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嘎达梅林》教学设计——长泾二中·童玮瑾 2020-10-18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 执教时间:2020-10-18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评《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嘎达梅林》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全曲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抒发了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又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整个教学设计环节较为流畅重点难点突出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创编体验等多种方式较好地掌握了《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并了解了歌曲传达出的对英雄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学习这份教学设计,也让我对音乐课程及音乐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一个人

求知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在教学中兴趣和学习的关系。

在这节课的开始,教师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蒙古族歌曲引出本课的主题——蒙古族音乐,并且以教师范唱的方式呈现歌曲,展现了教师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在学生面前“露了个脸”,获得了学生较高的关注度,并把这种关注延续到了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去,使他们产生了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兴趣对人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一经形成,便会吸引人们去参与、从事和认识某种活动。而对于音乐课程学习来说,兴趣就成为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首要心理因素。这种来自学生自身内部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內趋力,是学生能够保持继续学习的最稳定的动机,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而初中孩子正处于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了解蒙古族长调和短调时,教师先给出长调和短调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演唱去体会音乐的特点,最后判断出《嘎达梅林》是短调。这一做法正体现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这也是音乐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三、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是《义务教育音乐合成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在音乐艺术中,创作、表演、感受与鉴赏都离不开音响实践,并且不能用语言或其他载体来代替。同样,在音乐教育中,几乎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实践活动,即使是听赏音乐也被学者视为是一种心智建构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表演、创造、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对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掌握,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在学唱低声部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旋律,而是让学生在高声部下方三度来创编旋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又在创编中记住了“音程”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胜于纯理论地讲解“音程”这一概念,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也充分体现出了音乐课程实践性。

以上是我在这份教学设计中学习到的优秀的教学理念此外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这份教学设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不够清晰。

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目标要以三个维度来表述: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

3、 知识与技能

在这份教学设计中,第一、第三个目标分别表述为:“能够用深沉有力的声音去演唱歌

曲,了解歌曲的结构能表现对蒙古族英雄的赞颂之情,并能背唱歌曲的高声部”、“掌握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特点,熟悉蒙古族民歌的分类,能够区分出长调和短调民歌”。这两个目标都是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去制定的,缺少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我认为第一个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为:“通过演唱、聆听草原音乐作品,熟悉和热爱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感受歌曲《嘎达梅林》的环节中,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进行了总结。在总结时,教师这样说道:“歌曲以沉稳庄重的节奏,宽广豪迈的旋律表现了后人对他的怀念和崇敬。”对于这样的总结,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会疑惑:为什么沉稳庄重的节奏和宽广豪迈的旋律能表现出后人对嘎达梅林的崇敬和怀念?而站在教师的角度,我又会质疑:这些节奏、旋律的特点都是学生自己感受到的吗?因此,我认为若在聆听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会更合适:

1、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有什么特点?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如果对学生反复多次进行这样的欣赏训练,他们不仅能牢牢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这一知识点,更会逐渐认识到不同的的音乐要素的特点会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情绪,传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符合教育学中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它是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可违反。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就会加快,效率就会提高。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资讯发达。在这样的时代之下,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更为复杂,既有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求知欲旺盛的“好奇宝宝”,也有追求个性、特立独行的“熊孩子”;既有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也有只重视语数外等考试科目的所谓“学霸”。这更要求教师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精神生活。自2020年开始,艺术素质测评被纳入会考科目,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又要一如既往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