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对我而言,是一本被名字耽误了的好书。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的畅销书架上。还未组建家庭的我,对这本书并不感兴趣。在我当时稚嫩的想法中,一直认为妈妈就是妈妈,老师就是老师,一个在家庭,一个在学校。二者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但在名师工作室的读书分享会上,殷老师向我们推荐这本书时,我暗暗地想,这本书真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翻开书本的第一页,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推荐跃然纸上: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更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这本书的育儿观点是相对零散的。作者没说什么大道理,多是通过各种生活上的小事来举例说明。而我通过这些零散的小事例,不仅在育儿某个具体问题上有种“原来应该这么引导”的恍然大悟之感,更是领会到了她的核心教育理念,那就是在心灵上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细养,在身体上则让孩子“顺其自然”。如果能把这些观点在家长会上介绍给家长,那么最终的受益人不就是可爱的孩子们吗?
一、以爱为基础的尊重
1、把孩子当孩子
作者提到,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而活,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孩子的童年非常短暂,我们要在这个时期保护他们的想像力(比如圣诞老人是否存在),让他们尽情玩耍,即使是学习,也应该尽量在玩中学。
孩子都会犯错,但这些错往往是孩子能力不足导致的,从而增加了大人的麻烦,这时做父母的要有耐心包容。但是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就揽过来自己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和尝试,多犯错才能慢慢学会不错。
2、把孩子当大人
孩子不是小动物,不应该被捉弄。他们也像大人一样有自尊。不要在公共场合羞辱孩子。孩子犯错时,他们其实已经内疚、痛苦了,如果这时家长板起脸说教,只会让他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所以批评孩子也讲究方法,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凡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应戒除。”
孩子也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以为他们小,就处处为他们做决定,还打着“这是为你好”的旗子。有一些小技巧引导孩子的选择,如果你希望孩子选择“是”,而不是“否”,那么就在“是”的范围内给孩子两个选择。不要问他们“现在睡觉好不好”,而是“现在睡还是读一个故事再睡”。
二、以快乐为基础的学习
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到,孩子本性里是好学的,如果为学习感到苦恼,都是因为遇到了不正确的指导。家长一个重要的职责是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想办法巧妙引导孩子。印象很深的是阅读。作者反复提到多阅读对孩子的好处,以及她是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的——不要限制孩子读什么书,感兴趣最重要。只有提高阅读量,才能培养语感。比如电视上正在放《还珠格格》,孩子感兴趣便会想读原著,这看似在“读闲书”,但却能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所以应该要鼓励。
要注意的是,看漫画不算阅读,而电视更是会破坏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另外家长要尽量放下功利心,不要让孩子读你认为有用的书,也不要整天念叨孩子没考100分。眼光要放长远。小学重在培养学习兴趣,初中重点在解决学习方法,高中才开始拼勤奋。
三、以自由为基准的生活
与心理上的细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孩子身体上的照顾,作者却反而更接近于放养,简直可以用“粗旷”来形容。
1、首先是吃饭。现在许多孩子吃饭都有坏毛病,要么挑食,要么得家长追着喂。想想六七十年代,怎么可能有孩子不好好吃饭?不是孩子变了,是家长养育和环境的问题。吃饭是人的天性,孩子爱吃什么,想吃多少,都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家长过分干预只会让吃饭变成一项任务,让孩子感到压力。这是非常多余的。
2、其次是睡觉。孩子不需要一个完全静音的环境睡觉,家长过度追求安静反而会让孩子养成一点点声音就会惊醒的毛病。我有一位朋友,她女儿在家睡觉时,门“嘎吱”一响,女儿就醒了;外出的时候坐地铁上,“轰隆”声不停,孩子却睡得像小猪一样。当时觉得好笑,看完书再回想起来,大概是在家给孩子营造的环境太过于安静了,孩子养成了一点声音就会醒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