常工作联系起来,才是扎实的课题。

课题要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学校的具体问题和工作任务。要看这个课题是不是符合学校的条件、切合学校的需要。生搬硬套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但把课题研究变为学校自身的思维方式或工作模式就是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北京市密云县高岭镇中心小学刘云飞老师在《依托教客平台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促进团队发展》中提到,2008年高岭镇中心小学参与了北师大“基于校园网的互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研究,由此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依托教客平台,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团队发展”的子课题。这里的学校实际就是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际资源和条件。当时,这所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有比较先进的理念,但学校的数字化环境还局限于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的范畴,是形式上的信息化,没有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深层次的整合与应用,不能适应社会对学校培养学习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采用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网络教客平台”,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和条件,开发了适合学校自身的“教客平台”圈子功能,通过圈子讨论、圈子资源、圈子博客等功能进行教师的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通过结合学校实际资源和实际工作的课题研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校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分享,实现了知识的有效管理和传承,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转变了教师的备课观念,实现了教师的有效反思。从刘老师叙述的“依托教客平台,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团队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知道,结合学校实际的课题更加扎实,效果也更为明显。

二、中小学教师怎样发现研究课题

前面提到,中小学的课题研究主要从解释疑虑出发,并要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和实际工作。那么,对于开展课题研究的主体――一线教师来说,怎样发现研究课题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课题研究从发现问题开始,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这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积极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有效地发现问题的策略。当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有进一步总结提升的愿望,对在理论学习和同行交流中的思想火花有深入钻研的态度,就有可能敏锐地发现问题。

1.发现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课题

作为基层的中小学教师,长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遇到的都是鲜活的案例和具体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选题的丰富而宝贵的原始材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阻碍教育实施的关键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敏感地觉察到这些问题并尝试去思考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课题研究的最好选题。这一过程包含了对问题的追问、追踪、持续地关注、澄清问题、精心设计解决方案、不断地付诸实践加以尝试等一系列过程。如此一来,经过追问、追踪、关注、设计、实践,日常的问题或者想法就转化成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了。把问题提炼为课题的做法在很多学校已经比较普遍,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中学阎晶微在其《以研究引领学校发展》一文中提到,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聚焦课堂,从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教师重点进行问题点的探索,将课题教学中的一个问题点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融入自己的课题教学情境中去。

2.总结教育实践经验提升为课题

总结经验、筛选经验,是教师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的来源。任何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都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这种经验就是宝贵的财富,也是研究课题的来源。在教育工作之余,教师做课题首先为了积累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因为教师的职业特征是经验的总结,尤其对课堂教学成功之处的积累。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必须不断总结和积累有效的教育经验。就教师积累的经验而言,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规律。教师就是要寻找这些经验的在什么情况下是有效的,对哪些学生是有效的,这些经验能否推广,推广的价值有多大,其中蕴藏的教育规律背后的理论是什么等等。可见,经验是课题的基础,课题可以提升经验。

3.理论学习和同行交流寻找出课题

教师的教育生活除了课堂之外,还包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与同行的交流。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单纯提高教学技能是不够的,只有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成熟的教育理念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教师可以从教育理论的学习中发现用以解释实践问题的内容,也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中发现问题。除了读书、与同行交流之外,中小学教师还可以在听报告中,在与专家的讨论中,甚至在课堂上与学生的相处中,与他人的聊天中拓宽思路、发现问题,也可以在一些合作课题或者各种规划课题指南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在读书、交流、听报告的过程中,教师会由经验和问题产生很多感悟,学习的越多感悟的也越多。当教师逐渐进入感悟的状态时,也就踏入了研究的门槛。这时老师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可能就是书中某一个教育理论的有效实践,也可能与报告中的思想经验不谋而合,只是开始自己并不知道这个教育理论或并不了解别人已经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通过学习使得教师心中聚集的感悟迸发出来,成为课题研究的感性基础,这是发现课题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确定想要研究的领域,第三阶段是寻找能够聚集问题的方法。这三个阶段就构成了发现课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存有这样的疑虑,专家或同行已经开展的研究是否还有研究的价值?课题的选择是不是一定要与众不同,一定要别人没有研究过的?事实上,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因为所谓相同的研究也只是领域上的相同,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能够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教育理念、方法、策略、规律才至关重要。比如,教师反思能力专题的研究,可以从教师反思能力的概念,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途径、方法、手段、模式,教师反思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等角度展开。北京市密云县高岭镇中心小学刘云飞老师在《依托教客平台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促进团队发展》一文中提到的“依托教客平台,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团队发展”,就是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视角,以学校教客平台为载体开展实践研究,转变了教师备课的观念,提升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中小学教师选择研究课题要注意的问题

