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点和操作空间 2021-08-06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陆胜利老师推荐:

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单元任务是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编排,高度整合教材各种学习资源,构建了一个多文本、多情境的语文学习生态群落,体现课程标准的诉求。一线语文教师在单元学习任务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研究,不仅有助于加强学习的整体性,防止学生语文学习出现偏颇,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这篇由江阴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刘生权撰写的《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点和操作空间》这篇论文,能加深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对单元学习任务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点和操作空间

——以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文学阅读与写作为例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刘生权

 

 

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基于学习任务群编排,高度整合教材各种学习资源,构建了一个多文本、多情境的语文学习生态群落。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指向并聚合了人文主题、典型的文学、语用现象和语文学科知识等,承载着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使命。本文以新教材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为例,阐述新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点和操作空间。

一、学习任务统领“学材”结构

学材结构即教材编写者把握住单元核心元素、学科知识及其内在关联,将它们整合成有意义的关联结构。单元学习任务通过单元提示、学习提示和学习活动,对于单元学习内容做细致地梳理和分析,聚焦到核心任务上。可以说,单元学习任务揭示、统率了教材的内在结构。

例如,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资源选择了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等诗词。曹操对人才的渴望,陶渊明对名利的淡泊,展示了不同的人生况味;李白、杜甫人生姿态和情感世界各不相同;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个性和生命轨迹不同,呈现出来的诗词风貌迥异。欣赏诗词文化,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寻找鉴赏的路径,成为结构化学习的内在选择。

诗词板块的单元提示正是指向了核心任务:欣赏古代诗词,构建古诗词阅读策略。学习提示则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在诵读当中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要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梦境意象及梦境的密码;《登高》要感受营造的浓郁悲凉的意境,体会律诗的创作技巧,诸如此类。

学习活动设计了三项任务:知人论事、诵读古诗词、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具体而言,第一个任务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如了解杜甫所处的时代,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的情思;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了解他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及豪迈性情等。第二个任务通过朗诵,体会诗词韵律之美。第三个任务,创作800字的诗评,深入理解作品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匠心。三个学习活动对应前面的单元提示、学习提示,设计指向深度阅读理解和写作素养提升两个层面,活动层次逐渐深入,构成了完整的单元学习任务。

又如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的戏剧主题,围绕“戏剧作品的赏析”这一核心任务,分成了三项任务。第一个任务,深入阅读作品,分享阅读体验,引导学生领会戏剧作品的悲剧意味,培养悲悯的情怀,认知良知的价值。第二个任务,编排、演出剧本,以编排、演出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第三个任务,观看戏曲演出片段,通过观剧活动,初步了解传统戏剧的艺术形式,感受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三个任务无疑统率戏剧的悲剧价值、艺术手法和戏剧形式,学习由浅入深,贴合几个戏剧篇目共同的内容结构和特质。

概言之,单元学习任务以人文价值为指向,以母题关涉的文本学习资源为依托,提供学习策略和支架,师生共同体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和综合实践等方式下进行深度学习。这种学习逻辑性强,具有结构化的特点,引导学生走向高阶的阅读和写作。通过整个单元任务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积累活动经验,整合单元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结构,在多种不同的情境下,体悟、应用、迁移、阐释和反思,不断凝结成单元学习的学科思维结构。

二、学习任务张扬主体地位

单元学习任务的叙写本身就是站在学生立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做中学”,自主体悟,主动学习,主动进行语言实践。尊重学生的认知世界,给予学生选择权,平等看待学习主体。“自己”一词作为高频词反复出现在新教材里,自己体验,学会分享,互动讨论,这些活动贯穿在单元任务当中。听、说、读、写、思的行为显性化,在“做事”中解决问题,真正脱离了围绕知识的提问与回答。

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第一个活动设置如下: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学习活动通过问题驱动,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从认知角度出发,设置学科认知情境,强调自主体验。任务触角深入学生的已知经验,指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走向学生未知生长的可能。第二个活动要求:任选一首诗欣赏,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一则札记。同时提供学习方法,关注意象及其特点,审人察己,感同身受,沟通与作品的联系。如此,知识、技能和方法渗透在自我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于《沁园春·长沙》的学习,活动建议:阅读爱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这些任务特别尊重个体的学习选择权,同时倡导分享与表达,真正把学习材料作为一个学习的例子,以点带面。学生通过自我的构建,实现言语的经验获得。后面的一个活动设计——汇总同学的青春诗歌,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则更体现了学习协作和成果表达。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充分进行了立体的语文活动实践。

