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职教人》读书随笔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黄亚萍
今天下午阳光很好,一个人坐在阳台看刘景忠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职教人》,当看到《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这篇文章,标题就勾起了我的兴趣,让我想起了我现在竞赛的一个学生XXX。
发现他,浅尝辄止遇挽留
这个学生是到目前为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也是让我最不省心又不想放弃的一个,当然也是目前为止《电子技术》项目竞赛队伍里面入校分数最低的一个。记得当初面试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愿意放弃课余休息时间选择过来训练?他的回答是:“我看到科教楼前面的横幅,上面写着某某获得国赛一等奖,我希望某一天我的名字也能出现在横幅上面。”无疑这是我当时认为最能打动自己的答案,起码说明他主体意识是强烈的,这个是后续训练的关键,于是他和另一个同学一起作为新生加入了竞赛训练队伍。
经过一个学期的社团训练,放暑假的时候他给我发了信息,大概的意思是:老师,谢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培养,我不想继续训练了,不是我不愿意吃苦,是我感觉没有自信,我学不会,连自己的同学都比不了,看到信息我心里一咯噔,随后心里做了预判,我选择了挽留,理由很简单,当时的我认为一个不够聪明但踏实的学生,可能比聪明但是不踏实的学生要好教,我认为我能带好他。
走近他,迎上去教书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是个初中毕业生,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初中学业,踏入了中职校的学习,从另一个角度他又不是个初中毕业生,之所以到职校可能是因为某个科目或者某些科目没有达到理想的初中的毕业要求,面对这种问题,我只能选择走进他,迎上去教书,初中毕业不是我们培训的起点,他的水平或者掌握的程度才是我今后陪训的起点,于是对于他特别惧怕的数学和英语,我针对竞赛内容要求适当做了补充,数学是电子技术项目竞赛避不开的,各种运算,各种公式推导。英语我只要求他能够大概完成芯片英文资料主要内容和标题的捕捉就行。于是我的竞赛培训中增加了别人无法理解的初中数学和英语的内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对培训内容慢慢能接受了,能跟上进度了,即将面对第一次市赛了,但是我感觉在拉链的时候他过度紧张,只要有陌生人站在他后面,他总是会紧张到手抖,这只是外在表现,但是我感觉已经影响了他的思考。事后他跟我说,老师,遇到比我强的人在我旁边,我紧张到不能控制我自己。心里状态对于竞赛选手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有时甚至直接决定竞赛的成绩。
放开他,用环境锻炼心理
或许关门在实验室里训练,形式过于单一,对于心理不够强大的学生是缺乏锻炼的,于是,我隔三差五的把他拉到楼道去训练,故意跟熟悉的班主任打招呼,让上课的学生课间多浏览多驻足,寒冬的楼道风呼呼的,但是一次次慢慢发现他的手不再抖了,一方面他习惯了,另一方面可能驻足的同学不足以让他紧张了。他的第一次市赛和省赛没有预期的好,都是二等奖,总是比我期望的低一点,但是我也没有多想,直到今年市赛我又发现他仍然是二等奖,不应该啊,从技术上比去年成熟很多,心态也成熟了,竟然又出现粗心的情况,于是我又思考了一个问题:他是个粗心的人吗?答案似乎是的。他有细心的时候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他有时细心的时候比一般人都细心。那到底怎么做才能让他细心呢?我有真正的了解这个学生吗?我所做的一切他都能懂吗?带着这些疑问,一天下午我跟他单独进行了一个下午的深入交流。
理解他,俯下身育人
“上不上大学我无所谓,比赛成绩我也无所谓,现在我做的只是为了对得起老师和父母在坚持,我自己不想做”这几句话非常的震惊,这还是那个想把自己的名字挂在横幅上的学生吗?到底是什么让他由当初那么强烈的主体意识逐渐淡化的?作为竞赛指导教师我哪里做的还不够?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次深入的交流,这次我以身作则,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感化他,以我们平时训练过程中的事件为例子来剖析我作为指导教师的内心想法,慢慢的发现他懂了,他知道老师平时经常批评他是对他高标准,严要求,并不是针对他,很多工作不分配给他,不是不想用他,是给他足够的时间训练。很多道理我们以为他懂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懂。。。这次谈话以后,发现他的脸上多了很多笑容,做事也积极多了,信息也上去了,也爱表现自己了。类似这样的交流我们每个月都会有至少一次,每次都要持续两个小时左右,他的状态越来越好了,最近一次的交流他跟我说:我要认真比赛,拿到好成绩,我想上大学,我会尽力的,即使没有拿到好成绩,只要我尽力了,一样学到很多东西,进入单位工作我在技能上也会有比其他同学更好的起点。
故事到此结束了吗啊?并没有,下学期他即将面对他三年中专的最后一场省赛,疫情情况下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比赛了,到底结果会如何,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白自己要什么,并且能为了目标努力,他有了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毅力,这些才是真正教育的目的所在。
陪着他,与学生共成长
整个过程看似很曲折,很磨炼,看似教师为了学生牺牲很多,实际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他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1、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生之前要了解学生,要走近学生,通过他我才真正明白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2、学生上了职校意味着他们身上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不断暴露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的过程。3、很多事情我们认为学生会懂,那只是我们以为,要跟学生交流确定他们懂才是真的懂,误会解开了只是个误会,不解开永远是个疙瘩,这个疙瘩很有可能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条拦路虎。4、反思对于教师来讲尤为珍贵,不懂得反思的老师不会成为优秀的老师。5、教学不是强加的,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只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是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
写到这里似乎有些跑题了,但是似乎又没有跑题,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很多事情永远找不到标准答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