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项目9:基于班级文化的评比机制构建 2021-08-13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棵棵小松皆“栋梁”

——基于班级文化的评比机制构建

江阴市大桥中心小学 冷凌元

【内容摘要】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开展各项评比是教师常用的管理方法。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尝试把班级文化和各项评比相结合形成相对完整的评比机制,增加了评比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更能帮助学生内化班级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班级文化 评比机制 面向全体


学期结束,每个学生都希望能拿一张奖状回家。除了学校颁发的各项表彰,很多老师都会设立一些班级奖项以鼓励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努力。如何进行班级各项表彰评比,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智慧,笔者在自己班级里尝试结合班级文化进行评比,把各项表彰赋予班级文化内涵,彰显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下面就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之一,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我校为例,每个班级都由师生共同商定中队名称、班徽、班级公约、班歌等文化标识。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我们选择了教室窗外的一棵小松树作为班级名称——小松中队,取青松坚韧不拔、不畏困难之意。


一、多线评比,观点滴成长

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时并不被我们肉眼所见,可能是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忽然发现一朵花开了,一棵树张高了。但是,学生的成长需要被看见、需要被肯定。于是我们采用了短线、中线、长线的评比方式。全班学生被分成八组开展竞争,在黑板报上开辟一块评比区,每组都有一棵小松形状张贴栏用于记录学生奖惩情况;教室两边墙壁上贴有四棵较大一点的松树,我们把它们叫做“松树林”,用来记录每周小组评比结果。学生每天的加分就像是给松树贴上一片叶子,全班学生每天都可以见证这一棵棵“松树”茁壮成长。

1. 短线评比,随时评价

下课之后,我们班的学生经常会围在黑板报前看他们的“小松树”。这是我们班的评比栏。学生每天都会在上面增添上许多“树叶”,每一个好的行为都会为小组的松树上一片叶子,即加一颗星。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树叶,组内成员会在劳动、纪律、学习、活动等方面做出各种努力,组内成员在作业等方面有困难时,组长会主动督促,组员也经常相互帮助。

2. 中线评比,每周一评

每一棵枝繁叶茂的小松树到周末都会被送到我这个护林员手中。班长帮助盘点松树的成长情况——数一数每棵树上有多少片“叶子”。成长情况良好,长的格外茂盛的小松树会得到一枚班徽勋章。在班级两边的墙壁上张贴有八棵稍大一点的松树组成的“松林”,学生每周得到的勋章被就张贴在“小松林”里。

3. 长线评比,学期总评

学期结束,根据“松林”的成长情况进行评比,设立“参天小松林”“青翠小松林”“挺直小松林”三个奖项予以表彰。奖项的设立紧扣松树的特点,和班级文化相照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希望每一棵小松树都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多方评价,集众力浇灌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些室内外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力量。要形成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不仅是班主任的职责,更应该有所有学生、任课老师、家长的理解认同,就像每一棵小松树的成长都离不开阳光雨露,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同伴、老师、家长的支持。所以在评价方式上,我们邀请每一个和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人员参与,努力做到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

1. 生生互评

在我们班的评比方案中,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评价,每一位班干部都有加分扣分的项目。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对同伴的评价,每一位同学都在努力发现同学的进步、分享同伴给予的帮助。加分、扣分完全由小组长自己执行,相互监督,所有的小松树一起携手成长。

2. 多师参评

学生向所有科目的老师介绍我们的班级愿景,评比标准后,所有老师一起参与评价。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班主任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各项表现。多年从教经验发现,有些孩子在班主任老师或其他比较严厉的老师面前表现得很乖巧,但在其他课堂、其他场合里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我认为要警惕这样的现象发生,要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行为准则。

同时,所有科目老师共同参与评价有利于统一评价标准,便于统计评价结果,节省奖励开销。有的班级语文、数学、英语,每个老师都有一套评价标准,每个老师都要定期统计,每个老师都要准备奖品。我们班把所有科目的表现都放在一起评比,制定一个奖惩标准,在学期末统一进行物质表彰,集中了经费后可以为学生选择更合适的奖品。这期间所有的表现都在“小松林”有所体现,学生可以及时修正自己和本组的行为,落后的小松会奋起直追,更加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3. 家校联评

在过去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评价一般由学校、老师来完成,家长通过教师的反馈来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教师通过为数不多的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表现。一学期下来,家长完全不知道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文化建设情况的也大有所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尝试利用网络技术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班级文化,让他们参与到全班学生的评价中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这样能够对学生做出更全面的评价。

例如假期的读书、家务,我们就用小打卡的形式督促学生养成相关的好习惯,并且根据学生打卡情况加分。再比如学生的各类作品,我们就用网络投票功能在班级群进行展示,邀请全班家长为所有作品投票,再根据投票结果在“小松林”加星。家长了解了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更加认同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式。

三、多维评价,愿皆成栋梁

在一片松林里,每一棵松树的长势都不相同,但最终每一树都能发挥适合它的作用。正如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的,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学生的个性不同,各有各的优势、特长,在校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设立哪些奖惩项目开展评比,在我们班采用参与式的制度制定方式。我鼓励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整个讨论过程分为三部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实践论证。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某组组员可能深受同桌的“折磨”,所以提出了“打人扣两星”;另一组组长尤其擅长书法,因此提出“作业字迹工整加一颗星“。有的组员比较消极,提出的全部是扣分策略,有的组长比较善良,考虑到组员的特点提出“和昨天相比有进步加一颗星”。

全班交流主要是讨论小组提出的条例是否可行。例如某组成员提出“迟到扣一颗星”,马上就遭到了很多同学的反对。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最终商定结果为“一周迟到三次及以上扣一颗星”。

讨论后的方案试行一周再进行调整。例如“作业晚交扣一颗星”这项,在执行的时候对于如何界定晚交重新做了调整,规定家庭作业最迟在早读课下要上交,课堂作业最晚在放学前要上交。


学期结束,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喜滋滋地捧着奖状回家了。想到班里还有几个平时表现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孩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只能暗自落寞,我有些于心不忍。诚然,他们中有的孩子不太能够遵守自律,有的孩子家作、课作常常不能按时上交,但这只是某一个方面,他们还有其他的优点:即使刚刚被批评,他们也会响亮地和老师说再见;在别的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个班级里,他们也和大家一起经历了喜怒哀乐,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快乐。最终,每一棵小松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实力小松”“潜力小松”“魅力小松”“活力小松”共同组成了一片郁郁葱葱地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