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搭建地理课堂脚手架
——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为例
江阴市长泾中学 214411 陈晓 张蕾
【摘要】:问题搭建地理课堂脚手架是以问题形式为主线串联课堂内容,挖掘“小提问”里的“大学问”使问题搭建起地理课堂的教手架,通过问题设计与现在主体潮流中“活动单导学”模式相结合改变教师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使教与学之间、师与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构建高效、优质的“活动单导学”地理课堂。
【关键词】:问题教学 搭建 脚手架
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现在主体潮流中“活动单导学”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在课堂中要求体现“二、三、四”。“二”主体,即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老师预设生成,学生参与发展获得的知识途径;“三”题即主题、问题、习题。“四”环节即情景创设导入、问题导学、对点训练、课堂小结四个环节。以问题形式为主线串联课堂内容,挖掘“小提问”里的“大学问”使问题搭建起地理课堂的教手架,使教与学之间、师与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构建高效、优质的“活动单导学”地理课堂。
一、“触景生情”设置情境为课堂安装脚手架底座
我们在教学中有时会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会不知所措,换种问法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俗话说“触景生情”,利用心理学中这种情景相似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牵引,提问的效果自然有所保证。尤其地理学科,大量的抽象知识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去作铺垫,这样学生容易接纳问题、进入问题。本节课笔者主要运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导入,在课前让学生听<<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长江之美,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带入课堂。课堂开始后播放长江流域上、中 、下游不同的自然景物录像,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
①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
②各要素通过哪些物质循环,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并充分享受到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夯实脚手架底座的基础。
二、“贯鱼之序”设计研究性问题为课堂搭建脚手架
地理知识不是零散的、片面的,而是有联系的。任何知识都是整体网络上的一个点或一个结,离开了网络,也就丧失了其生存的基础。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当中才能真正被理解、被掌握,从而体现其有意义的价值。而且本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以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更要注重整体性和联系性。在研究性问题设计的时候以长江流域上、中 、下游不同的景物为主线,从下游引入的外来物种“水葫芦”到中游江南丘陵水土流失最后通过上游修大坝,分别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二、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使研究性问题的设计贯穿整个课堂,体现课题与内容统一具有整体性。问题设计如下: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生物循环为例)
问题①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问题②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植物通过_____从土壤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通过_______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_______补给土壤的、生物的水分等。
问题③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太阳能因植物_____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_______,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_______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_________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2、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问题① 生产功能
问题② 平衡功能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多年生水草在原产地巴西,由于受生物天敌的控制,仅以一种观赏性种群零散存在。上世纪初,水葫芦被作为观赏花卉引入中国;到了中叶,作为畜禽饲料被广泛放养于南方的乡村河塘,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几乎成了“污染”、“毒草”的代名词。
①该水草在巴西为什么不是“毒草”,而在我国却被称为“污染”和“毒草”的代名词?
②找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以此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发生的机理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问题①读图完成下列框图
问题② 看图总结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___________的改变。
探究修建大坝的利与弊
这些问题设计搭建了本堂课的脚手架,使整个课堂教学系统性增强,内容有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达到很好的教学的效果。
三、“有疑之问”设计问题为课题研究铺设脚手架板
研究性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牵引。但是在探究过程中问题还会生成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例如笔者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提出过这样几个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地形等,但是在探究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的过程中为何出现水文要素?2、在探究上游修大坝的利弊的过程中,在让学生探究水文对土壤要素影响时,教师会考虑到土壤出现的盐碱化问题,但是学生会参考书本活动题中会发现是草甸化。3、在探究上游修建大坝的利弊过程,水文对水生生物的弊,讲到了会淹没陆生生物时,学生探究讨论想到了影响鱼类洄游产卵,但是学生也想到了不是可以增加库区的水生生物的种类吗?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疑之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而且一旦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激活课堂,从而为研究性问题搭建的课堂铺设了脚手架板。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甚至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让我们行动起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成功搭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