三、学习任务表征具体素养

单元学习任务基于语文学科素养,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的实施,具体到某一项目载体上,必然要从教学资源的特性出发,同时,任务自觉不自觉地会聚焦素养目标,表征“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新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理想。

我们不妨来看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任务设计。本单元学习资源选择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苏轼的《赤壁赋》以及姚鼐的《登泰山》等写景散文。核心任务是“围绕写景抒情散文的学习,体会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课后三项学习任务,一是感受景物之美,体会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二是探究文本中体现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心理;三是借鉴课文写法,写作写景抒情散文。三项任务围绕写景抒情散文的欣赏,分别从阅读力和写作力两个层面进行设计。具体而言,任务一和任务二着力把握景物特点,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探究作品中体现的审美特质和文化观念。其中任务一含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一般阅读要求;任务二则是在任务一基础上的升格,突出深度阅读和探究,强调从文本出发,探寻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对标素养,我们可以看到任务指向具体的素养表现(表1)。

1

课程目标

学习资源

具体素养

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节选)》

反复朗读,细加品味、评点

鉴赏文学作品

《赤壁赋》《故都的秋》

分析情景交融、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

《赤壁赋》《登泰山》

探究文化意义,创作散文

从宏观上讲,三个任务指向课程目标第七、第八、第九条,即“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具体的素养落点非常清晰:分析《赤壁赋》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别“清”“静”“悲凉”,带着传统文人的某种审美情趣,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搜集一些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编辑同学的散文习作,汇集成册。

不难发现,单元学习任务提炼出核心价值和关键能力,它基于散文的文体特点,活动目标明确,充分发挥了各文本的功能,聚焦到学生应知应会的具体素养表现上。

四、任务昭示多重实践空间

单元学习任务整合了话题与情境、言语学习素材与应用范例、语体与文体等学习资源。以特定的专题和问题为学习中心,以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为主线来组织单元学习内容,着力于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主要学习方式相融合,发展学生的沟通、协作、思考、分享、批判和探究等能力。这一单元学习规划包含了深度学习的一些基本元素,如个人、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的真实情境以及系列的学习任务。它不是简单的学科活动化,而是学科核心能力在情境中的再构建与再创造。教材上的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开发、实施的教学路径,启发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案,有序、合理地进行二度开发、设计和实践。

比如,新教材必修下的戏剧单元具有项目化学习的特点,某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构设计。一是通读剧本进入角色。阅读《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完整剧本,画出本单元所选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图;在整体把握剧情的基础上,欣赏节选部分的主要戏剧冲突,了解角色在矛盾冲突中的命运趋向;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生愿意表演的角色,品读台词,体验人物心理和情感,撰写角色分析札记,并且与同学交流。二是模拟角色扮演。学生在撰写角色分析札记后,根据对戏剧冲突的理解和剧本创作思想的把握展开想象,为剧中角色设计舞台动作,对舞台的场景、道具、音响以及演员服装拟写简要的舞台设计说明,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主要角色竞演,竞演内容以角色理解和舞台表演设计为主;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担任评委,在全班组织经典片段汇演。三是汇编角色分析札记。观演与评议,邀请分别担任导演、演员、观众的同学举行座谈会,会上交流各自的观后感受,评选出班级“最佳角色”;每位演出的同学补写演出后记,并且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深入思考,修订汇编分析札记,邀请老师评点,在班级内展示。

在“亲历演员的诞生”这一主任务下,学生完成了“具身”学习,学习素养的形成过程化、结构化。单元学习任务完全能够呈现教学形态丰富、教学方式多样、结构化的深度学习。这启发我们,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学习任务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

单元教学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学习,从总体上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图式。一个完整化、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应包含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作业设计、评价设计、教学资源设计等要素。实践中还要明确从哪里出发、到达哪里、怎样到达。也就是做什么事怎么做事做得怎样;追求学习行为的表现、学习结果所需要的学习活动和经历;确认学生阶段学习的经历和学业质量的发展,它衡量我们实施单元学习任务教学的水平。从这个意义讲,单元学习任务的探索空间还很大。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和开发,单元学习任务的课型建构必将千姿百态,课程形态定会丰富多样。

(发表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2020.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