1. 课题的大小要适度

中小学的课题主要研究微观问题,是学校教师关于教与学的研究,集中在学校内部管理及课堂教学问题。这样的问题属于学校内的问题,必须深入实践才能研究,适合时刻接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教师要避免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宏观层面的问题一般较大,宏观层面的问题要站在教育之外看教育,需要考虑教育与社会、文化、经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关系,对投身于学校教育面对的都是具体问题的老师来说存在一定困难,实施起来难免无从下手。而微观领域的问题是教师非常熟悉的,做起来很容易上手,而且对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促进作用。当然,课题也不能过小,范围不能太窄,否则,研究的意义不大。

2.课题的内容要合理

中小学的课题内容要合理,所谓合理是指符合学校实际。中小学的课题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主,因此,课题的内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背景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北京有些历史悠久的学校,如果在研究学校办学特色时关注学校多年的文化传承,不仅有丰富的素材,而且能够推动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但是对于有些建校时间不长的学校,如果也以历史文化为视角开展课题研究就略显牵强,因为与学校的实际不够吻合,研究出的东西也仅限于理论的分析探讨而缺乏实践意义。有些根据本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结合学校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就是很好选题的内容。怀柔区实验小学张秀红老师在《建立三级课题管理制度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一文中谈到,学校各教研组将学校活动和本组的研究课题紧密结合,使常规工作具有专题性和研究性,将研究引向深度和广度。比如学校一年级语文组针对一年级小学生还不懂学习是什么的特点,确立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的课题,形成了“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三个策略,总结出“激发动机,让学生想学;适时激励,让学生爱学;降低难度,让学生乐学;以身示范,让学生会学;巧妙设计,提高学习兴趣;无错原则,让‘错误’也有价值;创造机会,让每名学生都感受成功”等七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保持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课题内容合理,贴近学校的实际工作,研究结果对教育实践有启发意义。

3.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中小学课题选择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楚,主攻目标要明确,不能太笼统、不着边际或含糊不清。比如北京市密云县高岭镇中心小学刘云飞老师在《依托教客平台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促进团队发展》中提出该课题的三个研究目标:(1)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形成以交流、分享、反思、实践和传承为核心理念的学习型校本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形成生成性的校本教学资源库。这三个目标具体、明确,指向清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团队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四、中小学课题研究应提倡的评价标准

前面对课题的选题提出了一些思考,我们也看到很多学校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花费了不少力气,那么,怎样的课题研究才算是一个具有良好效果的课题呢?是不是只要学校教师按期结题,学校按要求提交了一份结题报告,教师写出了几篇文章就可以判断出课题研究效果的好坏呢?事实上,对中小学课题研究效果和作用的评价,势必需要一个判断标准。中小学课题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获奖、评职称、发表文章等形式上的成果,更重要的在于课题预设问题的解决程度以及是否为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出了新的生长点。

1.预设问题的解决程度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可成为课题,因此预设问题得到了多大程度的解决决定了课题的真正价值。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基本的科研素养。即使教师不具备研究教育规律的能力,总要面对自己的教学情境,要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因此,课题研究会促使教师不断提升,养成多思考多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有很多一线教师惧怕科研,不敢做课题,其实主要是因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觉得做课题就是要写论文出成果,因此感到害怕信心不足。如果课题研究成效的价值取向能够调整为老师是否解决了自己发现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与最初的研究假设是否一致等等,那么,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就会更实在,也能够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自信心和原动力。因此,对中小学课题研究效用的评价,预设问题的解决程度是重要准则。

2.提高教育质量的生长点

中小学的课题研究能否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出新的生长点是评价课题研究成效的另一个标准。中小学课题研究以校为本,是基于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养的例子。一个成效好的课题,必定能为教师在学科教学方面、在学生管理方面、在德育方面、在与学生沟通方面提供或新的思考角度或可推广的方法或深入研究下去的路径,这些都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找到了生长点。对于学校,一个效果好的课题能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角度。科研引领学校发展,能否探索出提高教育质量生长点的“新”――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新观点,是评价一个课题成效如何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 阅读(8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