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教学设计评课心得
《嘎达梅林》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虽然属于蒙古族民歌中“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的短调一类,但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所以在演唱时表达将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抒发是相对较难的,而本次的教学设计正是将充满情感的演唱作为了教学的重点。
下面,我谈谈本次教学设计的学习心得:
一、层层深入,掌握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特点
歌唱教学的要求在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歌唱的兴趣,所以教师首先通过个人的范唱进行导入,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歌曲的旋律特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蒙古族民歌的兴趣。
紧接着,教师介绍歌曲《嘎达梅林》背景故事,感受人民英雄嘎达梅林的反抗精神。结合歌曲沉稳庄重的节奏,宽广豪迈的旋律,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人民对这位英雄的崇敬及怀念之情。
然后,学生通过朗读歌词,体会歌词中采用的比兴手法,并且思考三段歌词中人们对英雄“嘎达梅林”的情感是如何变化,最终又是如何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最后,师生间共同完成的轮唱、合唱、口风琴合作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将一首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展现了出来。
在这样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范唱介绍、朗读歌词、丰富形式等不同的教学手法,学生掌握了蒙古族民歌的分类,并且能够用怀念和敬仰般的感情演唱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完成了本次的教学重点。
二、创意拓展,学生能够感受和声的魅力
“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
《嘎达梅林》因为本身歌曲结构短小,旋律简洁明朗,对八年级的初中生来说,作为创编合唱声部的旋律非常适合。在本次教学设计中,该教师旨在创新,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降低创作难度,让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技能完成低声部的创编,还能增加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加入了口风琴作为低声部的伴奏,为学生低声部的演唱作旋律铺垫,学生歌唱起来能够及时找准音高。
不仅如此,教师还准备了马头琴版本以及不同歌唱家演唱的《嘎达梅林》版本作为拓展延伸,让学生对比两者间的区别,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的学习,我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想法,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及调整建议:
1、教学任务设置过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衡量了一节课的主要标准。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教师对于教学任务的制定过分“饱满”,导致教学任务过多,存在“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及“学生能否掌握课堂知识”的问题存在。总结本次教学任务:学生需了解歌曲结构;背唱歌曲;并且能用有力地声音演唱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尝试创作低声部并完成合唱;掌握蒙古族长调与短调。除此以外,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还需欣赏三个不同版本的《嘎达梅林》后,熟悉马头琴并且对比两位不同歌唱家的不同歌曲版本。
调整建议:
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出发即可,区分情感与技能的目标体现。适当减少几个学习任务。
2、导入与拓展不具代表性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定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定下完美的基调。在本节课的导入中,教师选用了自己范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首先,仅仅只有听觉,没有视觉的导入不免让八年级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该首歌曲不属于蒙古族民歌,歌词中也仅仅只有第一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与草原有关,无法让学生充分联想感受;再者,现在的中学生并不熟悉这首歌曲,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为的是在衔接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特高音乐素养。对比的两种不同版本我个人理解仅仅是演唱方法和音色上的区别,但却要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课程时间分配不合理反而本末倒置了。
调整建议:
导入时可使用马头琴版《嘎达梅林》(最好是视频版本),学生直接聆听歌曲旋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马头琴引出蒙古族,学生可以联想情境,为草原及蒙古族民歌的学习同样打下基础。
拓展播放合唱版本《嘎达梅林》,对比课堂中师生间合作的合唱形式与视频中的区别,学习视频中合唱的力度变化,学生自主思考怎样可以让崇敬的情感在合唱中更好地表达。顺势再次演唱歌曲,将情感推向高潮。
3、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非教师
本次教学设计中,并未看到过多为了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教学活动,仅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互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调整建议:
1)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组,实施小组讨论制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2)会乐器的同学可与老师的口风琴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5、部分活动设计缺少细节体现
1)在介绍长调和短调的区别时,教师提出举例欣赏,但是却没有提出举例的具体歌曲,时长,包括对比方式。
2)体会歌词三段内涵时教师提出大鸿雁还是小鸿雁以及飞往哪里没有给出答案,如果不及时解决该问题,学生无法理解具体含义。
3)二声部的创编过程是本次教学难点,但是教学设计中却并未将其体现完整。
以上就是我对《嘎达梅林》教学设计的一些粗浅体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老师的我还需要多听课多学习,如有不正确之处,请批评指正。